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12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明政府为了较为稳固地开展盐务,同样将户籍制度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治理手段。朱元璋将一部分军人和百姓划归为“灶户”。他们在盐场居住的同时进行生产。为了保证盐务垄断,不但规定了什么人买还规定了什么人卖,而且划定了哪种盐哪个地区的人进行消费,从而将市场进行区隔,保障政府垄断利益最大化。获取利润的前提是向百姓征收盐钞、盐粮。为了保证供给,明政府还测算了人口消费量。

  明政府规定:军人有家小的每月2斤食盐,单身者每月1斤。南京卫戍区的军队食盐则由户部供给,按照洪武一朝规定,每斤食盐是纸币100文(表面上不少钱,其实各位看看第四章就能明白,官方定价在民间根本不能执行。因此,每斤食盐最高100文折银一分,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一钱银子)。到了永乐之后,军饷中70%是粮食,30%是食盐。但是,粮食常常不够用,为此,或者多给盐或者多给纸币。但我们下文书会谈及纸币问题,纸币币值经常拨动,因此,造成民间和军队都不愿意接受,所以,一般也就是多给食盐。

  老百姓呢?明朝食盐规定是15岁以上的大人每月2斤,10岁以上的半成年人每月1斤,10岁以下不给食盐。但是永乐二年,陈瑛改革比价之后,全国普遍实行成年人每月1斤,半成年人半斤。老百姓方面,则大不相同,每人每月1斤,市民每人每月半斤,农民每人每月2两左右(这是明代斤两,明代1斤为16两)。显而易见,农户的配计量显然不够。为此,农村地区的私盐比较泛滥。

  日期:2011-09-27 21:11:15
  农户虽然不像军队那样有军队自己熬制的军盐,但地方政权借助“小盐”“硝盐”等土盐解决了一部分,然而,由于地方腐败越来越严重,地方土盐的走私仍然较多。结果跨地区的私盐泛滥。那个时期,销售食盐不是论地区远近,而是政府划分销售区域,为的就是最大化的赚取垄断利益。为此,私盐的严重泛滥严重阻碍了流通。最终造成了正统三年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的食盐紧缩。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食盐的紧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得到盐引后并不急于支盐,为的就是想找到一个卖高价的时机。然而,这种形式却使得中国赢来了另一个可能振兴的机会——资本市场中的债券市场特别是政府公债。
  现今的美国之所以兴盛,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债兴盛。国国内国际的债主愿意购买国债,世界的财富全都聚集到了美国。而倒推五六百年中国的国债其实相对较为发达,而且政府的预算思想也较为发达。有一种观点,西欧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政府为了还债。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一点,政府如果不还债,商人会如何?15、16世纪的欧洲诸国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并敢于杀害国王,杀了之后还查不出来的地步。商人借钱给诸国看重的是战后胜利的回馈,如果战败了那自己的借债同样会打水漂。所以,商人借贷给国家作为战争手段,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半被强迫的状态。并非有些专家所说的那样乐于并主动资助战争,资助战争的行为大规模出现在19世纪、20世纪,但这种正确的观点放在明朝就不正确了。

  日期:2011-09-27 21:42:51
  明代的对内国债比较发达,同时金融业例如典当业、高利贷业都较同期的欧洲国家发达。早在南宋时期,以短期公债券“交子”就占到了赋税收入的很大比重。以有据可查的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到开禧三年(1207年)为例,就占到了赋税收入的82%。
  明初朱元璋为了解决边关粮食问题,在洪武三年六月份,在山西行省施行“开中法”。因为从山东济南西北的陵县、河北沧州一线运来的粮食,送到太原北部的雁门关和代州之间的太和岭留存供给大同,路途遥远成本较多。建议分别送到大同仓、太原仓。报酬就是:每运到大同一石或太原一石三斗,就给1张淮盐盐引,每引可以支取200斤盐。到达指定地点销售完毕后,再回到相应的发给盐引的地方缴还盐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完成了军事储备的同时,节省了运费减轻了政府负担。

