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校毕业生的摆摊史——详述我在8个月内将地摊日销售额从8块提高到5千》
第3节

作者: 雁塔西湖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具体而言,我们摊上大体有三类产品:第一类,一或两个热销的季节主打项目(去年9、10月是收纳箱,11月是帽子,12月是帽子和摇头驴,今年1月是摇头驴);第二类,生意中等但比较稳定且利润率高的项目(长久以来的小五金,一直卖到12月,镜子梳子、发光耳勺也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不断探索新产品,找有潜力热销的产品,若卖得好就做大做强,卖不好就低价处理(卖得好的产品都是这么出来的,卖得不好而被淘汰的就更多了)

  备注:绝大多数地摊高手都是卖单类产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成当地地摊市场上同类产品最大最强的摊。请原谅,当时我不是地摊高手,所以产品比较多元化。我个人以为,对于一个发展初期的地摊,多元化并不一定是坏事,至少让我们能更快熟悉各种商品的销售特点,为以后的发展做了铺垫。但即使是在做多元化,我也力求保证我所经营的每一个产品在立丰桥周围是最有竞争力的,只有保证了竞争力才能卖好。也正是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使我们地摊每每在换季之前就找到了下一个季节的热销产品,这点对于一个地摊新手而言是非常难得的。

  日期:2011-08-11 08:05:41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两个地摊离得比较近,卖同类的产品,档次、质量、卖货人的销售能力都差不多,甲摊的大小是乙摊上的两倍。问:(1)若甲摊卖得比乙摊便宜些,甲摊生意是乙摊的几倍?(2)若甲摊和乙摊价格相同,甲摊生意是乙摊的几倍?(3)若甲摊卖得比乙摊贵些,甲摊生意是乙摊的几倍?
  我不知道确切是几倍。但我知道:第一种情况,远大于两倍;第二种情况,远大于两倍;第三种情况,还是远大于两倍。
  甚至有可能第二种、第三种情况倍数比第一种大。因为第一种情况下有的客户会假想甲摊的产品质量不如乙摊,第二、三种情况客户不会产生这样的假象。
  货卖堆山,是摆摊的一个俗语。客户只要看到你的摊比别人的大,货比别人的多,就会假想你的货比别人的便宜(假想的意思当然就是不一定是真的),另外你的摊上挑选的余地更大,生意自然远远超过邻摊。

  做大众性强的季节货就要遭遇很强的竞争,而且不是像卖小五金那段时间生意好了有一两家摊主和你竞争,而是十个以上的摊主和你卖同样的产品,这种生意做起来压力是很大的。
  11月中旬,丝巾、棉拖正处在热销季节,但我知道此时再开始进入丝巾或棉拖市场已经晚了,别人卖了很久,既懂产品又懂客户,等你摸爬滚打出来时,丝巾和棉拖就都过季了。好在冬季也不远了,现在开始准备冬季的季节货,刚好在真正旺季到来前熟悉货物和卖货技巧,使自己在旺季时好好赚一笔。
  当时已经各有两三个摊开始卖些手套、帽子、棉袜之类冬季保暖用品。因为一个关系很好的邻摊开始卖手套和棉袜,抢友人生意有点不厚道,所以我们选择进军帽子市场。
  以往引进一个新产品,我们总是先批发少量货试着卖,生意差了就放弃,生意好了则做大。但这次没有,因为帽子这类大众产品是必然是有足够市场需求的,就看你能抢下多少市场份额了。
  那天我和摊友阿潘去了批发市场(阿潘是万吉的宿舍舍友,9月开始在立丰桥卖打火机),就在公交车上做出了卖帽子的决定,而且决定要做就做成立丰桥最大最强的摊。我当时身上带了一千多,又把阿潘批发打火机的钱全拿了来,批发了两千多元帽子,还买了五个模特头用于帽子展示。我自己没有戴帽子的习惯,更何况卖的还是女帽为主,所以对帽子进货根本不懂。那天进帽子的时候,我先是让老板推荐了些,还是不满意,我就在店里等,看别人进什么货,我就进一样的。(真正知道哪些款式畅销、哪些款式难卖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了。)

