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与剑 ——日本武士史》
第36节

作者: 万邦咸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法皇的这些示好之举不仅丢尽了朝廷颜面,最后也还是没能保全住自己。幕府武家政权虽也认同 “天皇不可侵犯”论,但不可侵犯不代表不能处罚你啊。“承久之乱”最终结果是让人震惊的,后鸟羽天皇被流放到三大劳改地之一的隐岐岛,顺德上皇被流到到另外处劳改圣地佐渡岛去了,土御门上皇是反对倒幕计划的,但也被流放去了四国土佐,后鸟羽的两位皇子也被处以流刑。幕府随后立行助法亲王为后堀河天皇,又扶持亲幕府公卿西园寺公经为内大臣,总掌朝政。

  朝廷独立年代结束了,天皇亲政和法皇院政都成了标准的“历史名词”。北条义时乘胜加强了对京都和西国、九州的控制,将京都守护升格为“六波罗探题”,留泰时、时房于彼处,负责监视朝廷的一举一动,其后又设镇西探题和九州探题,统帅西国九州的诸位御家人。在承久之乱中被处死处刑的公卿和武士,包括本来属于院政的长讲堂和八条院,其庄园全部遭到幕府的没收,义时清点了下,整整有三千多处庄园。

  当年平清盛全盛时也就五百处庄园,此时不难想象三千处庄园是个什么概念。
  义时将这三千多处庄园全部赏赐给在承久之乱中立功的武士,称为“新补地头”。北条义时通过此举,不但成功将幕府势力深深扎入了京畿和西国,更借机收买了镰仓大部分御家人的心——武士才不管坐龙椅的姓源还是姓平,他们更信奉有奶便是娘的处世原则,此后北条氏幕府执权的位子稳如泰山。
  承久之乱标志朝廷和幕府二元共治日本现象的结束,幕府在这场斗争中,无论军事还是政治,都对朝廷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国家大柄此后全归于幕府所有,日本的朝廷,慢慢变成了某种象征性的符号,不过胜利者也不是所谓的将军,源赖朝将军血统其实早已灭绝,真正执掌日本权力是如暗影样的北条家族,那个来自荒僻的伊豆半岛,曾经根本不知名的地方小豪族。

  日期:2010-04-23 21:42:18
  三、得宗独裁
  贞应三年(1224)六月,镰仓二代执权北条义时死去。在伯母尼将军北条政子的帮助下,义时嫡子泰时成功驱逐了与之争夺执权地位的伊贺氏,当上了三代执权。伊贺氏也是有力御家人,其家族中的女子伊贺之方是北条义时的后妻,也就是泰时的继母,而与泰时抢夺执权位子的,就是伊贺之方的亲子北条政村。
  之所以会出现庶子政村向嫡子泰时挑战的局面,是因为当时日本武家社会的风俗决定的,那便是没有确立嫡长子为尊的继承方式,镰仓内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的遗产法。北条泰时当上三代执权后,又将面对一个微妙的换代局面,他并没有前两代执权的个人威信,因而在处理如此局面时,更需要的是熟练圆滑的手腕。
  好在泰时后面还有个强大的北条政子支持,经过合计,政子与泰时首先宽大处理了伊贺氏政变,对帮助伊贺氏的有力御家人三浦氏不闻不问,换取了政局的稳定。其后,为笼络非北条氏的御家人,泰时再度打出了“御家人合议制”的政治牌,任命三浦氏、中原氏等十一人为“合议众”,再度复活了御家人联合执政的模式。泰时的这种妥协还表现在北条氏家族内部的权力分配上,他将父亲义时的遗领大多分给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并请留守京都的叔父北条时房担任“执权”,与自己并立为“二执权”,并在执权之下,又任命北条同族组成“连署众”,负责对执权的辅佐之责。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北条泰时避免了与二代将军源赖家相同的命运,成功维系了北条氏执权地位的稳固。

