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15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18 23:00:09
  郭威来到河中(今天山西省晋西南隅永济市),开始了他的工作。
  一个冷静的人做事前通常都不会忘记一件事——磨刀不误砍柴工。郭威就是这样的人,他并不急着率领大队人马,架着云梯去强攻河中城。因为在这种办法常思、白文珂、郭从义三位仁兄早已帮他试过很多次了,而且屡试不爽,得出的结果却始终只有一个——可以早上天堂,免得客满。
  这种赔本的买卖对于郭威这种聪明人来说是不会做的。
  打战讲求三步走,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这种东西只有鬼才知道,如果上天注定你要被雷劈死,你就算躲到天涯海角也没用,意思就是天时全仗运气。地利排第二,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险要地势,就是这个意思。第三才是人和,通常的口语表现形式有“大家一起上!”、“兄弟们,砍死他!”、“大家快跑啊!”等等。

  天时,郭威可以完全排除这可以利用的因素,因为上天并没有下达要劈死李守贞的旨意。于是郭威往“地利”上着手,他亲自去勘察了一番河中城周围的地形,马上得出了他的攻城方案。他抬头仰望着这座城,对着它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
  郭威回到军营,马上下令筑寨。具体情况是:郭威在城中筑寨,常思在城南筑寨,白文珂在城西筑寨。至于郭从义先生,这里完全用不上他。刘承佑一道旨意调他去打永兴的赵思绾去了。在此,请大家记住这个人的去向。
  马上,郭威迎来了第一个问题——军中将领们都来问他为什么要筑寨。大家都是来打战的,不是建筑工队。
  郭威的回答是,我要用这种办法打持久战,拖垮李守贞。
  但是将领们的想法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都认为李守贞已是黔驴技穷,撑不了多久,而且己方的部队非常强大而团结,只要坚持攻城,用不了多久,河中城必然会破。

  急啊!
  郭威一口否决了这个想法。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之中,地利永远排在人和面前,舍地利而取人和,实在是不明智的做法,无法保证伤亡降到最低,最终只会又便宜了阎王爷。而且,最重要的是,郭威一开始便已经知道了李守贞的如意算盘是如何打的。李守贞想与赵思绾、王崇景连成一气,甚至想投靠辽国,这些郭威都知道。所以,郭威是绝对不可能让李守贞如愿的。
  没有办法,众将领只好领命前去筑寨。
  很快,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建筑方面的人才很欠缺。因为大家平日里都习惯了拿刀拿枪直截上,不是你砍死我就是我砍死你,搞的都是“民死工程”,很少搞建筑这种民生工程,估计对于摧毁建筑大家都是相当拿手,至于建设,相信没几个人会。这实在是个问题。
  郭威的解决方案是——从周边的五个县调两万余个人来搞筑寨,并要求建连垒来保护寨子。多么廉价的劳动力!
  于是,一座座寨子和一条条连垒拔地而起。
  眼前的景象使得在城中过悠闲生活的李守贞同志有些不安了。表面上看他虽然怡然自得,但是他无时无刻不想念着他那两位盟友——王景崇和赵思绾,更想念北边耶律大老总,期盼着早日见到他们,免得搞得自己整天像个死了老公的怨妇一般。
  但是,很明显,形势又严峻了一层——郭威建起了包围工事,河中城被围得更死了。
  可是李守贞同志不仅不发愁,反而很得意。因为他想到了对付郭威的办法。

  他太聪明了,他知道郭威的才智和谋略,通过对先前常思、白文珂、郭从义攻城久不下的例子分析,他看出了郭威把所有的智谋都放在了他眼前的寨子和堡垒上,其实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李守贞却了一个大多数聪明人都会犯的错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认为只要破坏那些连垒和寨子就能摧毁郭威的信念,这样就可以使郭威自动退兵回去。他却不知道他摧毁寨子和连垒的同时他自己的信念也连在了这些石头砌成的东西之上。毁了它们就等于毁了自己。

