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本枪物语》
第52节

作者: 东山鹿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些天去拜见兵部,正巧他家来了位客人,在跟兵部谈论《论语》。虽然听起来有些文绉绉的,但也还能听懂几分。我活了五十二岁,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么有趣的道理呢!看来学问这东西虽说很难,可也绝非外人吹得那般玄乎哟!”

  兵部指的是越中守细川忠兴的父亲藤孝。他的文化修养连天皇也非常仰慕,后来更担任了天皇幼子,同时也是秀吉养子的八条宫亲王的诗歌教师。
  “那位客人是谁呢?”
  “藤原惺窝啊!”
  “是他啊!”虽说属于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但这位大儒的盛名清正还是知道的。
  “那么大人的书读得怎么样呢?”
  “马马虎虎。要想读书就得先学会认字啊!现在才发觉,以前的生活简直是在虚度时光。”利家神情诚恳地感叹道。
  “乱世之中,又有几个武士有此等闲情逸致读书呢?关白大人当年在长滨的时候不也跟随兵部和绍巴学习过和歌吗?后来战事频繁,军务缠身,学过的东西怕是忘得差不多了。”一想到秀吉学习和歌的往事,清正也不禁莞尔。
  “是啊!我和藤吉郎生在战国乱世,身不由己。为了生存,终日厮杀,这是吾辈的悲哀。现今天下太平了,应该暂时抛开刀剑,好好学一些战争以外的东西了。你们这些后辈正当盛年,切莫象我们这些老头子一样虚度光阴啊!怎么样?明天我又会去兵部家,你也来听听吧!?”利家极力地撺掇清正。
  “好吧!我来。”清正终于被利家说动了。

  日期:2008-9-25 11:02:10
  之后,清正成了细川家的常客,和细川忠兴的交情也渐渐深厚起来。浅野长政的儿子幸长的文化修养也还不错,所以跟清正也很投缘。
  就这样,当正则一伙整日饮酒冶游时,清正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秀吉听到风闻后非常高兴,愈发地看重清正了。至于正则,却在宴会上不止一次地挤兑道:“虎之助那小子,跟我一样目不识丁,居然也敢跟着京都的那帮穷酸文人卖弄学问吗?”
  然而,清正的求学之路很快就因为新的战争的来临而被打断。直到关原大战以后,清正才重新走上求学之路,但那时的学习地点已经由京都转移到了江户。

  秀吉把清正召至聚乐第,告诉了他即将征讨朝鲜的打算。
  “愿为主公征讨朝鲜效犬马之劳!”清正伏地领命。
  “你速回肥后,加紧打造战船,储备粮食和火药。”
  不久,正则、嘉明等沿海地区的大名都接到了同样的命令。这些早已摩拳擦掌多时的武将们立马如遇大赦一般,陆续返回各自领地,积极备战。
  直到十月正式下令在肥前名护屋筑城之前,秀吉都没有向任何大名透露过关于讨伐朝鲜的口风。不过,秀吉起初打算在博多港筑城,但考虑到博多港泥沙淤积,所以才改变了想法。看来,这件大事也有博多商人的一份努力在其中。
  却说清正回到肥后,就着手储备战争物资。肥后连续三年农业丰收,喜悦的农民自然也乐得将盈余的粮食卖给清正以资军用。至于铁炮和火药,在九州并非什么特别难弄到的东西。所以,仅仅花了三个月时间,清正就准备了大量的战争物资。

  清正暗自揣测,按秀吉对自己的器重程度来看,届时担任先锋的应该是加藤军才对。所以,在储备物资的同时,掌握关于朝鲜海域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
  清正很快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乘船深入到朝鲜南部海域去实地勘察地形。
  日期:2008-9-27 12:23:32
  这无疑要冒不小的风险。由于倭寇的关系,日本与朝鲜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虽然去年朝鲜也曾遣使来大坂祝贺秀吉统一日本,但关系并未实现正常化。一旦潜入朝鲜海域被对方擒获,十有八九会被当场斩首。
  家臣们得知清正这个几近疯狂的计划后纷纷进行劝阻,但清正似乎已经铁了心。
  这年的五月,清正带了八名旗本武士从隈本城启程,前往肥前的平户港。在港口,清正租了一条帆船,出海先到了对马岛。
  清正先跑去大浦城见了对马领主宗义智,告知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约定如果二十日后还没回来,就由对马水军到闲山岛海域等候接应。

