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37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09 21:19:32

  (接上)
  很抱歉我竟然拖到今天才又更新,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愧对了朋友们的期待,
  我知道自己很过分,因此在这里真诚的和大家说一声对不起。
  其实我很喜欢静静的写点东西,虽然永远也达不到“一曲新词酒一杯”的境界和水平,但哪怕被归类为附庸风雅也是令我快乐的。
  然而生活就是生活、现实也绝对现实,在奔波于生计的过程中我的行为逐渐远离了理想和浪漫。

  我终日为了金钱奔波却所获甚微以至于危机感深重,我也因此十分的痛苦,
  我发现自己已经堕落得俗不可耐,但这一切都没有办法逃避,生活的真正含义也就是生下来然后活下去。
  我经常听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其中有一句歌词是“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这句很哲理、很让人矛盾的歌词我以前没有注意到它深刻的内涵,现在听起来就别有了一番沧桑和痛楚,更经常使我共鸣得眼角不自觉地湿润。
  按他的意思变通一下也就生成了新的的疑问,那就是人应该做自己喜欢做但却带不来经济收入的事、还是应该做不喜欢做但却能获得自己及家人衣食住行所需开销的事?

  我知道我选择的是后者,也认为这是生活所必需,因此发帖及更新的事情就只好忍痛割爱的排在后边了。
  我承认我已经抛开了理想主义从而成为了一名功利的现实主义者,虽然这不高尚但我却不认为我这样做有什么错误。
  今天把这些话写在正文之前,权当是对大家的一个解释。同时特别说明的是这段话也是对看客“冽石寒泉”的回复以及对小友“第三国际解放纵队”的规劝。
  这半年多来发生了许多事,其中有很微小很琐碎的我个人的事情,也有类似于金正日去世而导致整个朝鲜国丧、国哭以及金正恩上台之类的大事。
  这一切尽在情理之中也都没有出乎我的预料,所以就不多费笔墨赘析,现在该做的是接着叙述已经停顿了半年多的故事。
日期:2012-01-09 21:21:38

  这小子经常揣着好多熟松子到学校吃,有时候和别人疯闹时还抛出大把的松子打对方。
  我猜到他的松子也一定来路不正便和他搭讪,结果得知学校给他家送了更多的松子。

  在他爹当书记的那段时间,他家经常有许多亲戚和朋友簇拥着,这些人围在他家周围努力寻找着奉献殷勤和表达臣服与忠诚的机会。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家的狗被一个不惧怕狗仗人势的老农打瘸了腿,为此他家聚集来了好多人,其中有公丨安丨(当时是这样的称谓)、有校长、有老师、有乡政府的职员。
  这些人聚在他家对伤狗表达慰问并为书记出谋划策,有说要把老农抓到派出所“修理一顿”的,有说让老农赔钱的。
  有的人帮忙为狗包扎,还有些人象专家一样在论证喂狗的药是搅拌在狗食里好、还是包裹在面团里蒸成狗可以整个吞下的小馒头好,那种怜爱很积极也很过分,完全超越了他们对待自己亲爹的态度。
  忙活了好长时间,当确认书记的内心和狗的肉体都得到了安慰之后这些人才恋恋不舍的散去。
  这些人都不是傻瓜,他们卑躬屈膝的在书记面前献媚并适时的送上糖衣炮弹也都有所求。
  最终他们的目的都能达到,张家的孩子如愿的在乡政府升了职,李家的媳妇也终于到村小学当上了代课教师而等待转正的机会······
  书记在满足他们诉求的后也偶尔会施舍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就比如学校给他送松子时他就多要了一些从而分给这些狗腿子们。
  我同学说学校已经给他家送了两麻袋松子,并且告诉他爸吃完了还给送。
  听完他的话后我有些失落,本来以为我家里有一麻袋松子是一件非常独特的事情,岂不知书记家里得到的却更多,当时我的优越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幼小的心灵首次知道了做官的优越性,同时也领略了老百姓永远也没有资本和当官的做比较的现实。