  纵观全局,其实这场战争是一场实质意义上的心理战争。它虽然没有真实的表现形式,但它的激烈远远胜过真刀真枪的战争。
  李守贞就报着这个错误的决定开始了他的行动。一天夜里,李守贞领着大军出击,目标是寨子面前的连垒。结果是大获全胜。后汉大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连垒都被活生生地拆掉了,散落在地,一片狼藉。愤怒,极度愤怒,他们都是些别人拿他们一根针就要跟别人拼命的人,李守贞这样做,无疑是在最大限度地惹恼他们。
  李守贞在城楼上得意非凡地看着自己的杰作。
  然而郭威却对这一切非常满意,因为李守贞先生已经掉入他的陷阱了,这个陷阱一旦进去便休想爬出来。郭威并没有遣走那两万调来搞建筑的壮丁,他还留着呢!李守贞,别高兴得太早,好戏还在后头呢!
  郭威此时并没有闲着,他依旧如往常一般,到军中巡视,好好抚慰他的将士们,让他们的心情平静下来,并叫他们千万不要气馁。
  在这场战争中,有些人把郭威描述成一个只会耍酷下达命令取胜,不会顾将士们心情感受的冷酷形象。这是完全颠覆了郭威先生人格的行为。好啦,郭威先生,您老也不用像李守贞先生那样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因为我这里的纸巾实在是不够用了。好吧,分析的任务还是交给我来做吧。
  这个分析要牵涉到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之后。赵匡胤夺了后周的江山,很多人都很怀念后周的建立者郭威,譬如其中的一个节度使——郭崇威(注意,你没有看错,是这个名字,三个字的)。虽然他受了赵匡胤的恩惠,做了节度使,但他经常想起郭威,还经常为郭威流泪。再譬如第一个竖起反叛赵匡胤大旗的李筠,此人也为郭威流过不少眼泪,甚至将郭威的画像悬挂出来对着哭。种种迹象都表明郭威是一个很爱护部下、很重军中感情的人,不可能是那种只会玩计谋耍酷而不顾将士心情的人。

  好了,郭威先生,擦干你的泪水,不要为江山落到赵氏手中伤悲,历史已经尘埃落定了。
  现在我们继续讲郭威和李守贞的这一战。
  郭威在做完安慰工作之后,又下令重新修好那些被破坏的连垒。在这里请注意,不是重建,是修好(威辄补之)。这些连垒就像一台机器,李守贞做破坏工作的时候只要破坏这台机器的关键部位,不让它继续发挥作用就已足够,他并不用把每一个零件都拆掉,再说他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耗在这上面,偷袭讲求的是神速,不是搞解剖。
  日期:2013-04-18 23:00:37

  于是,在留下来的那两万搞建设的壮丁努力下,一条条的连垒又恢复如初。
  显然,李守贞又如当初一般不安起来了。但是聪明的他并不气馁,他又领着大军杀出去,不去砍人却专搞破坏,目标还是指向那些连垒。没事跟石头过不去,真是吃饱了没事做!
  郭威早就为此准备好了,他料到李守贞先生必然会再次来搞破坏,他早已设好了伏兵,等到李守贞搞破坏搞得正酣的时候,他就下令伏兵杀出去,专瞄着人来砍。对于这些把财产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来说,杀前来搞破坏的人可就带劲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一群人瞄着一堆石头乱砍,而另外一群人却瞄着这群人乱砍,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这种场面造成结果就是——李守贞带去搞破坏的人会死很多。
  可是,不久之后,连垒又奇迹般地竖起来了,而李守贞同志那些被砍死的士兵现在正在地府赶着投胎。
  李守贞这个人越到后面就越是死脑筋,他越来越坚信只要破坏掉那些寨子和连垒,郭威就必然要退兵无疑,而目前的唯一形势就是搞破坏还没搞够,得继续破坏下去。李守贞同志就是认定了这个歪理,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出去搞破坏。而郭威那边便一次又一次的将连累修复好,让他们破坏,然后就趁机一次又一次送李守贞手下的士兵下地狱。辛苦了!阎王会感谢你们的!

  终于有一天,李守贞才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他的手下已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搞破坏了,而郭威的寨子和连垒仍然一如既往地呼唤他领着部下冲过去。
  他终于明白了这就是郭威的诡计,利用了他那以守为攻的心理,刻意建了一些没有生命的连垒和寨子让他去破坏。当他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胜负已经摆在眼前了。他闭上双眼,彻底陷入了绝望之中。
  然而,就在他绝望的时候,更令他感到绝望的事情发生了——被刘承佑派去攻打永兴的郭从义回来了。郭从义给郭威来了一份绝佳的礼物——赵思绾。
  郭从义已经将永兴攻下来,俘虏了赵思绾。但是赵思绾这个人并不甘投降,他还想投靠后蜀,又想反叛。没办法,郭从义只好将赵思绾擒住交给郭威处置。
  郭威给赵思绾的处置是——直接杀掉,然后把这个消息传到了李守贞的耳中,捺灭他最后一丝侥幸的心理。
  绝望,无尽的绝望。李守贞选择了自焚这种方式从绝望中解脱。
  当城外响起后汉士兵集体攻城的声音之时,李守贞和他的全家人一并没入了熊熊的烈火之中。
  河中城被攻破。

  郭威,你赢了,你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你让我们看到一场精彩绝伦的战争,历史会永远记住它的。它永远是属于你的。
  李守贞死后,作为他另外一个盟友的王景崇先生也同样陷入了绝望。巧的是他的解脱方式与李守贞无二样——自焚。而且是带上全家集体自焚。都是可怜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