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26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13 20:16:34

  第四章帝国的无奈: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
  自从北宋交子出现后,到了元代中国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纸币帝国。朱元璋当政后,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确立了“洪武货币体制”。然而,这种当时还算正确的制度,随着历史和与民间距离越来越远的皇帝个人的品性的不同,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乃至攫取、剥夺百姓利益的手段。最终,政府信用彻底坍塌。其结果导致了自下而上的货币改革,白银成为了法定货币。
  然而,白银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实质好处,反而带来了无穷灾难。因为,真正的白银百姓是没有的。谁有?皇帝家族、官员、富商的手中。因为,明代中后期皇帝日益荒淫、懒政,虽然在权力统治上利用“厂卫制度”牢牢地抓住了权力。却造成自身收入(内帑)的减少,宦官、皇亲国戚、文武官员反而成为了最大的利益享受者。这些人将大量白银进行“窖藏”,而民间商人、百姓的“窖藏”行为也比较普遍。明朝中央政府反而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它手中没钱。

日期:2011-10-13 20:18:20

  在平时,这种现象对国家威胁还不算致命的。但当问题一起出现后,麻烦就来了。明代末年,中国爆发了清代前夕的两千年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时期。先后出现了世界第一大地震山陕大地震,以及遍布半个中国的大干旱、遍布京津冀豫晋的大瘟疫。没有钱的政府再加上吏治腐败,明帝国的百姓生活在了“人间地狱”中。
  第一节:明帝国的短视:三大货币的竞争
  第一小节:纸币发行:一切都是没钱惹的祸
  案例故事:朱元璋阻杀常冒
日期:2011-10-13 20:19:07

  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这一日朱元璋命常遇春前往犒军。这几天,朱元璋得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因为,半年没有发军饷了,上到将军下到士兵都怨声载道。因此,急令常遇春前往大营犒军。一到军营,常遇春立刻命人点卯。然而,鼓响三通之后,大帐内的军官只到了一半。“啊,柳将军,诸位将军都到哪里去了?”“回,常将军的话。因为,您领兵在前线杀敌,刚刚回来轮休一下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因为半年多没有发军饷了,将士们有的搞起了副业。”

  “啊?什么副业?”“张德志张将军在自己的大营种了一些水果,今天是大集所以,他带领士兵前去卖水果去了!”“啊!岂有此理,来人呀,去城南大集把张德志给我抓起来。”常遇春的亲兵听罢领命而去。“可大将军呀。这种情况挺普遍,王文远、萧明、陈强等将军也是如此呀!”“哼,军法如炉坚似铁,像这种目无军纪的现象必须阻止!把他们统统给我抓起来!”“是”亲兵领命而去。

日期:2011-10-13 20:23:18

  “那其他人呢?”“嗯,于将军、冯将军等人前不久奉万岁之命押运木材石料修筑城墙。他们多运了一些,将木材石料放在江边进行售卖!”“啊!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统统给我抓起来!”
  常遇春说完,看了看大帐。“咦,常冒哪里去了?”众人一听,全都低下了脑袋。心说“哼,刚才对其他将军你是铁面无私。如今,你儿子也做买卖去了,看你如何处置。”“常冒呢?常冒呢?哪位将军知道他去了哪里?”见众人无话,常遇春用手点指平时和常冒关系很好的刘德生。
日期:2011-10-14 10:40:50

  “刘德生,三个月前,常冒负伤你和他一起回到了大营。我问你,他现在何处?”“啊,啊,这个这个,我不清楚!”刘德生的脸上变颜变色,常遇春乃是经历过无数生死、阅人无数。见他这样,常遇春一拍虎胆“唗!大胆的刘德生还不从实招来,难道要让我军法处置吗?”
  “啊!大将军息怒,小将三月前和常将军回来后各自养伤,月余就好了。之后我和他便前往城中市井不想认识了一个人。”“什么人?难道是一个女人?常冒贪恋美色,致使今日迟到!”“不是,是个男人!”“哎呀,完了”常遇春一听心中一慌,他可知道现在男人喜欢男人可比较流行。“不是您想的那样,他是一个商人,听说他是第一首富名唤‘沈万三’!”“哦,是沈先生!继续讲!”

