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反思近三年的职业经历》
第18节作者:
MJ勺子 第一次,是我们的谈判工作被中止之后。一家曾接触过的公司数次打来电话,询问详情,我如实告知。对方说要不去他们公司吧。我以为是开玩笑,遂一晃而过。过了几天,又来电话,小聊几句,再次发起邀请,这时看来,显然已不是玩笑。但我当时还有迟疑,对于将来做什么有了很多犹豫,遂婉拒对方好意。我说我年轻,资历浅,经验少,恐难当其任……
第二次,在MSN上看到一猎头朋友的签名,“顶级物流公司招聘客户经理”,毛遂自荐一番。对方打来电话,聊了一阵,虽工作背景和实践经历勉强合适,但英语能力欠些火候,实不足以担当。勺子就自动放弃了。
第三次,外企,先电话面试,问了薪资要求,简单问了工作经验,后又问道外语水平,我如实回答……又完蛋。回头跟R和T说起,遭遇一顿狂扁,T说,你不能太“实诚”,什么叫英语不行?你以为达到母语水平就是“行”了?关键是获得一次面试机会,面试的时候,再把你的优点陈述出来,说服对方,让对方觉得你的优点盖过你的“短板”,也许还有机会……
第四次,一零售连锁企业,外资。SCM的职位,还不错,便去该公司面试。跟面试官谈得较为愉快,对方对我提到的“数字化管理”颇感兴趣,说这个职位会侧重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可能要跟无数的报表打交道。我陈述了自己的意向,更倾向于物流规划、选址开发、谈判等方面。对方告知,此职责在南方总部,因此,她可以以个人身份将我推荐给总部的物流总监(欧洲人),“过一周,总监会来北京出差,可以见一次,另有翻译,不必担心沟通问题”。随后,对方问了期望薪水,我当时说了一个较高的数字。她说工作地点在南方。我略有迟疑,还是想呆在北京。最后,对方说先见见总监,然后再确定……但是,传说中的总监一直没见到,打过电话询问,只说让等待,会安排。前不久,才从一个朋友处知道——当初的面试官早已离开那家公司。
第五次,是某领域排第一的一家公司,销售规模甚至高过C公司的兄弟公司,但毛利率很低。这次应聘的职位是物流项目经理。第一次见物流中心的一位老总,谈了很多专业领域的东西,也是我第一次跟面试官谈供应链的优化,总体感觉还不错。对方问薪资要求,我说了一个数,跟第四次提出的一样。他让我回去再想想,这个数字有点高。过了一周多,我已从C离职,去复试,俩人,一部门经理、一HR,谈过四十多分钟。轮到我提问,主要问了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工资外的福利补贴、升职空间等等,对方逐一作答——主要问题还是缺乏培训,而且对个人的发展空间也不够明确。问薪资要求,我在原来基础上降了1.5K对方沉思几十秒,然后又问最低想要多少?我当时不知那根筋抽了,直接说,“一分都不能再少”……挂了这次面试胜算最大,只要我让一步,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吃了年轻气盛的亏,对自己的期望太高!
上述事件发生在零六年的八月和九月初,总的来说,命中率比较高,而且我个人的意愿还很强烈——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
日期:2007-3-13 14:17:05
(五十七)
几番下来,想先静一静,不投简历了。先后去交大南门的书店买了十几本书,天天窝在家里看,历史、全球化、王小波、社会伦理……看的不亦乐乎。时间到了十一前夕,一兄弟邀我去上海散心,然后再看看浙西风景。去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南方,所见所闻,焕然一新。寄情山水之间,真想在柳溪江的竹筏上漂流一千年,看遍青山秀水,
在上海、浙江逗留十天,返回北京,继续在网上当简历搬运工。这时候,心态还算正常,投简历,看书,朋友聚会,一样没落下。电话面试较多,主要是些猎头,但都无缘,主要制约因素是外语和SAP/ERP的实操经验。
后,又遇一家新加坡的咨询公司,招聘咨询类高级销售人员,现在他们的网站做了个人测评。一周后通知面试。当时一同参加的有八人,据说是从一百六十人中选出的,这次八人中只选三人进入复试。现场,先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然后,每人自愿,主动上前进行模拟讲演——这个我比较拿手,因为由此前的培训经历,站在众人面前,并不慌张,思路依旧清晰。我是第二个上去的,讲完,后边的几位竟然都不动了,面试官只好点名。结束后,我就感觉有戏。不久,接到通知,去见他们的董事局主席。这位老板阅历丰富,是零售研究专家,旗下有咨询公司、HR公司和培训机构,但没有零售方面的咨询业务。我们聊得时间比较长,但是,我发现实际的职位并不是网上登出的“咨询类高级销售人员”,只是一种HR产品的销售,赶紧问了问发展空间和产品本身的一些问题,才明白许多,突然感觉到一种逆转,实际上,这个职位跟咨询不沾边,而且该产品的前景也很一般。结束时,这位先生从书架取出一本书送我,让我回去等offer。我以为十有八九了,就在等待中。熟料,最后开出的薪资不到我期望的一半,还不够基本生活。打电话向HR经理说明情况,表示感谢,对方也表示遗憾,说以后有零售方面的合作机会,可以联系云云。
接着,一朋友——曾与他们公司有合作——介绍一个机会。是一家香港的航运公司,在北京筹建物流基地和团队,要做“第三方”,正在招募人员。发去简历,通了电话,对方的经理颇热心,详细讲了他们的情况,但职位仅是一线的客服和销售,我不太想再回到在A公司的那种情况,所以,也没谈成。
托朋友的朋友将简历递给亚太总部在上海的零售巨头D(总部在北美)。之前给D投过简历,从招聘网站投,直接发简历,都试了,没结果。但是这一推荐,立马见效,约了时间,先电话面试。我讲了我的工作经历和有优势的地方,对方是HR,似乎不太清楚这些内容。然后聊了公司和个人发展前景,说这个主管职位属于总部,但是需要在DC办公,随着将来的拓展,可能有很多机会。我在犹豫要不要去上海工作,当她问道薪资要求是,我说了一个较高的数——相对于零售行业,电话那边静默一下,又让我重复一遍,我说了。心里想,估计没戏了。
通完电话,打电话给R,说了情况。R说,做一线的仓储配送,我没问题,但是那不是我的强项,强项应该是谈判、培训和在营销方面研究,还是建议我最好找能发挥自己主要优势的机会。但是,刚开始,又是那家公司的创业阶段,也可以试试一线的工作,以后兴许会有发展的机会。如果自己认为自己什么方面有优势,还掺杂主观成分,但曾经的上司有如此评价,已经说明这些“优势”比较客观了。尽管,后来D公司没有再联系,但我给自己的方向已经很清晰。
日期:2007-3-13 18:51:35
(五十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