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44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19 01:59:12
  开封府尹
  由于以前王峻的百般阻扰,让柴荣和郭威这对父子见个面都要偷偷摸摸,搞得像男女私会密谋着日后要私奔一般,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王峻先生的刻毒手段,也不得不柴荣同志身具像痴男怨女甘愿冒着浸猪笼的危险吾亦往矣的精神作风,纵然王峻守得百密,他仍然敢于抓住那百密之中的一疏。这令郭威很欣慰有这样一个养子。
  于是,在扫除王峻这个阻碍之后,郭威开始了大力气培养柴荣这个接班人。

  广顺三年三月,郭威终于可以毫无挂碍的见到了柴荣,并封柴荣为晋王。除此之外,郭威还给了柴荣一个官职——开封府尹。
  这里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官职。
  一说起开封府尹想必大家都会想起开封有个包青天。当然还请那些崇尚暴力或者脖子有些痒的朋友别顺此往下去想包大人那几把铡刀了。这样说并不是因为那几把铡刀被拿去当废铁卖了,而是因为那几把铡刀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只不过是小说中为了神化包大人的形象而穿凿附会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包大人确实当任过开封府尹。
  这个官职是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北京市的市长。但就它的品位而言,还得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如果开封府尹由储君来当任,那么它就是个正一品的官职。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是皇家的人,生出来就是个正一品,不可能搞个二品的首都市长来让他当,然后任那些一品官骑在皇家人头上,有损皇室威严。譬如当任过此职位的有宋真宗、宋钦宗、还有现在的柴荣同志,他们都是正一品。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开封府尹由除了皇家人之外的人来当任的话,那么它就是个二品官,就算成了一品但也不是正的,而是从一品。此类人物,例如包拯、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他们之中虽然有的脸黑有的喜欢砸缸有的文采风流,但可惜都不是皇室中人,所以只能是二品或者从一品。
  这两种人之中,前一种人一般只是挂个名,例如名誉院士,不会干实事。而真正干实事的一般都是开封府的少尹(首都副市长),或者临时委任的官员,称为“权知开封府事”,翻译过来就是权且打理开封府事务的人。
  由于担任正职的储君们一般不会办事,作为副职的少尹同志要必须付出所有努力做出些政绩来。其原因很简单,做出来的所有政绩都是跟你这个少尹同志无缘的,都要算在那个不干事却能领工资的正职上。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血本无归的,相反,这反而是很一份非常有利可图的买卖,证实其价值只要通过一个条件即可,那就是皇上驾崩。这个条件很容易满足,因为皇上也是人,是人都会死。
  皇上一驾崩,那么太子就可以凭借你做出来的政绩顺利登基了。到那个时候,相信你一定可以捞到不少好处,当然首先还是得确保这个新皇帝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才行。因为那时候你又不好意思问他要,而且你问他要的话,他还可能会对你说,哦,有这回事吗?没有吧?然后转向问一问大臣,有吗?是吧,没有。到了那个地步,你打又不敢打他一顿,起诉也无从起诉,只能怪你所托非人,认栽吧。

  日期:2013-05-19 16:45:54
  赵匡胤的抉择
  说了那么多,终于轮到我们的赵匡胤同志上场了。这里还请赵匡胤同志不要用泪流满面这个举动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这次让你上台的时间并没有计划多久,原因很简单,你家老板郭威先生还没有倒在台上驾崩,所以接下来还有他的最后一幕,至于你的眼泪就留着送老板走吧。
  从文章的开头到现在,赵匡胤同志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潜水”状态,当然这肯定与我这个当作者的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听说一个人常年潜水的话一定会变得很深沉。粗略估计一下,赵匡胤同志也潜水两年多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变得如何深沉吧。
  首先来回顾一下前情,赵匡胤上次出现只是当了郭威麾下的一名小小的亲兵。由于后来的澶州兵变中,赵匡胤同志在搞宣传活动以及爬墙两个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郭威在建国之后,擢升他为禁军的东西班行首。
  其实这个职位还是一个保镖的工作,与亲兵比起来,管的范围稍微宽一点。亲兵管的是老板的人身安全权,凡是有暗杀老板的行动发生,就必须头一个挡在老板的面前,别怕,很快的。至于禁军东西班行首一职,除了要保证老板的人身安全权之外,还要保证老板的房产私有权,例如私闯民宅、翻墙盗窃、无证出行以及上丨访丨户发泄不满直闯宫廷等等现象是一律要被禁绝的。尽管赵匡胤坐上了这个职位,但是在他的人生中并没有多大的进步。

  我们再来看一看前面提到过的赵匡胤的两位至交——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看他们现在的境况如何。
  出于赵匡胤同志的号召,在当任亲兵之后,也一同将这两位总角之交招徕到了郭威的麾下。在这两年之中,他们的老板郭威福大命大,所以他们三人也跟着享福,一同得到了晋升。从广顺元年起,慕容彦钊和韩令坤当任的都是铁骑散员都虞候,主要管理骑兵。一直到广顺三年的这段时间里,三人所得到的就只有虚职了,比如尚食副使、西头供奉官、和州刺史之类的官名都是光拿俸禄不办事的官职,实际用处并不多。

  其原因还是在于一个人——王峻。
  由于王先生在军中大力培植自己的党羽,人数不断增多,所以作为“亲郭威派”的赵匡胤、慕容延钊、韩令坤三人就只有吃干饭的份了。不是郭威这个当老板的不好,而是奸臣小人当道,老板也没辙啊。不过就三人的遭遇来看,王峻还算是手下留情的了,不然欢送会早就为三人办好了。
  直到两年后,王峻被贬死去,柴荣被封晋王,并被任命为开封府尹的时候,赵匡胤也再次得到了擢升——郭威派赵匡胤到滑州当任副指挥使。表面上看起来,这虽然是一次擢升,但事实上是对赵匡胤仕途的一次打击。原因很简单,离开了老板身边,机会就少很多了。
  很多时候,打击就是对你的考验。
  事实证明,赵匡胤经受住了考验,把打击挫折转化成了自己的机遇。
  赵匡胤采取的办法很简单——投靠新老板。
  新老板就是柴荣。因为不管现任老板郭威如何的努力,他的家业终究是要交到柴老板手上的。在郭威身边混迹了两年的赵匡胤,从郭威身上学到的东西是不少,这次他实施易主计划,完全是学到了郭威看事情的方法——要有敏锐的眼光以及预见性思维。说得不好听一点,就叫做投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