  当晚,我们找了一块8米长的白布,摆满了帽子,密密麻麻。五个模特头立于摊前,带着最新款的帽子,很是撩人。摊后五面镜子,用于客户试戴。我们的帽子摊立马成了立丰桥最耀眼的地摊。
  在我们开始卖帽子之前,立丰桥上卖帽子的有两个摊,卖手套、棉袜的也差不多。但到十二月中旬,帽子、手套、棉袜真正旺季来临的时候,立丰桥上卖帽子的摊只有三个,而卖手套和棉袜的地摊却各有十个左右。
  后来很多摊友都说:那时见了我们摊的阵势,觉得很难竞争得过我们,所以只能选择卖手套和棉袜。尤其是那五个模特头,显得我们卖帽子很专业。(万吉之前经常抱怨我买的模特头没用又不便携带,可模特头至少让我们在摊友面前狐假虎威了一趟)
  卖帽子的另两个摊,都是两米长。一个位置比较离得远,生意如何我不敢确认。但另一个离的比较近的摊主,生意就很惨淡了。
  那摊主白天在西安一个商场里有自己的柜台专门卖帽子,晚上来摆地摊,经营帽子有三年了。尽管他对帽子更加懂行,更了解哪款帽子配哪种头型,更知道哪些款式好卖、如何推销。没想到遇到我们这种外行的莽撞人,却也有点找不着北。此时他再想扩大摊位,可没地方喽。

  日期:2011-08-11 08:07:42
  摇头驴之类电动毛绒玩具,10月中旬我就开始接手,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11月中旬,一般一晚上也就卖100元左右。原因有这么几个:一是,摇头驴类的电动毛绒玩具作为一种新奇玩具,8月份摇头驴的前任摊主就已经在立丰桥上卖了,每个路人刚见到摇头驴时都觉得特别好玩,但时间久了,丧失了开始时的新奇感;二是,之前我们一直有其他主打产品,电动毛绒玩具只是每天带十来个顺带着卖,没有得到重视;三是,电动毛绒玩具真正的旺季还没有来。

  伴随着冬季的深入,小五金生意急剧下滑,因为天气太冷,没人愿意在地摊上碰那些更加冰冷的金属物(备注:商店里卖小五金冬天是旺季,夏天是淡季,地摊恰恰相反)。
  我们无奈之下彻底放弃了小五金,但我坚信可以将电动毛绒玩具卖好,其中原因摊友们看着会觉得有点雷:
  据我判断,每年过年前后结婚的人最多,十月怀胎,所以阴历10月、11月前后出身的人也就最多,而电动毛绒玩具很重要的购买需求就是当做礼物,尤其是生日礼物和节日礼物。
  我的预言是正确的,之前电动毛绒玩具的每晚销售额在100元左右,到了12月初,就稳定在200元左右,圣诞前夕开始达到400元以上。尤其是过了元旦,我和万吉停卖了除发光耳勺外的其他一切商品,专注于电动毛绒玩具,而且经常从中午就开始找地方摆摊,电动毛绒玩具每天的销售额都在1500以上。(那时万吉已经不用上课,他的同学都找单位实习,万吉则找了个打印店盖了实习章子,然后全职摆地摊)

  除了季节原因,我们的电动毛绒玩具摊做得好的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很注重地摊上的氛围。我们的地摊就像一个动物园,毛驴、狮子、奶牛在跳舞,喜羊羊、灰太狼、花园宝宝、维尼熊、米菲兔、七仔在奔跑。伴随着充满激情的摇头驴之歌,路人即使没有想过要买,也会不自觉被其中的欢乐所吸引。当然,都是电动玩具,这样做就意味着我们要消耗大量的电池。但每天多花费一二十元电池钱,只要多卖出一两个玩具就回来了,这个帐我们还是算得过来的。后来,我们又开始用充电电池,就更省钱了。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款式上的选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