  长大后我才进一步听到并认可了“再穷不能穷领导,再苦不能苦干部”这类更高层次的至理名言并且逐渐的接受,至今已经接受得麻木了。
  但当年我很快就找到了心理平衡,理由是书记家的松子炒得很难吃。
  他家的松子不是炒糊了就是炒不熟,总之没有一次弄完美的时候,相比较我母亲的水准他家简直是在暴殄天物,这要归咎于书记的老婆。
  这个女人很有些特点,也值得我浪费些笔墨。
  她走路风风火火,每次看见她都仿佛她在参加竞走比赛一样。

  说起话来更没有丝毫的礼貌和逻辑性,她经常会在别人聊天时不合时宜的弄出让人摸不着头绪的话。
  也不知道她先天缺少了几根神经,总之她信口开河的发言经常很雷人,但因为她是书记的老婆所以大家也不得不“尊重”她,因此即使她的话伤害了别人也没人敢和她计较。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个人只有八分熟,但她自己却察觉不到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妥。
  她是乡中心校的老师,因为没什么文化所以校长安排她教美术。
  那时候的美术课很简单,无非是教学生画勺子杯子或是苹果鸭梨。
  但即使这类简单的技能这女人也不具备,一直是书记在家把她要教的东西画在一个小黑板上,上课时这个女人把小黑板放到讲台上让学生“临摹”。
  当时这女人拿着小黑板穿梭在不同教室间的身影属于学校的一道独特而又另类的风景,也成了我们当地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更加讽刺的是这样一个家里家外都无比低能的女人居然连年获得县级模范教师的称号。

  谈到模范教师我不得不提到我的父亲。当年我父亲还在小学上班,他每年都教毕业班并且成绩优异。
  父亲对学生很负责,经常在放学后把学生带到家里辅导功课,在我的记忆中有好多次夜里醒来时还看见他在给学生补习。
  他为学生辅导功课完全是免费的,有些时候那些学生还在我家吃饭,遇到家住得偏僻的胆子小的学生父亲还要给送回去。
  那几年父亲所教的学生升学率非常高,参加各种竞赛也屡屡获奖,他也因此在当地的教育界小有名气。

  父亲对待学校也是满腔热情,每年的除夕夜都是他在学校值宿(那个年代学校没有更夫,晚上都是男教师住在学校,我们方言叫值宿)而别人却在家里过团圆年,这在当年传统意识超强的农村是十分高尚的行为。
  记得某一个秋天的晚上突然下雨了,当天我家和学校都在室外晾晒了粮食,父亲披上衣服就跑去学校收粮食,而家里的工作却扔给母亲。
  那些年他连连获得县级先进教师或模范教师的称号,乡里的荣誉就获得的更多了。
  当时我家的屋子里挂着许多父亲获得的奖状,里面放着他出席颁奖仪式时的照片。
  那时候的父亲精神抖擞并干劲十足,可自从书记的老婆之类的人进入学校后父亲就没有啥荣誉可以获得了。
  那时候或许是改革开放的缘故,乡里忽然调来了许多干部,这些干部的老婆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便进入学校当民办老师,我们当地的人把这些女人统称为“官娘子”。
  之后这些类似于文盲一样的官娘子们便包揽了学校所有的好事和荣誉,像我父亲这样有能力却没后台的实干者就开始受冷落了。
  开始我父亲感觉到很迷惘,他弄不懂自己哪里做错了,当他终于知道这是不正之风开始刮起时他渐渐地就变得失落以至于消极。

  后来为了逃避某些东西父亲调动去了中学,但他发现到了新环境后他也没能逃避掉他想要逃避的东西,同时他也得不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在理解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真正含义后父亲选择了病退。
  那些官娘子们却一直干的顺风顺水春风得意,后来这些女人都转成了正式教师并且评上了很高的级别,至今她们的退休金都比我父亲高很多。
  我这样大篇幅介绍自己父亲的事例并不是要歌颂他,我没有庸俗到那样的程度,
  我只是觉得他的经历有极强的代表性,看懂了他由积极向上而变得迷惘、失落最后变得消极的成因,你就能破解出当前更深层次的某些问题。
  (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