  几天后,清正的船离开了对马,先去了釜山浦勘察。为了不惹人怀疑,清正和侍从都只带了短刀和铁炮,因为只要一看到腰间挎着太刀的日本人,朝鲜人就明白要么是海盗要么是武士,仇视情绪立刻会涌上心头。更何况,若是在海上发生战斗,与长于近身格斗的太刀相比,弓箭和铁炮等远程武器才是御敌利器。
  通过几天的观察,清正发现朝鲜在庆尚道海域的防备非常松懈,水军的责任心淡漠,战斗力貌似也很糟糕。他断定,从釜山登陆将有七成以上的胜算。
  离开釜山浦后,清正一路向西行进,渐渐进入到全罗道海域。
  大概是离日本太远的缘故,全罗道的朝鲜战船明显比庆尚道少,巡逻频率却比庆尚道高出许多。一路上好几次险些与朝鲜的巡逻船相遇,幸得从平户带来的水手精明,居然几次都躲避过去。
  就这样,在离与对马领主约定的时间还有六天时,清正下令返航。他把地形和朝鲜人海防部署情况都绘制记录在几块白绢上,又用桐油纸把白绢封住,再放入衣服的夹层里缝好。
  远眺海岸线上的朝鲜山城,清正仿佛已经看到自家的蛇眼纹旗帜正在城楼高高飘扬。见此行格外顺利,侍从们也不禁松了口气,反倒觉得先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当船行驶到顺天海域时,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按照平时的经验,水手们都认为这个季节出海应该不至于遭遇风暴,但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巧,风暴还是发生了。
  船没有倾覆,在海上随波逐流了两天,终于停了下来。由于风暴发生时,大部分的淡水和食物都被卷到海里,所以现在整艘船陷入了困境。若是两天内再不补充淡水和食物,那么整船人就只有坐以待毙的份了。
  清正得知这一情况后,严令船长不得声张,以免引发骚动。
  日期:2008-10-7 11:03:25
  “事到如今,必须先找到陆地靠岸,或许能找到淡水,不然很难撑过明天。”船长提出了建议。
  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可行的方案了。

  素来坚毅果敢的清正面对着这深邃得象谜一般的大海也不禁惶惶然起来。海上孤零零地漂着自己脚下的一叶孤舟,周围也只有几只海鸥在水天之间无精打采地扇动着翅膀。
  “好吧!”清正别无选择了。
  船在一个时辰以后靠近了一个小岛。由于朝鲜南部海域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所以连见多识广的船长竟也叫不出岛名。
  一行人下了船,开始四处采集食物和淡水。过了两刻钟,出去的人陆续返回停靠点集合,船长却发现少了两名水手。
  清正和武士们立刻警觉起来,敏锐的战争直觉告诉他有人正在靠近中。

  不多时,周围出现了将近一百五十名头戴黑毡小帽,身着黑衣白裤,手执三叉戟的朝鲜士兵,很快就把清正一行人等团团围住。
  清正使了个眼色,制止了侍从们的轻举妄动。毕竟,即使把水手们也算作战斗人员,己方也不过三十余人,还不够朝鲜兵塞牙缝。更何况,现下手上只有短刀,在武器上也落于下风。
  接着,一位相貌清俊,蓄着长须的白衣男子出现在面前。那男子大约四十岁上下,虽身处军阵,却是一副白衣乌纱的文人打扮。在他身后,那两个失踪的水手也由四名士兵押着走来。
  清正没有说话,只是与对方四目相对,互相打量着对方。
  白衣男子面色谦和,却有着军人般锐利的眼神。清正断定此人绝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