  “沈先生和我们认识后,对常将军毕恭毕敬的。他给我们二人付各种费用,什么吃饭喝酒、玩耍青楼等等。”“完了,完了,这不给带坏了嘛!”常遇春忍着怒气继续听着。
日期:2011-10-14 10:41:12

  “后来沈先生说他有笔大生意,是从海外运来的几十船外国珍宝、香料等。万岁对这些货物比较排斥,不好运进,所以,沈先生便请常将军帮忙去接货,然后押运到京城。”刘德生一边说一边看着常遇春,只见常遇春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眉毛胡子开始剧烈的抖动着。
  “起初,常将军还不肯,到后来,常将军便去了!按日程盘算,今天也该到京城了!”“啊那,气死我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军纪官,你立刻命令守城将士,遇到常冒进城,立刻把他给我抓起来!谁放跑了常冒,军法从事!今日我就要效那古人‘斩子以正军纪’!”
  三个时辰过后,常冒押运着货物回到了南京。一路上虽然有人拦截,但只要常冒出现,各关卡的将士连忙笑脸相迎。虽然,有一两个税务站不开面儿,但被常冒一阵怒骂,吓得也不敢阻拦了,连税都没敢收。常冒盘算着这回沈万三非得好好感谢自己,赚大发了。然而,刚到城门下他便被五花大绑地捆到了军营。常遇春大黑脸蛋子一沉,“来人呀,推出去给我杀!”

日期:2011-10-14 11:30:00

  睹的。元代的纸钞风行天下,明代继续执行,也不必特别惊奇。
  另一方面,元末农民大起义下的中国,无论是白银还是铜钱亦或是纸币都非常紧俏。人口锐减、商业凋敝,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情况也很正常。然而,尽管正常,有一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那就是对军人的赏赐。提着脑袋生活的军人,除了混饱肚子之外,得到荣华富贵就是必须的了。特别是军官们。没有荣华富贵,谁会跟着你朱元璋造反呢?所以,其它的可以省,对于军人的赏赐则必须不能省。

日期:2011-10-14 11:45:52

  金银数据我们目前无法得知,但对于铜钱的发行能力却是有历史数据可查的。洪武八年以前,明朝铜钱的制造能力是大约20万两白银左右。而当时,全国军队人数达百万,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一年不足0.2两白银,按照米价1两银子4石米,每名军人一年只够发不足1石米。如此,财政状况,朱元璋能怎么办呢?只能用纸币。
  历史就这样进行着,朱元璋发行了纸币。这种纸币是在没有金银储备的情况下,发行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纸。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纸币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如果不发行纸币,朱元璋就要命令就地取材,那意味着军队每过一处,就要疯狂地劫掠百姓。因此,发行纸币就成了必然选择。
日期:2011-10-14 13:09:17

  另一方面,对于军人们来说,纸钞背后没有金银储备是非常危险的道理是决然不会懂得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今天的绝大部分老百姓同样不知道。

  他们只管手中有钱,到时候可以换取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可以了。因此,洪武八年以后,明朝政府已没有被推翻之虞后,军事战争成为朱元璋大规模发行纸币的原因。洪武23年,朱元璋竟然发行了大约1525.81万锭的纸币,其中的895万锭用于赏赐平灭东北蒙元纳哈残部、击退北部蒙元残余势力的傅友德、蓝玉、唐胜宗、郭英等军卒。
日期:2011-10-14 13:44:45

  除了军费之外,赈灾是第二大用度。例如洪武23年的巨额纸币中的40%(610万锭)就是用于赈灾。地震、洪水、瘟疫、蝗虫等自然灾害在有明一代非常频繁,为此,还有人说过,明朝亡于地震或瘟疫等问题。而朱元璋之所以反元,大旱造成的大饥也是重要原因。所以,朱元璋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非常重视。除了临灾不分昼夜、何时何地都可以通报之外,朱元璋还花用大量资金筹建预备仓(明代四大仓之一,相当于今天的国有粮库)。

  同样,永乐皇帝登基之后,纸币发行也是军事性质为主,例如郑和七下西洋、五征漠北、征讨安南以及营建北京城等。朱元璋父子假如发行没有任何价值的纸币属于不得已为之的情况外,之后的帝王大规模发行纸钞的原因也确实是为了更多的掠取财物。
日期:2011-10-14 19:22:11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广,这种没有金银储备的纸钞发行越来越广,贬值的速度极为惊人。之所以发生贬值,其原因就在于发行能力大大多于需求。朱元璋在位期间,平均每年发行纸钞550万锭左右。纸币支出中我们上述两大内容军费大约占40%。另外一项特别大的支出是从洪武十七年开始的盐钞,一共支了6580万锭,大约占45%。其它就是宗室170万锭,光禄寺1920万锭。除了这四项大概发行了1.4773亿锭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其它零碎支出,例如藩属国、功臣的不定期赏赐等。

  因为,锭只是量词,类似于一块金、一个金条等等。但按照相关资料推断,资料中的锭在纸币上应该是折5贯,因此,按照官方1贯等于1两银子的换算的话,大概是7.3865亿两白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