  之后,这种制度在洪武二十八年陆陆续续地推广到全国。由此,以政府欠债形式的“盐引”制度出现。这种“盐引”既可以继承又可以转让,甚至可以永久保留。只要拿着“盐引”就可以取盐。这种情况,在政治清明时期还不至于对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随着吏治问题越来越严重,边屯荒废情况严重、皇族官员宦官等势力纷纷进入私盐领域之后问题开始出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一下子造成抢盐风波,到了正统五年元月,见到盐业有利可图。各色人等持“盐引”纷纷进入盐场要求给盐,甚至洪武年间的“盐引”都出现了。
  这一情况被正统皇帝知道后,立刻要求按照洪武旧历给予支盐。但是,这一事件给予明政府一定的教训,为此,弘治元年(1487年)就对此规定,除了儿子可以继承外:父母、没有分家在一起吃住的兄弟、没有且以后也不会改嫁的妻子(假若代支后改嫁官府要追回)、非过继的孙子也可以继承(代支)。叔伯妾侄女儿(无论是否出嫁)都不许继承。弘治三年,明政府规定盐引有效时间为35年。

  日期:2011-09-27 21:43:12
  其后,明朝政府设立了“存积”这种新名目。政府拿出每年食盐供应量的20%作为紧急事务而开出的应急盐引的供给,凡是取得“存积盐引”的可以优先兑换。另外的80%供应量作为“常股”。“存积”可以比“常股”先领到盐但问题是付出的粮食更多。其后,盐业预算也正式建立,它就是“预行开中”制度。正德八年(1513年):内阁要求开中两淮正德九年盐课25万引于大同,作为招商纳粮草的资本。三个月后,延绥边镇也预先开中了正德九年的两淮盐10万引。其后,预行开中的势力越来越多。而盐税的预行开中的建立,则标志着明代的预算制度开始成型。

  在盐业上,支取过去的存积盐以及预支日后的开中盐使盐业的制度更加完善。到了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2月,全国性的盐业预算也已成型。那一年,嘉靖皇帝将第二年的各边镇的盐引144万3千多引盐,作为粮草及新兵招募费用先行发放。其后,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各边镇邀请商人运粮。而其后,宣府的管粮官郎中褚实建议:正月粮价正好贵,这个时侯买粮不划算,反而可能会推高粮价。因此,不如买秋粮。户部看到建议书后非常高兴,上交内阁后批准施行。为此,户部也将开中预算的公布提前到了五月份。

  即使明政府在财政预算、盐业改革方面展现了某种聪明才智,然而,这些努力仍然无法解决“走私盐”的问题。大量税收流失的后果就是中央政府无钱处理应急事务,使得明帝国最终轰然倒塌。
  日期:2011-09-28 21:25:31
  边境贸易:从朱元璋杀婿说起
  驸马欧阳伦之死
  洪武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7年。驸马欧阳伦领旨巡查四川、陕西的茶马贸易。家奴周保骑着马来到了驸马的马前。“驸马爷,这次咱们可是硕果丰富呀!”欧阳伦点了点头,用马鞭指着周保笑道“你小子鬼点子真多呀!不过,父皇执法严格,如今对于私贩茶叶的出发越来越严格。就此一次,下次可万不可如此了。”周保心说“哼,皇上是谁?你的岳父老泰山。对别人严对你还能严嘛。你也别装孙子,看你那小样儿。下次你比我还得积极。”

  想到此处,周保对欧阳伦笑道“陕西布政使还真是个明白人,还派人护送咱们,您看排了八十多辆大车帮咱们拉茶叶。这回咱们可赚大发了!”
  欧阳伦点了点头,“这个人我回到朝廷一定要好好儿的说些好话,这样为朝廷尽心竭力办事的好官太少了呀!”“驸马,过了蓝田县的税卡我们就可以卖茶叶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