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16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19 19:25:18
  阴谋的第一步
  郭威胜利了!他以微小的代价拖垮了李守贞,证明了他的战术完全没有错误。赵匡胤,这一场战争之中,你至始至终都在他的身边,可曾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我们相信,河中城这场战争一定给赵匡胤好好地上了一课。
  郭威凯旋而归,在万众瞩目之下,和他出师前一样。郭威高兴,百姓们高兴,大臣们也高兴。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个人绝对不会高兴,这个人就是派郭威去打战的刘承佑先生。
  说句实话,如果郭威兵败了,刘承佑还会高兴一些。原因很简单,镇压李守贞这个功劳跟他几乎没有一点关系,都是郭威的,他想抢都抢不走。现在朝中大臣们所有的马屁都会往郭威身上去拍,想拍就拍,拍得响亮,真正被冷落的还是刘承佑。
  刘承佑在这场战争始末唯一能得到就是——群臣拍完郭威马屁之后,不会忘记再慷慨地给他拍上一记马屁——都是皇上圣明所至。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本质上就是一句废话,郭威胜利不胜利跟刘承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刘承佑知道,一旦大臣们夸他圣明的时候,就意味在对他说:“皇上,你派发赏赐的时候到了。”这就是隐藏在“皇上圣明”之后的暗语。
  亏老本啊!得到不到威望还要亲手掏腰包,真是亏到了极点!
  但是没有办法,有功必赏,这是当皇帝应尽的职责。

  刘承佑赏给郭威检校太师、侍中两个官衔,以及一条玉带。
  事实上这三种东西都没有多少实际的用处。对于这三样东西,我们一样一样来看。
  检校太师,好吧,我们也来搞搞解剖,将这个东西切成两半来分析。太师,这个东西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三公之一,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没有实际的职权。很假了!再来看看“校检”。从唐代到宋代,凡是在正式官职之前加“检校”二字的,类似于目前的“名誉”头衔,也没有实权。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可以知到我们今天那些什么“名誉院士”,“名誉博士”泛滥成灾的原因了吧,突然冒出这么多院士和博士来,还真没有发现此处居然人才济济。归根到底,它和“校检太师”一样,就是有品没实权的职位。

  接下来看看侍中这个官职。它在这里是个一品官,相当于宰相的位置。其实它跟上面的校检太师一样,都是有品没权的官职。侍中可以拿一品的俸禄,但完全没有事情可以做。
  上面这两种官职都是用来对特级干部(如宰相、枢密使等等)加官进爵所用的。现实点来说,其实就是刘承佑想要每年多给两份一品官员的俸禄予郭威,但是又不能明目张胆地给,所以就给了郭威两个一品虚衔,让他每年拿着这两个虚衔去领钱就行了。
  最后来看看玉带这个东西。不用说,这个东西一定是个好家伙。它实则是个荣誉和地位的象征。玉带这种东西就是一根裤腰带,但它不是谁都可以佩带的,还有品位限制,在五代,必须是正三品以上才可以佩带。用个不雅的说法来说,如果你是四品五品,哪怕你的裤子是用天蚕丝做成的,你也不能带玉带,反之,如果你是三品或三品以上,就算你穿的是一匹树叶,你也可以带玉带,但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愿意过原始人的生活。但是,它的实际用处除了能扎稳裤子之外好像就只剩下可以用来上吊自杀了。

  在后汉这个朝代,自刘知远开国以来从未赐给功臣玉带,因此这在大臣们眼中看来是一项极高的荣誉。郭威可以忽视校检太师和侍中,但绝对不能忽视这根小小的裤腰带,因为这是后汉的第一根,更重要的是——它是刘承佑给的。
  矛盾就在这里。如果郭威受了这后汉的第一根玉带,那么便承认了他是后汉最大的功臣,显然,以后第一个要死在刘承佑手上的人就非郭威莫属了。别以为刘承佑赐给了郭威一根玉带,其实他给郭威的是一根三尺白绫。
  郭威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免去了做革命先驱的命运。当然,皇上给的东西是不能不要的。所以郭威的解决方法很独特——拉人下水。他把这次镇压李守贞的功劳分开推到了那些搞后勤保障的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禹珪、窦贞固、王章等人的身上。这些人还有和郭威类似的两个身份——一品大员和当朝元老。郭威把他们的后勤功劳和为刘知远做的功劳通通托出来,证实他们也应该赐给玉带。

  意思就是,要死大家一起死,你刘承佑也不可能一起杀掉这么多功臣的。
  刘承佑再一次败了,他不仅在郭威面前仍然毫无招架之力,还要同时赔掉很多根玉带。
  无奈,他只好都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