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百将》
第46节

作者: 嬴无忌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东方天际晨曦欲露,决战的一天悄然来临了。赵军看见汉军缓缓从井陉口里出来了,先头部队约一万人马。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努力向前为自己的军队扩展战斗空间,而是紧依着湍急的绵蔓水,排开了面向赵军背靠河水的奇怪阵势。赵军将士们看到汉军竟排出这样没有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陈馀也对胜利有了更充足的信心。这时李左车请求率先锋一举击溃汉军。但陈馀却按兵不发,他要等韩信和张耳率领的中军全都从陉口里出来以后再下令总攻,免得那两颗就要到手的脑袋再缩回陉口里去。天虽还蒙蒙亮,地平线上太阳却急不可耐马上就要露头了。这时,载着韩信和张耳的指挥战车终于从关口出现了,车上插着大将的旗号,韩信立于大将旗下,张耳亲擂战鼓,二人顶盔贯甲,众将跃马挺枪,率汉军中军所有士卒,旗幡招展、旌旗飘扬浩浩荡荡从井陉口至赵军营前广阔的平野向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而此时的陈馀不慌不忙,依然一副儒者风度,先前看到汉军竟然背水列阵,现在复见汉大将军的帅旗和仪仗迎风猎猎,韩信、张耳竟然亲自来战。陈馀心中不禁掠过阵阵窃喜,暗笑韩信不懂兵法布阵,自断后路,自投罗网;仇敌张耳,手下败将,不自量力,自己找上门来送死。总算不枉自己一番好等。陈馀踌躇满志,待汉军全部出来,终于一声令下,赵军全线出击汉军。顷刻间,井陉口外的峡谷中战鼓雷动,号角齐鸣,旌旗遮天蔽日,战马啾啾嘶鸣,刀枪剑戟铿锵撞击,士兵厮打喊杀,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回荡在悠悠的井陉峡谷,滔滔的绵蔓河畔。一切似乎正如陈馀所料,汉军果然不堪一击,赵军仗着兵多,不断从两翼向汉军施加压力,汉军将士虽个个英勇奋战,但仍顶不住十余万赵军排山倒海般地进攻,激战了一个早上,汉军渐渐处于劣势,不得不向后不断撤退。陈馀非常高兴,战前的一切预测都在逐渐的实现,汉军已被打得丢盔弃甲,纷纷溃退,军旗战鼓丢弃遍野,消灭韩信、擒拿仇人张耳的时机就在眼前。于是陈馀令旗狂舞,亲自率领赵军倾巢追击,一举誓将汉军全歼于绵蔓水东岸。可惜赵军似乎也不是什么百战精兵,大败汉军却不能立即趁势掩杀,反而在那里互相争夺汉军丢弃的旗鼓,等陈馀命众将喝止住,韩信和张耳已率着败军从容退入阵中。张耳此时已面无人色,韩信却在窃喜,并向将士们大声吼道:“诸位胞泽,背后已无路可退,或者投河溺死,或者杀敌向前!当年我曾随楚霸王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终于大胜横扫六国的秦军!难道你们竟反不如当年那一群衣衫褴褛的乌合之众吗?难道今天你们就不能随我背水一战吗?诸位,拿出你们的勇气来,为自己杀出一条生路来吧!”背靠绵蔓水,汉军将士们全都意识到已到了非生即死的危险境地,一时间竟如拼死一搏的困兽,一个个热血沸腾、胆气倍增奋力狂吼着冒死向前,战斗力空前高涨。一路咬住屁股追击的赵军忽然发现面前的汉军不再是胆怯的逃兵,而全变成了咬牙龇齿的疯狂猛兽。赵军虽然人多,但由于背水依山的地形限制,不但无法实施包围,即便想要侧翼施压也没有腾挪的空间,这便使得原本众寡悬殊的两军,在交接锋面这一实际交战地域上,双方兵力达到了微妙的相对的“平衡”。于是攻守进退之势在绵蔓水边发生了逆转:逃跑的转身了,追击的停止了;后退的反扑了,进攻的胶着了。陈馀气恼地看着战场:他的士兵们如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汉军阵地涌去,可随后又潮水般一波复一波退了下来,阵地上躺满了双方的死伤者,但汉军阵势依然像磐石一样巍然不动。陈馀一举歼灭汉军的激情和冲动,渐渐被眼前久攻不下的混战僵局淹没了。主帅尚且如此,何况一线浴血奋战、疲惫不堪的赵军将士呢?处于绝对优势的赵军,士气顿时大大受挫。可是就在此时,阵容强大的赵军忽然从背后乱了阵脚。原来从他们的背后传来了一片欢呼喊叫之声,当陈馀回马遥望曾经属于他的赵军营地时,只见遍插的汉军红旗,迎风林立,猎猎飘舞,遮天蔽日。陈馀大惊失色,一时根本无法判断其中究竟有多少汉军,顿时只觉怒血冲顶、两眼发黑、勒马僵立久久不能言语。而赵军士卒们却比陈馀反应快得多,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大营里竟然飘满了汉军的旗帜,立即意识到自己已处于汉军的两面夹击包围之中了。前方不能突破背水阵,后方老巢又被端掉,战胜汉军已成泡影,大势已去。那一面面招展的红旗,无异于一团团熊熊烈火,一下子便烧毁了他们胜利的信心。惊惶的情绪开始如瘟疫般迅速蔓延,溃乱开始了。当陈馀回过神来,他的指挥已不再能控制四面逃散的赵军将士,因为他们背后有的是退路,无论如何斩杀逃亡士卒,他都无法再收拢这些已经无心恋战的士卒们做拼死的一搏。兵败如山倒,十数万大军全面崩溃……

