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21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11 10:21:13

  皇店除了开展各种利润较高的贸易外,还在政府税收之外,对各地商家另加税务。为了保障税收行为不受反抗,还专门在官府之外,建立了另外一只武装队伍。该武装队伍还四处游走,对民间小商小贩也不放过。要知道,在明初小商小贩一般是不对其征税的,而明武宗则推开了罪恶之门,结果,他为害的人从大中商人扩展到了小商小贩。
  本来人们以为朱厚照一死皇店就该寿终正寝了,然而,继任者嘉靖皇帝朱厚熜却拒绝了首辅杨廷和:革皇店、武装队伍回归之前各卫所的建议,继续开设皇店。当然,他开设皇店也不全是为了自己挥霍,也有充实内帑用于各种外交的考虑。然而,除了皇室无休止的人口骤增这个还算客观的因素外,享乐女性和各种物资的冲动越来越强,难道不是皇帝内帑不足的主因吗?所以,不能为了嘉靖皇帝命令辽东各地的皇店所收的税收作为,封赏各国使臣、少数民族头领的钱物,就将这个主要问题遗忘。内帑如果没有那么没有必要的奢侈消费,自然不会亏空。

日期:2011-10-11 10:21:35

  对于皇店在政府税收外另外征收的税收额度,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官方比较明确的记载就是嘉靖二十四年,对于货船每艘征银五两的规定。这个规定,没有规定船的大小,货物的多少,所以,税收如何很难确定。但是,皇店的利润客观令人垂涎是毋庸置疑的。店址可以巧取豪夺或由官府为之选定,店员本身就是公务员、军人或内宫宦官本来就有俸禄。因此,在在成本上几乎可以完全忽略。

  皇帝和中央政府可以这么办,那么其他权力阶层的人也同样可以这么办。因此,一些宗室藩王便打着皇店的名头开设藩店;一些官员便打着官店的名头儿开设官店。更有甚者,就连一些仅仅是有了功名但无职务的秀才也打着各种名义开设各种店铺,收取小商小贩的钱财并要求政府免税。
日期:2011-10-11 12:43:41

  如此下来,对于规模较大的商人征税人就至少有:皇帝开的皇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的官店以及正规税收单位、藩王开的藩店、文武官员所开的官店军店卫店(锦衣卫)等。重复征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高额的税收。如果说朱元璋父子时代商业税是货品的三十分之一,再加上各种腐败成本等总税费成本不过十分之一的话,到了嘉靖万历时代则可能至少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如果再加上本身货品的成本、正常的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商人的利润能有多少可想而知。不交税或者少交税的结果是什么?轻则遭受殴打,中则被投入监狱,重则杀头。除了征税之外,商人头上还有四把大刀悬着。
日期:2011-10-11 12:44:21

  商人的艰难:悬在商人头上的四把刀
  在明代悬在商人头上有四把大刀:赋役、官府官吏的横征暴敛、地痞流氓、商业风险。前两者对于整个商业集团有着致命风险。例如嘉靖年间就因为上述两大问题,造成商业凋敝。
  首先就是皇帝本人的奢侈消费,因为,他笃信道教,在各种工程建造上造成巨大浪费。最终连朝臣都无法忍受,嘉靖十九年(1540年)工部尚书温仁和上疏:仅宫、殿、宇、坛、厨库、陵坟、碑等就花了将近635万斤。对于曾经做藩王时的住所修建费用也耗费了170多万两。为了修建宫殿庙宇,他还命令四川运木头、天水山运石头,而取材、运输,皇帝陛下则一分钱不掏。其它瓦窑则由苏、松、常、镇、天等地供给,结果造成天下窑工、木工、瓦工等纷纷逃户、逃荒。就连嘉靖都承认自己的做法全部都靠百姓。

  上行下效嘛。皇帝如此,皇亲国戚们更是如此。嘉靖四十年十二月的某一天,荆州知府徐学谟一脸怒气的看着一个人。
日期:2011-10-11 12:44:54

  故事:徐学谟抗命
  “长史大人!千岁的命令,恕在下绝不从命!”对面那人冷冷一笑“徐大人,这可是景王千岁的命令,你要知道这也是万岁的旨意!”“哈哈哈,我既然是朝廷命官,百姓们也常说官为百姓父母,我这个‘父母官’绝不能看着百姓的利益如此受到侵害,而不闻不问。你们想让我丈量土地、上交户口,下官恕难从命!”“徐学谟!你不要命了吗?”“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大明江山,我主圣明,定然会理解我的心意。如果一时因爱子受到蒙蔽,怪罪我徐学谟,为了万千百姓不要说徐某的一身锦衣,就是丢了性命,我也心甘情愿。长史大人,请你速离此处,徐某恕不奉陪!”长史见状冷冷一笑,悻怏怏地离开了知府衙门。

  徐学谟见景王的长史离开,连忙叫来府中书记,命他速速将此事上报给湖广巡抚、布政司、按察司三衙门的长官,请他们迅速上报中央请求对景王的行为给予制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隆庆皇帝朱载垕并不太受嘉靖皇帝的宠爱,嘉靖非常喜欢自己的爱子景王朱载训。当时的裕王朱载垕受到了绝大部分大臣的拥护,皇帝与大臣们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嘉靖以拒不商上朝、拒不批改非紧急且重要的奏章、拒绝接见反对派官员的“三不政策”予以对抗,结果,大臣们最终胜利了。为了安抚自己的爱子,皇帝赏赐了大量田产。可“贪欲”之心是无尺度的,景王看到荆州府江陵县的沙市镇地处长江边,是商船停泊的好地方。这个地方经济繁荣,往来贸易繁荣,可以收取巨额商业税,为此他便向嘉靖请求割沙市镇给自己作为封邑。刚一接到皇帝的同意,就派人前往荆州丈量土地、清点店铺和人口。结果遇到了一位敢于为民做主的好官。

日期:2011-10-11 15:53:5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