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随笔》
第52节

作者: 东风吹雨细於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02 00:10:57

  那是我们攻下汉中不久以后的事。在我们的大军不懈进攻之下,曹操终于抵挡不住,丢下汉中逃之夭夭,我们终于占领了两川之地,刘老大志得意满、心情很爽。鉴于艰难造反、只为富贵的目的,又有曹操当王的例子摆在眼前,刘老大动起了心眼,十分想弄一定王帽戴起来过过瘾。刘老大蠢蠢欲动,我们作为近臣,对他的想法也摸了个八九不离十。为了让老大高兴,也为了自己将来的前尘,我和张飞、黄忠、魏延等人一起商量许久,打算推举刘老大当王。大家讨论的兴高采烈,可一旦讨论到程序问题,又个个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这些年,我们和曹操的关系差的可想而知,再说又刚刚把曹贼撵滚蛋,这时候再想通过他让汉献帝封刘老大当王,无异于天方夜谭。纵然曹操宰相肚里能撑船,刘老大估计也厚不起这个脸皮。

日期:2012-09-02 09:21:02

  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武人的智慧有限,我本想向乌慈仁讨教,怎奈这老小子一时雅兴大发,到农村一线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去了,说是什么察民生听民意;我派了不少人鞍前马后照顾,只希望这老小子能平安回来,毕竟年纪一大把了,经不起任何意外的风吹雨打。找不到别人,只好向拥有七窍玲珑心的诸葛军师请教了。我们挑了个良辰吉日,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专程拜访诸葛军师,向军师求教。待我们说明来意之后,诸葛军师微微一笑:“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先斩后奏,让刘老大自立为王,然后再报献帝知晓,让他承认这个既成事实就行了。如此,岂不简单。”军师果然有高见,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然后就一些具体细节程序进行了商议。商量完毕,大家按既定方针分头行事。

日期:2012-09-02 17:14:54

  第一步,众人纷纷上书,劝刘老大顺天承命,自立为汉中王。刘老大心里非常高兴,可碍于为民请命、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旗号、伟大宗旨,不能表现太过明显,而是表示委婉拒绝。我们效仿曹操封王的程序,也不厌其烦地来了个“三上三下”。在大家的盛意拳拳之下,刘老大的态度不断软化,从拒绝到考虑再到勉强同意,刘老大“无奈”之下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在这里,不得不提法正这个家伙。众人都上书劝刘老大自立为王,法正这老小子步子迈得更大,竟然直接劝刘老大当皇帝,显得别具一格。我心里好生佩服,法正这小子真是一个鬼才,难怪刘老大会如此欣赏重用。这一次,他又抢了个头彩。妈的,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步呢?

日期:2012-09-02 20:30:39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日期:2012-09-02 23:14:22

  第二步,便是隆重的称王大礼。程序可真是复杂呀,我们足足筹备了一个月,天天忙到深更半夜,还连续奋战了几个通宵,有时连家都捞不着回;兄弟们一个个累的是头昏眼花,疲惫不堪,我几乎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想法了。刘老大倒是非常闲,什么事都不用干,看来还是一把手的日子舒服呀!法正作为大礼的总负责,更是足足瘦了十斤肉。不得不说,这老小子办的着实漂漂。建安二十四年秋天七月,法正动用无数人力、武力、财力建了一个大型天坛,作为称王的典礼现场,气势宏大。法正又请奇才刘巴撰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祭天诏书,引经据典,浩浩汤汤,长篇大论。诸葛军师诵读之时,不时被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我跟着鼓了无数的掌,不过我基本上没有听懂诏书的内容。我相信那一批鼓掌热烈的同仁们,像津津有味的魏延,摸着胡子的黄忠,瞪着大眼的张飞基本上也听不懂,只是争相在刘老大面前罢了,这可是至关重要的政治态度问题,不可小视。

日期:2012-09-03 07:28:46

  法正在大礼参加人员的座次上大费心血,仔细摆弄,谁在谁左边,谁在谁右边,反复斟酌,这可是比态度问题更重要的位子问题,直接反应个人政治地位的高低,绝对马虎不得。法正想的挺周到,还购买了新鲜的水果,安排小厮维持秩序,对尿急的人员及时引导如厕,真是难为了他。最后,等大典结束以后,法正还安排了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无数靓男美女登台表演,火辣过瘾,把很多大老粗看的直流口水。于是,一场风风光光的称王典礼在一片热闹中圆满结束、偃旗息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