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1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序言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曾写过一段关于宋朝的文章,回头反顾的时候,觉得很做作。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和很多口水话,而且写得很不够详尽,更不该的是把它当做是自己的风格。其实这是错误的。老实说,这个风格很不好。有时候一个新的风格也不见得是一个好风格。
  所以,我停笔了一段时间。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说实话,我很喜这种风格,所以,很不幸,我没忍住,再次开始写宋朝的时候用了这种风格。我希望我这次能将宋朝写得好一点!
  那么,开始吧。我们从赵匡胤开始讲起!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宋朝的第一个皇帝,有了一,二就不远了。

  然而,皇帝也是需要生出来的。并非仅此而已,还要生得与别不同。皇帝们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并不难,习惯吹牛的史官们早已准备好了,他们很饥渴。
  于是,赵匡胤便这样在洛阳的夹马营里生下了。他生得很绚丽。生下的时候,天空红光乍现,环绕天际。他身上透着金黄色,几天过去,竟也没褪色。还裹着一股异香,一夜都不曾散去。(好吧,可以停了,不然赵匡胤会受不了的)
  赵匡胤的祖籍在涿州(在今河北境内)。他的高祖父赵朓、曾祖父赵珽、祖父赵敬、父亲赵弘殷都是做军官的。这些军政界人士具体任过哪些职位,杀过多少个人,骑死过多少匹马,怎么死的,在此就不作介绍了。我们只要牢记住一点就已足够——赵弘殷养得活赵匡胤。
  赵匡胤渐渐长大起来。很快,他成了一个少年儿童。

  儿童是需要学习和教育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赵匡胤有着聪颖的天资。有了这一基础,按理说他在读书方面必会有所成就的。但是很遗憾,赵匡胤小弟弟(抱歉,这里不是指男性生殖器的惯称)只是识得几个字,读得通四书五经罢了。显然,他的资质都融贯到另一方面去了。古代的男子,要么能文,要么能武。文武全才的人通常出现在武侠小说里,而且通常不得善终。
  不言而喻,赵匡胤无疑能武的,而且颇为喜欢其中的两项——骑马和射箭。这一特点源于赵匡胤所接受的教育状况。
  现在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一下赵匡胤所接受的教育状况。不过,为了对赵匡胤小弟弟的童年作个透彻了解,我们有必要先援引现在的(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少年儿童所接受的教育状况作个对比。
  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们是值得可怜的。因为他们幼小的肩上扛的东西太沉重了。这个东西我们很熟悉,两个字,学习。先前还有“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九字咒语陪伴他们。直到后来,家长们发现这还远远不够,要求他们放学后还要学书法、美术、舞蹈、钢琴......,多多益善(很佩服能把孩子这样做实验的家长们),关键是,他们被实验后的成果是——没兴趣,就是没兴趣。好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实验后的成果——没兴趣是吧,那就给我继续培养。

  说到此处,可以止住了。相信大家都已知道这个例子所对比出来的赵匡胤小弟弟的受教育状况了吧。不错,如你所想。赵匡胤小弟弟的最大兴趣就是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而对骑马射箭很是喜欢。凑巧的是,他的这个兴趣不仅没遭到扼杀,反而得到了赵弘殷夫妇的推助。
  日期:2013-04-07 22:32:58
  能继承祖业,成为了一个教人不敢小觑的军官,是赵弘殷夫妇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在五代这个乱世中,这是最现实的选择。
  可是,赵匡胤小弟弟的理想并不是这个。比起父母的期望来说,他的理想更显得远大。他心目中的偶像是唐太宗李世民。我们知道,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也是一武将(太原留守),李世民就是一将门之子,做了皇帝,开拓贞观之治,最终流芳百世。
  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鸟。
  拿破仑也曾说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为将军和士兵都是干这一行的——砍人或者被人砍,所以他们的共同职业注定了他们的共同心理(多砍人以保障不被人砍)。所以,同样身为将门之子的赵匡胤小弟弟很直截地选择了李世民作标榜,理想是想成为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人物。

  最后,赵匡胤小弟弟还很有胆识地把这个理想告诉他的母亲杜氏,而且吐字铿锵有力。杜氏给他这个理想的评价是——放屁(信口胡扯)。并教训他,喜欢说大话的人,到最后往往是个废物。
  赵匡胤看见母亲的动了真怒,没有顶撞。他的理想并没有因此受到挫折。他只是将理想藏在了心中。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立志。来吧,赵匡胤小弟弟,你会慢慢成长的。
  日期:2013-04-07 22:33:55
  赵弘殷夫妇为了他们儿子的期望而努力着。赵弘殷能做的就是将一身本领传给儿子,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无所保留。赵弘殷并没有多少余暇去管儿子,因为他是个军官,工作是上战场玩命。而且,这份乱世里最热门的工作,它的业务是很繁忙的,经常是接连熬夜通宵砍人,甚至为此忍饥挨饿。所以,对儿子的另一半教育便留给了妻子杜氏。
  杜氏则是一个很慈爱的母亲。她对赵匡胤的教育方式就是——基本上不进行教育。甚至是宠爱有加。因为在赵匡胤之前,杜氏还生了一个男婴,取名匡济。谁知人不如其名。匡济的名字倒是很济,人却很是不济,早年夭折了。杜氏自然是伤心无比,到后来生下了赵匡胤,便把宠爱加倍,全放在了赵匡胤身上。
  这是产后女人的一贯做法——情感转移。很不可思议吧!
  因此,杜氏对赵匡胤小弟弟的教育就是,放学之后不管他、劝他读书他不读也不管、偷着跑出去玩还是不管。杜氏能管的就是每天让赵匡胤吃好睡好玩好能长高就行。
  这就是赵匡胤小弟弟所接受的教育状况。在今天,我们称之为“野马式”教育,与之对应的就是举过的那个例子所表现的教育方式——风筝式教育。野马式意思就是像放马一样,早上把马赶到草原上,任马吃草也好,乱跑乱跳也好,调戏母马也好,勾引公马也好,都不管。黄昏的时候再把马赶回来就成。第二天,一切照旧,继续放马,循环往复。
  就是这种教育方式,很有力的帮助了赵匡胤小弟弟发展兴趣爱好。所以赵匡胤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的功夫日益精进。
  但是,记着,凡事有其利必有弊。野马式的教育虽然能助推赵匡胤的兴趣,但是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它造就了赵匡胤小弟弟性格上的缺陷——争强好胜。
  就是这个性格缺陷险些要了赵匡胤小弟弟的命。
  这还得牵涉到赵匡胤最喜欢喜欢和邻里的小伙伴们玩的游戏——赛马。赛马其实跟今天的赛车一样,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游戏。更苛刻的是,古代还没有出现保险行业。所以,若是不小心摔死了,损失是很惨重的。偏偏赵匡胤小弟弟是这方面的行家,而且在与邻里伙伴们的比赛中多次夺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