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22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毕竟皇帝同了意,为了皇帝的面子,徐学谟最终不得不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每年送给景王府五百两作为“损失”的补偿。其后,湖广巡抚张雨再次与徐学谟发生冲突,原因在于,为了讨好景王及背后的皇帝下,张雨要求将这一数字提高到2000两。徐学谟同样给予了拒绝。
  其后,朱载训及其湖南湖北的其它官员继续向沙市镇伸手,理由嘛多得很,全都各个冠冕堂皇,但都掩盖不了实质:贪图沙市的商业繁荣,想从中央政府税收中分一笔羹。可他们遇到了一位不怕丢官的好官,徐学谟坚守岗位直到他任荆州知府的最后一天。所幸的是,他的后任官员也还公正廉洁,沙市的繁荣得以继续保持。
  但情况到了万历年间产生了变化,沙市的繁荣之花慢慢凋谢了。不仅仅是沙市,全国的商业都陷入了衰落中。因为税收太严重了,贪官特别是宦官为害地方的事情太多了。因此,万历皇帝便被人们称其为“万税”。当然,也有人从后来的“万历三大征”的部分钱款出自“内帑”为由,为万历皇帝的行为做辩驳。但问题是,即使“三大征”获得了胜利,但也难以洗脱万历皇帝“好财”的恶名。

日期:2011-10-11 15:54:18

  嘉靖、万历两大时期,各种“白条”满天飞。白条被称为“商欠”。各地政府例如募兵、徭役、建造府衙府库、修建水路海交通基础设施等等自然会产生各种费用,最简单的就是粮草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给予“打白条”。白条上虽然也有规定还款日期的,但到了期无论商家还是农民市民又有谁敢跟他们要债呢?所以,这些“白条”就成了“死账”!
  也不能说朝廷官员绝无好人,至少在“白条”问题上还是有一些为民请命的官员的。例如,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闰十一月,因为北京各草料商因为“白条”破产逃亡者不再少数,吏科给事中杨巍、锦衣卫都督陆炳等人就要求:在还款的同时,还要对因为“白条问题”造成贫困债务中的百姓进行帮助。尽管嘉靖皇帝对此给予了批示,并要求政府机构迅速解决。但问题是,嘉靖说完了就完了,从来不去进行“后续跟踪”。最终,嘉靖皇帝有了“擅于赖账”的名声。有些可能是他成心赖账,有些则很可能是监督执行不利造成。

日期:2011-10-11 15:55:01

  到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月,仅宣府这个边疆重镇的白条就积攒了几十万两。巡抚赵孔昭的紧急奏章中,请求户部应急的钱粮就有:刍粮欠款19.109万两,商业白条20多万两,“椿朋修墩”欠银3900多两。
  结果这些欠款仍然欠着。商业并没有为此兴盛起来。直到几个重要人物出现,事情才开始有所转变。在明代,商人阶层首先要感谢的官员并非是张居正而是他的死对头,著名的首辅兼改革家高拱。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高拱第二次进入内阁。三个月后,上书《议处商人钱法以苏京邑民困疏》。隆庆皇帝看到这篇奏疏之后非常吃惊。自此,对于商人的压榨这才开始放松。由此,商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日期:2011-10-11 16:22:01

  第二节明代商业化大兴
  表现1:不易呀,商人终于有了户口
  案例故事:高拱便衣察民情+评论说理(略)
  表现2:中介组织:朱元璋毁桥建桥(略)

  表现3:今日报业从业者的楷模:明代报业工作者
日期:2011-10-11 16:22:35

  案例故事: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万历皇帝不知为何竟然主动看起了报纸。突然,一件发生在江南的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气得万历怒道:不想一个奴才在乡间如此为非作歹。来人呀,给我到民间弄些“京报”来,我要看看更详细的新闻。原来,明代大画家,退了休的政府官员董其昌因为抢夺民女,被当地百姓抄了家。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即将进入古稀的董其昌,惊人发起了春。他以偌大的年纪看中了一个名叫绿英的姑娘。绿英是陆绍芳这个有功名的诸生家里的一个佃户的女儿。董其昌的儿子董祖常看老爹喜欢上了人家,顺者为孝嘛!董祖常立刻率人把绿英抢走了。这一下陆绍芳以及社会上的舆论新闻工作者以及艺人们可就不干了。陆绍芳组织知识分子,舆论新闻工作者们登报揭露,艺人们更是各种才能揭露这件事儿。说书的编成了平话,唱曲的编成了弹词广为传颂。

日期:2011-10-11 16:23:07

  董其昌坐在家里,用耳朵一听,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公众人物了。董其昌立刻认为这是范昶捣的鬼,最终,范昶暴病而亡。范母立刻带着儿媳龚氏、孙媳董氏等女仆穿着孝服到董家门上哭闹。令人发指的事情发生了。董其昌的家丁竟然将这些女人被拉到隔壁坐化庵中,集体强奸了范家女眷。范家告状,却久拖不决。民众开始鼓噪起来,人们四处张贴檄文布告号召百姓前往董家讨公道。
  最终,大街上的童谣竟然是“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最终,正月十五百姓们开始涌到董其昌家将董家的几十间房屋拆毁。正月十六,上海青浦、金山赶来的百姓开始火烧董家其余的房子。据当时的报纸透露是两名“童子”开始进攻董家,数百间豪华建筑被烧毁。十七日、十八日松江府其它地区的百姓陆续赶来,开始拆毁焚烧董家在当地的其它房产。十九日松江百姓开始焚烧拆毁董其昌在各地的题词。

  对此官员向朝廷奏报,说是民众因为传奇小说《黑白传》(说书艺人根据这件事临时编纂的作品)造成民变。当时的明朝政府将此事定性为:广大人民群众受了一小撮别有用心者的蒙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