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21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天杨广一直盯着苏威那张忧国忧民的老脸,眼中充满了挑衅和揶揄。
  苏威没有躲避。
  他不卑不亢地提出了他的“计划”:“此次东征,臣以为不必调动正规军,只要赦免天下盗匪,一夜之间便可得数十万人。派他们去东征最合适,这些人喜于免罪,必争先立功,高丽自可灭亡!”
  此言一出,杨广仿佛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一张脸立刻涨得像猪肝。他故意拿高丽的事情为难苏威,目的就是想看苏威的笑话,看看他是怎样的无计可施和进退两难,没承想反倒被他用揶揄的口气结结实实嘲弄了一把!真是让杨广恼羞成怒。
  此外,杨广恼怒的还不仅仅是苏威回答问题的态度,而是他回答问题的方式。前几天问他盗匪的情况他偏偏拿高丽说事,现在问他高丽他就拿“数十万”盗匪来抬杠。天下的盗匪有那么多吗?数十万?!怎么从来没人跟朕提过?如果天下真有那么多盗匪,朕还能稳稳当当坐在这金銮殿上吗?你苏威分明就是危言耸听、信口雌黄!你是想借盗匪来吓朕,好让朕放弃东征是吧?告诉你,门都没有!
  当天的廷对又闹得很不愉快。皇帝满脸怒容一言不发,苏威只好怏怏告退。苏威一走,御史大夫裴蕴马上向皇帝奏称:“苏威此言大为不逊,天下哪有那么多盗贼?!”
  “这个糟老头,一肚子诡诈!”杨广咬牙切齿,“想拿盗匪来威胁我,我恨不得赏他几个大嘴巴子!念在他是开国老臣,并且……”杨广故意顿了顿,接着说,“并且无甚重大过失,且再忍忍他吧。”
  裴蕴一听就明白了。天子要苏威的“过失”,那还不是小事一桩?!裴蕴随即唆使一个叫张行本的河南平民状告苏威,说:“苏威当初在高阳(今河北定州市)选拔官吏时,曾经滥授职务;还有,苏威怕突厥人怕到了骨子里,雁门围解之后竟然连东都都不敢回,力劝皇上回西京,实在有失大臣风范。”
  裴蕴设计的此次诬陷其实很不高明,其告状者的身份和告状辞都破绽百出。试想,一个河南的小老百姓凭什么论断苏威在高阳有过“滥授职务”的行为,他的标准是什么?证据在哪里?再者,雁门围解后苏威劝谏皇帝回西京的事情,他一个布衣张行本凭什么知道?就算知道,一个当朝宰辅向皇帝劝谏也是属于份内之责,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平头百姓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了?!
  可见裴蕴陷害同僚的手段实在有够粗糙和低级。
  但是这无关紧要。
  因为天子杨广要的就只是一个借口,管它粗不粗糙!
  杨广即刻命有关部门对苏威立案审查,结果当然是“有罪”。于是杨广下诏历数其罪,然后将苏威贬为庶民。一个月后,又有人上疏指控苏威与突厥人暗中勾结、图谋反叛。杨广命裴蕴调查,结果自不待言,苏威谋反罪名成立,被裴蕴宣判死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苏威百口莫辩,只好向天子磕头谢罪,并且磕得满头是血。
  这下杨广终于满意了,命人将他释放,说:“暂时还不忍心杀他。”随后将苏威子孙三代的官爵全部罢黜,贬为庶民。
  大业十二年,四方叛乱愈演愈烈,帝国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隋王朝上至宰辅、下至黎庶都对此心知肚明,但是却无人敢言。因为天子杨广宁可相信他的宠臣宇文述说的是实话——天下的盗贼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了。
  换句话说,天子杨广宁可相信天下无贼。
  这年初秋,在隋帝国上空漫天飞舞的坏消息一条也没有飞进杨广的耳朵。
  杨广只听见了一则好消息——一则令他龙颜大悦的好消息。
  当初被杨玄感烧毁的几千只龙舟又全部造好了。
  而且第二代龙舟的规模比第一代更大、装饰更为豪华。
  杨广很高兴。
  自从大业八年东征高丽以来已经好久没这么高兴了。善于察言观色的宇文述马上劝他去江南散散心。杨广觉得有道理,当即宣布暂缓东征,择日南巡、三下江都!
  一些有良知的官员再也不忍心保持沉默了。
  右候卫大将军赵才第一个站出来劝谏:“今百姓疲劳,国库空虚,盗贼蜂起,政令不行,愿陛下早回西京,安抚万民!”
  杨广的回答是不由分说地把赵才扔进了监狱。
  建节尉任宗第二个站出来劝谏,当天就在朝堂上被乱棍打死。
  这一年七月十日,规模庞大、盛况空前的龙舟队第三次从东都洛阳出发了。
  龙舟刚刚行至建国门,第三个不怕死的劝谏者又站了出来,他叫崔民象,是一个从九品的奉信郎。崔民象向天子奉上谏书,开头第一句就是:“今盗贼充斥……”杨广二话不说,立即命人撕裂他的嘴巴,然后斩杀。
  龙舟行至汜水,又一个九品的奉信郎王爱仁再次劝谏天子停止南巡、西返长安,杨广又砍了他,继续前行。
  龙舟行至梁郡(今河南商丘市),当地百姓联名上书,说:“陛下若执意南巡江都,天下将不再为陛下所有!”杨广勃然大怒,命人将他们全部砍杀。
  后来就再也没人敢阻拦了,杨广乘坐的龙舟终于一帆风顺地驶向了江都。
  离开洛阳时,意兴飞扬的杨广曾作诗向后宫嫔妃告别,其中一句是: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江都一直是杨广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他灵魂的故乡,所以他希望江都能够消除他的疲惫、抚平他的焦虑、疗治他的创伤,成为他生命中又一个崭新的起点。
  可此时的杨广并不知道,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到洛阳。
  他并不知道,美丽的江都即将成为埋葬一切的终点。
  公元616年,杨广的眼中天下无贼。
  再也没人能够阻止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死亡——无论是他个人的、还是整个帝国的死亡。
  杨广就这么心花怒放地乘坐着他的豪华龙舟、一帆风顺地驶向了公元618年——驶向那个“万物终结”的春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