  战后会餐,在开宴之前,诸将纷纷把所获的首级、俘虏和战利品呈现给韩信,心悦诚服地向韩信称贺。有人趁机向韩信请教道:“兵法上说:‘列阵应该靠山临水,如果右边依着山陵,则左边就要面河泽。’可是大将军这一次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背水为阵,并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当时并不信服,然而竟真的打了一个空前的大胜仗,这究竟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很高兴部下有人愿意和他讨论兵法,道:“今天我的作战安排,其实兵书上也是有的,只是诸君没有十分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灭代之后,我的精锐士卒被汉王抽调到了荥阳战线,现在我指挥的并不是平素受我训练而能够完全让我调度自如的将士,我们的士卒不过是一群刚刚换上军服的老百姓,这就是所谓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若把将士们置之死地,则人人必然为保全自己而死战到底;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早都跑光了,还怎么可能用他们来克敌制胜呢?”众将听了无不倾心叹服,道:“大将军的谋略不是我等所能赶得上的!听大将军一席话,我等真是受益匪浅啊!”

  井陉之战,有着近两百年历史、曾英雄辈出的赵国,在赵王歇亲眼目睹之下终于彻底覆灭了,赵国从此划入汉王刘邦的版图。而一心想杀掉张耳的陈馀,最后被张耳的同僚张苍追杀于泜水河畔。曾经的刎颈之交,曾为天下称道并立为楷模的贤人,在利益生死面前挥刀相向、不死不休,他们还记得友情是何物吗?如果人真的死后有知,当他们见到鲍叔牙和管仲的时候,会不会羞愧难当呢?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成败转头空,荣辱皆随风。

日期:2011-11-07 10:58:31

  三、战役略评
  在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读《淮阴侯列传》,我以为只要敢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人生中必然无往而不利。可在现实生活中,我却碰得头破血流,我一度怀疑井陉之战韩信只不过是侥幸取胜而已。除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韩信的背水一战异曲同工而皆大获全胜之外,历史上几乎再也找不到第三例成功的战例。难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无数仁人志士所探讨的井陉之战只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神话?难道竟没有丝毫可供借鉴的价值?三十岁后,我再读这一段历史,才发现自己原来忽略了其中很多细节,而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灭代之后,韩信兵锋直指赵国。可此时,刘邦在荥阳的主战场却不断战败。而英布军亦抵挡不住龙且军猛烈攻击,连连告急,自保都难,根本不可能抽调兵力救援刘邦。刘邦无奈,只得再一次紧急抽调韩信的大部分精兵,仅留给韩信不到三万新招的士卒。这三万新兵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用韩信自己的话来说无异于“驱市人而战之”!可除了前进,刚灭魏、代的韩信也没有退路。英布与龙且的战斗渐渐到了尾声,此时如果不迅速拿下赵国,等龙且灭英布缓过兵力后,必然挥军与赵国合击韩信,韩信难逃两面夹击的局势。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式,井陉之战无可避免,而且韩信必须做到速战速决一举击溃赵军主力,使赵国再无能力抵抗汉军。

  韩信不愧是旷世奇才,面对如此险境,居然漂漂亮亮的打了个前所未有的大胜仗。韩信自己把胜利的原因仅仅总结为: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无疑是此战取胜的一个关键,但是远远不是全部。背水列阵,韩信反兵法而行之,用这种不合乎兵法常规的排兵布阵方式,不仅迷惑了敌人,使赵军上下对眼前的这支汉军队伍非常不以为然,滋生了汉军不堪一击的轻敌麻痹思想;更是给在兵力上占绝对劣势的汉军将士们制造了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空前危机。在这种压力巨大的危急状态下,在这样千钧一发的生死时刻,每个汉军将士的大脑都不约而同的处于极度活跃与兴奋的状态,这种兴奋饱含着对生存的极大渴求,正是这种渴求给汉军将士带来了巨大无穷的动力和能量:平时不能承受的压力这时候能义无反顾地承受了;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胆量这时候能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了;平时有可能潜伏的战斗力可以说在这种时候发挥到了极限。将士们比任何时候都能傲视死神,都能团结一致服从指挥,都能以一当十奋勇冲杀,这自然也会给虽然铺天盖地却是真正不堪一击的赵军带来了巨大的杀伤和强烈的心理震撼。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战中无疑被韩信发挥到了极致。但这只是井陉之战一环而已,韩信不过是以殊死决斗,拖延时间,来增加战胜几率。韩信用兵,在巧,而不在险,一切皆胸有成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