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4-13 17:54:00
这人一旦要步入了社会,就开始了漫长的职场生涯,这是谁都躲不掉的生存法则。人在职场就如同身在江湖,可谓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触雷,可能自己炸个粉身碎骨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个过程也是人人都可能要经历的,当然不排除那种毕业就工作,而且一路顺风顺水的人了,这里不说那群特殊的,只给那些有共同语言的人看哈。
人到了工作的年龄,在公司的时间要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长得多,无论你愿意不愿意都要跟同事接触,打交道。所以公司里的鸟人鸟事自然在所难免。
既然是鸟人鸟事,你不能当它不存在,因为它就在那里,可是你要总当个事呢,又影响心情,如何轻松搞定公司里的鸟人鸟事,那才是考验人的智商和情商。
下面说说我是如何搞定职场中那些鸟人、鸟事的。
我是个典型的80后,像很多拼搏于北京这座城市的上班族一样,为了那不可预知的未来和可以计算的工资,每天七点就得从床上爬起来,玩命挤上人潮涌动的地铁(有时候还需要保安大哥在后面“帮忙”才能挤上去),坐1个多小时的地铁和公交,下车后一路狂奔上楼,气还没喘匀,早餐也没吃上,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生活。
可你不要以为到了公司就可以轻松了!到公司先要应付领导的变态要求,还要避免同事的推诿和不配合,就算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要跟同事商量公事,协调资源。有可能还要搭上自己的荷包,请对方吃饭喝水。
要是偶尔找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吃个饭,可回来的时候却不巧在电梯中碰到领导,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被领导盘问一遍,领导是高高兴兴的下了电梯,可我们愉悦的心情荡然无存,不就是吃饭么,至于跟审贼一样审问么。你就说,到哪儿说理去吧!
日期:2011-04-14 10:48:48
先说说我的大学生活吧。
我毕业于北京一所不出名,但也不是没名气的大学。从来没因为学校骄傲过,但是更没自卑过。大概从6岁开始,十六七年的校园生活可以算做那时的一切……所有重要的朋友,与异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认同感、挫败感;第一次喝醉、第一次失眠、第一次……很多人生第一次都是在校园时代经历的,。校园对很多人来说是最难忘的地方,我记得在我毕业后三年的大学聚会中,大家聊的还是那些在校时候的经典笑话,就算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好玩。可遗憾的是,在当学生的时候,哪会在意那些现在看来美好的事情。而当时做为学生最担心的就是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多赚点钱。
可当你已经(或要离开)离开那个你生活多年的校园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真实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单纯的思想马上会被买房、买车、结婚、社会地位等现实和欲望所占据,漫漫的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玻璃罩中,以至于每年一度被社会关注的高考,几乎是所有奋斗的目标或者可以认为冲破原有环境的唯一武器,可等你进入社会之后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个屁,跟你的人生基本没有多大关系。
就算为了每学期的考试成绩没日没夜的苦读这种事,也不过这只会出现在大考的前一个月内,其余的时间基本上可以算作自己的休闲、享受时间。上课可以看想看的小说,放学了可以随意打篮球、去网吧CS、魔兽,而且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老师会找学生麻烦,学不好、考不及格也有非常简单的补救措施:补考,考不过还能再交钱补考,只要你完成了学分就算过关,比高中、初中的自由性大很多。所以说在国内上大学基本可以算为一个为期四年的“现实版的放任期”。所谓现实版,就是你要完成相关的学分,这个跟在公司里的业绩、工作职责类似,业绩是硬道理,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完成了就行,(除了家底深厚的公子外)这个也是在公司根深立命的根本;所谓放任期,就是你除了这个学分,基本不用关心其他的,(除了找工作和找女朋友)不用考虑同学的变迁,自己的职位变化(当好学生就可以了,不用考虑升职、换岗的问题),只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结交朋友即可,很随性很舒服,这个跟工作后的有目的性的社交有很大差异,所以我称之为放任期。
就在这放任期内,大部分学子可能会有第一个异性朋友,甚至有的会初尝性的美妙;还可能结交一大帮人,互相留下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互相帮助的美好誓言;也可能有的高材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生财之道,钱赚的不亦乐乎,还没毕业就当上了老板……其实不管当时是什么状态,那时候的所作所为都是单纯的、本能的,虽然很多都是出于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所产生的一种最简单的抱团心理,也可以算是水泊梁山式的江湖义气,但这些都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简单、干净的到你以后任何时刻都会怀念。
有人说,学生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什么都不做却有人给钱花,我也承认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可是就那么四年而已,现在只能回味了……我要说的是,毕业了就毕业了,你只要好好地跟学生生活说再见就行了,全身心投入到你的职场中去,华丽转身为一个职场中人就行了。像我第一家公司就有同事,毕业好几年了,还背个双肩书包(当然现在双肩书包是主流,没有挤兑人的意思)每天还沉浸在学生的状态,基本不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思考问题,想想这样的员工哪个领导敢委以重任吧。
所以,毕业了就当自己是个职业人士了,虽然是个菜鸟,但是有菜鸟的优势——青春活力,思维敏捷。与学生生活说再见,从毕业迈出学校大门开始就学会走向成熟,这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态度。
日期:2011-04-14 11:33:09
先说说我是如何搞定第一份工作的吧。
记得我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找工作了,而能否找到工作的标准是需要跟学校、公司和自己签一个三方协议(好像现在这个流程还在实行),这份协议的目的是要让教育部知道有多少大学生们已经走上了就业岗位,开始为社会创造价值了,对于带大四的班主任来说应该是有指标考核的,也就是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先不说我是怎么找到的工作,先看看当时我们那批大四毕业生都是怎么走上职场的。
那个时候互联网的招聘渠道已初具规模,但网上的招聘一般都是面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到了公司就得能干活、能带兵的那种。对于我们这些正要走出校园的小虾米来说,很难通过互联网找到什么工作,所以从这条路走出去,成功完成教育部指标的同学非常少,至少在我们那种“下等”学校(虽然我不觉得我的学校不好,但是那么多人找工作的时候,还是体现出来一流大学和二流三流大学的差别了)是这样的。还记得当时学校特别热情的会联系一些公司来校园进行招聘,不过这样的招聘会人很多,能面谈的机会很少。每次招聘会,我们都会报着几十分打印好的简历挨家挨户的放,而且每放一个还要向招聘官面带微笑、点头哈腰,希望可以给面试官能留个好印象,哎!可怜的天之骄子,就这样放下姿态为了那份遥不可及的工作而奔波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