  自此,镰仓再度恢复了早先的御家人集团指导的制度,非但如此,连北条氏内部也出现了“复数执权”与“连署众”现象,幕府权力又回到了以“合议”为主要信条的道路之上,不过这样的局面并不能持久下去,以北条氏嫡流为独裁者的“得宗”制度,其萌芽就是在妥协派北条泰时的手中栽种下去的。
  为了防止如北条政村这样的庶子争权事件的再次发生,泰时首先加强了执权在家族内部的地位,其专门设立了“家令”这一职务,负责处理北条氏嫡流家务。第一任“家令”由备受泰时信任的异姓家臣尾藤景纲担任,通过“家令”的设置,泰时正式将家族嫡流与庶流区分开来,断绝了庶出觊觎执权宝座的念想,将执权的世袭变成了嫡流一脉的“家务事”,外人无权过问。

  至五代执权北条时赖时,又开始排斥其余有力御家人,恢复执权独裁权力的运动。宽元四年(1246),那位自小被迎到镰仓来当傀儡将军的藤原赖经,不甘心权力旁落,联络北条同族名越氏、评定众千叶氏、三善氏、后藤氏,准备乘时赖刚接手政局的时机,起兵作乱(宫骚动),结果被北条时赖一网打尽。赖经被时赖送回了京都,其子赖嗣继承了将军之位,但也在数年后遭到执权驱逐,“摄关将军”的时代结束。北条氏又迎来个皇族的宗尊亲王当了六代将军,开始了“宫将军”的时代,其实无论摄关将军也好,宫将军也罢,其都是执权北条氏手中的摆设与玩偶。

  以“宫骚动”为契机,北条时赖逐步肃清了围绕在将军身边的幕府反执权派系,无论其是异姓御家人,还是北条同族,大多给予了严厉的镇压。三代执权北条泰时那会儿的合议制度,已经形同尸骸,幕府的权力再度归于执权个人所有,日本史上著名的“得宗独裁体制”在五代执权时赖时期成熟起来。
  镰仓幕府不同时代的权力结构
  日期:2010-04-23 21:44:38
  所谓的“得宗”又名“德宗”,原是二代执权北条义时的法号,后来成为执权家族嫡流的共称,得宗享有幕府的独裁大权,并将这种权力世袭下去,坚决不允许外族染指,幕政由此变成了家族政治。为加强自身的力量,历代得宗在直属家臣队伍的基础上,建立起和御家人相对立的“御内人”集团,而泰时时期的“家令”则演变成统帅御内人的“内管领”,并设立了得宗家政机关“公文所”,取代了原先幕府的政所功用。在得宗统治下,御内人权力逐步膨胀,由原先得宗的“家奴”演变成实际处理幕府事务的实权者,幕府在各国的守护代(替守护治理地方的代官)职位大多也由御内人担任,而原先能拥有莫大发言权的御家人,却逐渐被排斥出幕府权力圈外。

  在与朝廷关系上,得宗借着迎立“宫将军”的契机,加深了公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武家机构“六波罗探题”和朝廷代理人“关东申次”,紧密监视着朝廷的一举一动。后嵯峨天皇(1220~1272)在位期间,由于处理不当,使得其三皇子后深草与四皇子龟山都登上了皇位,结果得宗以仲裁面目乘机介入,使得后深草和龟山家系都具备践祚资格,两系轮流当天皇,是为“两统迭立”(后深草一系为持明院统,龟山一系为大觉寺统),自此皇位的废立大权也被得宗玩弄于股掌间。

  “得宗独裁”共历经九代,持续了近百年时间,但这种权力模式并非没有缺陷:御内人的掌权和腐化,激起了广大御家人的不满,而得宗介入皇族继承事务的行为,又势必引起其在舆论方面的失势。至镰仓后期得宗权力实际也落入“内总管”手中,其政权最终也在愤怒御家人的叛乱中灭亡。
  不过在此之前,一帮来自异国的入侵者成为了得宗政权乃至大和民族最危险地强敌(二卷第三节完)
  日期:2010-04-24 10:02:37
  第四节 蒙古来袭
  一、彼岸大汗的使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