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45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19 23:38:52
  现在可以投的机会显然已经来了。这个机会就是柴荣刚被封了晋王,以及被任命开封府尹,如果要想留在京城发展,投靠柴荣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赵匡胤亲自去见了柴荣。
  柴荣有些吃惊和疑惑——人都要走了,我不去送别,他反倒来辞别了,奇怪!因此柴荣问了赵匡胤的来意。
  聪明的赵匡胤不是一般人,自然是不会一开始就行个五体投地的大礼,然后开口哭诉,求柴荣一定要收下自己,搞得像哭丧一般。或者柴荣在听得入神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腿竟然被对方死死抱住,对方还说一些您不答应我就不走了,在这里跪倒死为止之类的豪言壮语。
  可以肯定,赵匡胤是不会搞这一套的。如果他搞的是这一套,只会让柴荣看不起他。
  更重要的是,柴荣也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我们就可以想见了。
  首先开场,互相问问安,问一下对方吃过饭没有,或者近来可好之类。正所谓“废话是一切交流的开场白”,这个道理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然后慢慢切入主题。
  柴荣会问,什么时候走啊?
  赵匡胤答,明天吧。然后脸色一变或者叹口气什么的,如果要达到最佳效果,最好是两者结合,不过叹气之前要确保口气清新一点。
  马上,柴荣发现有问题,会发问,怎么了?赵将军。
  其实我不想走。
  哦,为何?
  此话一出,赵匡胤就可以说他不想走的理由了。当然,想投靠对方这个理由是不能说的,这时候可以说我的家就在京城(赵匡胤的家确实在开封),我不想离开父母,利用“百善孝为先”这个大道理做铺垫,然后再说出自己在军中是多么尽职尽责,深得上级信任,因为得以被任命为滑州副指挥使,以前立下的功劳也可以一起撂上(此为必不可少的),最后点明主题——就算让我舍弃这些功劳以及滑州副指挥使这位子,我也愿意留下京城陪家人,孝敬父母。

  这时候柴荣可以明白过来了——原来对方是来投靠自己的。然后再细细回顾一下赵匡胤在军中的表现譬如人机灵、作战勇猛、护主得力等等,得出了答案——此人确实不错,是个人才。最终作出决定——既然如此,就留下他吧。
  这就是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交流,不必说得过于明显。
  第二天,柴荣向郭威反应,请求将赵匡胤留在自己身边,鉴于赵匡胤的能力,力荐他为开封府的马直军使(骑兵中的一个中级指挥官)。
  郭威毫无异议,表示答应。
  赵匡胤人生事业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从此之后,他将一点一滴的取得人生之中的辉煌。
  历史告诉他,他的抉择没有错。
  日期:2013-05-20 22:18:55

  改革
  自从当上皇帝以来,郭威就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要如何治理江山。打下江山相对来说是容易得多的,只需要两个条件——实力、机遇,只要符合了这两个条件,你就能拥有属于你的江山。
  郭威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江山,成为了这片大地的主人,千万人对他顶礼膜拜。但是无限荣耀背后的他并不觉得高兴,因为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去完成,无数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等着他去拯救。
  他没有忘记幼儿时期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遭遇,也没有忘记少年时期寄人篱下的贫苦生活。现在,他的国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子民过着这样的生活。他能体会百姓的疾苦,因为他曾经经历过,于是,这就成了他治理国家的动力。
  后周刚刚建立,郭威以身作则,倡导勤俭节约。在这方面,郭威真可谓是下了大力气的。以致于造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你是地方官员,想要送些珍宝或者土特产之类的东西给皇帝陛下,来走走后门打通关系的话,那就我劝你还是别痴心妄想了。我能很肯定的告诉你,你一定会被郭大老板的后门夹死其中。你送上去的礼物,一定会被退回来,而且马上接着就会有纪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到你家中,请你到牢里去做客,并承诺有吃有喝保证饿不死。请你过去的原因很简单——上头怀疑阁下搞了贪污。

  除此之外,你还会看见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皇帝陛下会在金銮殿上当着众大臣面搞一次大规模的家具破坏活动。而且这些家具非常贵重,其材质基本上是珠宝美玉、黄金白银之类的东西。看得足以让人叹谓皇帝陛下真的是跟钱有不共戴天之仇啊。
  更令人为之击节的是,到后来赵匡胤同志居然也学了这一招,把因攻占后蜀而得来的金银玉器一并撞碎,以显示其节俭之风。真让人不禁想问做下这种破坏贵重公物的事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在大兴节俭之风后,郭威开始了他的改革。降低刑罚、整顿吏治、重用文臣,他都做得面面俱到。最后我们来着重说一说他的第四个改革项目——改革赋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