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52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28 23:22:54
  刘崇的信心此时发生了动摇,但是刚愎自用的他不会再允许自己继续逃跑下去,那样会颜面无存,比死还难受。于是他把所有的筹码都堵在这里,相信一定可以凭借这条有利的山涧大挫周军,让他连本带利赚回来,而且这将是他唯一可以翻盘的机会,绝对要牢牢把握住。
  但是刘崇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士气。
  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双方各自的情况。
  汉军:初逢大败,被人追得疲于奔命,自保都显得困难,又怎么会有勇气发动反击?
  周军:初逢大胜,搞追杀搞得不亦乐乎,现在又添加新的生力军,实力大增,士气空前旺盛。
  经分析可知,刘崇同志还真是嫌自己的人还没死够,偏要学飞蛾扑火才甘心。
  战斗开始!
  周军在开初冲锋失利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地贯彻“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的精神,利用人和优势与人多优势,疯狂发动人海战术,抢滩登上了对岸,将汉军布下的防御阵势轻而易举地突破。
  刘崇同志这次已有先见之明,不摇旗就直截跑路去了。
  此战周军可谓大获全胜,杀得溃逃的汉军尸体堆满山谷(僵尸满山谷),更缴获无数战略物资(辎重、器械、杂畜不可胜纪)。
  刘崇同志在此战所取得的唯一成就是——送了一万多人去为原先在巴公原牺牲的两万北汉士兵陪葬。但是柴荣并不放过他,对他实施”就算杀不死,追也要追死“的政策。因为他为刘崇算了一下命,料想刘崇先生已经五十九岁高龄,一定经不起路途劳顿,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刘崇同志必然会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撑不到六十大寿。
  于是柴荣信心满怀地追下去。

  同时刘崇也一刻不停的跑下去。由于逃命要紧,他改穿村夫的布衣,又乘骑辽国送的宝马(黄骝),不幸的是竟然在途中迷了路,还被后周的爱国乡民误导,被一路带往晋州。但颇值得感谢的是,刘崇同志在晋州吃过败仗,对晋州附近的地形非常熟悉,及时察觉了过来,杀了乡民一路向北,途中几度昏迷,终于凭借坚韧的意志回到了老家晋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败仗是对逃命的最强有力的保障。

  日期:2013-05-29 12:45:13
  赏罚
  介于各个将领在高平之战中的出色表现,柴荣对他们进行了封赏。而赵匡胤也通过上司张永德的举荐,被擢升为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排开严州刺史这个虚职不说,来单看一下殿前都虞侯这个职位。它是殿前司中的第四把交椅,前三位依次是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
  比起先前的马直军使来,赵匡胤此次可谓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他的晋升告诉我们,越是玩命的工作,一个人的地位就能提升得越快,同时他还从中透露了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老天爷罩着。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平时要多烧几柱香,临时抱佛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但是上天给赵匡胤安排的并非殿前司中的第四个位子,而是第一个——殿前都点检,通过这个职位,使用职权,他才能完成命运之神交给他的任务。
  来吧!赵匡胤,继续努力!
  然而,有受奖赏的也必然会有受惩罚的,要被惩罚的正是临阵脱逃樊爱能和何徽两位。古代打仗的玩命规则其实很简单,你上战场玩命的话,就会被敌人要了命,那叫为国捐躯,光荣事一件;如果你逃了的话,就会被领导要了命,那叫罪当处死,非常可耻。所以在玩命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规则,好好抉择,是该玩命还是该逃命。
  樊爱能和何徽两位仁兄得知前方胜利之后,开始畏惧责罚,紧要关头他们干脆采取主动,赶快回到军中向柴荣负荆请罪,想以此减轻罪责。
  柴荣正要找他们呢,却没料到他们自动送上门了,反倒吃了一惊。结果证明,樊、何两位仁兄这次去并不是负荆请罪,他们没有搞裸奔也没有被荆条,柴荣更并不是蔺相如。他们此去是实实在在的“地狱无门偏来投”。
  但柴荣仅一念之差就成了蔺相如了,他最终没能成为蔺相如的原因是中途杀出了一个张永德。看来樊、何两位仁兄的人际关系确实没搞好,居然漏掉了张永德这个重要人物。
  起初柴荣念在樊、何二人是前朝旧将,当年又守晋州有功的份上,决定对二人网开一面,并以此询问张永德的看法。
  当时张永德正在一旁侍卫柴荣休息,听见询问他立刻站了出来,义正言辞指责樊、何二人临阵逃脱,罪不容诛,并指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陛下想要严正军法,使将士们服从,就必须先杀掉樊爱能和何徽。
  接着张永德看到的是柴荣向地上猛扔出的枕头。
  张永德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说错话,皇帝陛下被触怒了,自己要遭殃了。
  但是他马上听到了柴荣的高声称赞他说得好,决定就这么办。张永德总算舒了一口气。哎,年轻人冲动起来还真是吓死人!
  于是樊爱能和何徽就这样被张永德的一句话改变了一生,军法从事。连同他们一起被斩首的还有七十余个逃跑的将校。这些人都为严肃军纪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日期:2013-05-29 16:43:49
  力不从心的征伐战
  或许刘崇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在高平惨遭大败,然后像受伤的野狗一样夹着尾巴逃回家。然而更令他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足够让他十天半月睡不好觉。
  为了乘着胜利之机,不教北汉有一丝休养生息的机会。显德元年四月,柴荣率领几十万大军从潞州出发,亲自往太原征伐刘崇。
  柴荣痛打落水狗的构想无疑是正确的。早在此前,他就已经调查清楚了北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把握了北汉在经济上的不足——赋役沉重。

  于是,柴荣开始了宣传工作,向北汉的十个州县下达诏书,说自己不久就要来亲征了,保证不侵扰百姓,不搞抢劫,愿意的归附的州县只要按照大周的税率,交纳当年的赋税就行,如果实在穷得只剩下钱的话,多交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交粟达到一千斛、交粮草达到五百围,政府就可以保证你有官做。天下竟有这样好的买卖?
  根据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看,当一种商品有利可图的时候,商家必然会加大对这种商品的投入,以赚取利润。
  柴荣实行的经济打击非常有效,北汉马上有三个州表示愿意归附。
  然而经济打击所取得的效果意犹未尽,当柴荣率军进入北汉国境的时候,北汉的百姓们争相用食物迎接后周雄师,不要也硬塞,并主动提出愿意提供军需物质。
  还有更甚于此者。北汉的百姓们甚至承诺愿意帮助周军攻取晋阳(北汉都城)。你们不打,我们帮你打!你们打,我们帮你们往死里打!

  至始至终,他们只有一个条件——消除沉重的赋役。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柴荣表示答应。
  这就是钱的作用,不动刀枪,战争的初步胜利就已经告捷。不得不承认柴荣是一个杰出的管理人才。当然,对于这一招,赵匡胤同志是学到了家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