《易经的回归》
第11节

作者: 雲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04 11:33:00
  **不昧因果**
  先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
  百丈怀海禅师每日上堂讲经,经常有一个老人赶来听法,听完就随着众人一起散去。有一天,这位老人却站在那里很久没有离开,百丈禅师就问:“立者何人?”,老人答:“我五百年前曾住此山修行,有人向我请教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因此堕落野狐之身,我实在不明白是为什么,我到底哪里错了,请师父为我开解。”
  百丈禅师说:“你来问我”。
  老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百丈禅师答:“不昧因果。”
  老人闻言大悟,告辞说:“我已得免狐身,我身在山后,乞请师父以亡僧之礼烧化。”
  第二天百丈禅师叫众弟子去后山找圆寂的僧人,大家觉得很奇怪,没听说谁圆寂了呀。百丈禅师带大家到后山,在一块大石头上找到一只黑毛大狐狸的尸体。百丈禅师说:“就是他了。”然后将尸体带回以亡僧礼烧化。

  什么是不昧因果?昧是糊涂,也就是说,在因果的问题上不犯糊涂,犯了错误就认真反省忏悔,需要承担的果报就坦然承担。老人错在哪里?错在“不落因果”,修行不是为了赖账不还。如果以赖账不还的心态修行如何能成就。
  上一节中我们看过了佛陀告诉我们该怎么转重恶为轻报,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认真修行,但是如果修行的目的是为了重恶轻报,性质就变了,那就是赖账不还,如此品行如何能不堕落。
  日期:2013-06-06 07:12:00
  **表象与本质**
  到现在为止两仪、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虽然的来历虽然清楚了,可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既然他们本质都是数字,那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符号体系呢?如果不弄明白这个问题,那么就很难理解易经的运算方式。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生长**
  我们首先看一下从太极到两仪,两仪是阴阳初判,阴阳相对立,阴阳会因这种对立关系而相互需要、相互吸引,为何会如此,其实这很正常,阴阳源于妄想,比如夏天热得受不了,我们就想能凉快一点儿,冬天冷得不行,我们就想能暖和一点儿,其实这就是阴阳的基本特点,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相互需要,相互吸引,相辅相成。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世间最基本的阴阳特性就是冷暖。阴阳初判,阳暖向上,阴冷下降,阴阳之间出现空隙,而这个空隙一定会被阴阳和合之气充塞,这种和合之气动荡不定,变化无常,这种变化在中间的位置最剧烈,而在阴阳极点的位置则要缓慢很多。如果这时给两仪照张合影,那么是下面这样。

  上面是阳,下面是阴,中间是阴阳和合之气,其实这就是三才——天地人,而阴阳就是水火二气,而阴阳和合就是水火二气的混杂之气。
  阳继续上升,阴继续下降,这种持续的分化会形成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而太阳和太阴之间的距离也远远超过阴阳之间的距离。 就像下面这样。
  人位的左侧是阳,是阳气升腾之象,右侧是阴,是阴气下降之象,而此时人位就是原来的阴阳,也就是水火二气,而天位的二阳相临因高亢至极而形成质的变化,由暖转寒,变成刚健肃杀之气——金,所谓高处不胜寒,而地位的二阴,也因阴气厚重而成形,产生承载的能力,同时也因阴寒至极,而在下面生出暖气,所以越往地下越热。而人位从左面看是少阴,是向上生发长养之气,为木。人位从右面看是少阳,是收杀清净之气,为金,而单独看人位的阴阳二气,则为水火,所以人位在此时是金、木、水、火四气的杂气。阳气清而纯,所以太阳刚健清纯,稍有阴气混杂就会下降到人位。阴气浊而混,所以太阴重浊包容,有阳气生发也会含而不露,所以太阴本身就是混杂之气,而不是清纯之阴,这种杂气就是土,并且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土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两仪到四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谁的出生到长大呢?卦和五行。卦是阴阳的表象,而五行是阴阳的实质。卦是对阴阳外在表现的模拟,而五行是对阴阳本质的描述。两仪阴阳初判,三才确立,阴阳就是两卦,是卦之初生,三才就是水、火、土三行,也就是五行之初生。四象,就是四卦,但因只有两画,只有阴阳而无和合,所以是卦之长大而尚未成熟。四象之时,五行已全,但也只是从三到五,刚刚长大而远未成熟,因为五行虽成,如不能相辅相成,建立圆转无碍的流通转化关系,则无法立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