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随笔》
第51节

作者: 东风吹雨细於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31 07:26:39

  孙权到底还是沉不住气,先出兵了,和曹操打的是不亦乐乎,我们自然乐得看热闹。不是吹的,这一系列会战的确是惨烈,孙权差一点都壮烈成仁、以身殉国了,双方死伤惨重,战事陷入无限焦灼,有发展成“持久战”的态势。这正是我们最最希望的,大批量消耗两方的有生力量和粮草储存。老奸巨猾的孙权见势不妙,唯恐我们“不仗义”地趁火打劫,抄了他的后路,主动和曹操议和,心有灵犀的曹操也正有此担心,双方一拍即合,约定好楚河汉界,各自班师回家,一度让我们好生郁闷。虽然实现了鹬蚌相争,可惜没有渔翁得利,损人不利己,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呀!

日期:2012-08-31 13:29:39

  曹操壮志未酬地回家了。回到家以后的曹操,想想这场仗打得实在不顺,什么都没捞着,还倒赔进去不少,心里就特窝火,经常借故找茬处罚手下,非打即骂,甚至有不少给直接咔嚓了。曹操的手下人战战兢兢,朝不保夕,觉得这日子实在是不好过。于是,就有聪明人想出了冲喜的高招,力图让曹操的心情好一些,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日子好一些。这个冲喜,不是给曹操娶个小老婆或什么的,他的小老婆已经很是可观,自己都有些照应不过来了;而是给曹操加官进爵,让他当上王爷。这个献计一下子抓到了曹操的痒痒处,让曹操心情大好,立马批示同意,并安排立刻办理。

日期:2012-08-31 22:00:35

  封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程序却非常繁琐。按照传统的路子,封王必须经过皇帝的册封。此时大汉朝虽然名存实亡,可毕竟名义上还有一个正统皇帝——汉献帝,曹操很早之前就聪明地把献帝当成了他的人质,控制在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几乎成为他手中的万物,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曹操非常瞧不起汉献帝,可现在偏偏要他这个非常看不起得人封他为王,这事还不太好办呢?

日期:2012-09-01 09:11:59

  首先,曹操不能太主动。曹操虽然是一个厚颜无耻、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家伙,可赤裸裸地问汉献帝直接要王的爵位,他也不好意思(实在难得的不好意思)。其次,汉献帝不可能太主动。纵然他知晓曹操的想法,可对这么一个整天囚禁自己、高兴不高兴时都蹂躏、虐待自己的家伙,汉献帝绝不会主动提封王的事,老子可不犯贱。那就只剩下一个唯一的办法了,那就是汉献帝的大臣们(实际上都是曹操的大臣们)主动上书,提议汉献帝封王曹操,体现舆论的力量。

日期:2012-09-01 09:15:32

  在曹操的授意之下,一时之间,群臣上表如同雪花般纷纷而来,内容大致相同——曹操同志如此劳苦功高,如此殚精竭虑,如此呕心沥血,不封王就太不够意思了,太没有人情味了,简直就不是人。一封接一封,汉献帝不胜其烦,再加上曹操派心腹之人在献帝面前或明或暗的威逼利诱,献帝没法子,只好“民主”一回,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下诏书册立曹操为魏王。曹操大喜过望,准备上任。这时,又有聪明人出来告诉曹操:不能太心急,否则会让人说闲话,需要请辞三次。曹操依计而行,赶紧第一次上书辞封魏王,然后安排心腹上书威逼献帝继续下诏。如此翻来覆去“三上三下”,君臣之间互相言不由衷、费时费力地玩了一场蹩脚的政治游戏,曹操在“万般无奈”之下登上了魏王的宝座,终于一尝所愿。曹操心情爽了,他手下人的日子也爽了,终于不再朝不保夕了,大家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嘛?

日期:2012-09-01 18:32:26

  按曹操的设想,天下间恐怕只会有他一个王唯我独尊、笑傲江湖,其他人想封王只能在梦中过瘾了。毕竟曹操认为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人想封王都要经过献帝的册封,而献帝必须获得自己的首肯。因此,曹操认为,只要他不乐意,天下间就不会有第二王和他争锋。然而,没过多长时间,我们的刘老大就给了他一个响亮耳光,并且告诉曹操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封王也可以是一件非常简单、容易的事,完全不用如此麻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