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随笔》
第19节

作者: 东风吹雨细於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21 07:23:41

  关键时刻,刘老大力挽狂澜,不动声色地好言相劝军师,说了不少好话,军师才“气消”饶过魏延;将魏延一顿斥骂后,灰溜溜地赶出去。魏延同志又羞又怒,回去后和关云长大吵了一架,说他说话不算数,什么刘老大完全听他的,全是屁话假话;许下的事一个没办成,还差点让他丢了小命,当真是岂有此理?素来高傲的关云长关二哥自知理亏,也只好小心赔不是,回家之后独自生闷气。与魏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忠,他名义上属于坚定的抵抗派,抗争到底,不得已而降,却重重有赏、加官进爵。

日期:2012-05-21 13:50:54

  如此赏罚不公,一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又和乌慈仁一番交谈、研讨,才算明白此中原委,原来这都是潜规则惹的祸。三国这个时代,也是有不少潜规则的。比如谁都想投奔明主,不巧现任主子浑浑噩噩,烂泥扶不上墙,适逢明主兵临城下,你想良禽择木而栖,换个主子,又不想学吕布那样背上卖主求荣、三姓家奴的恶名,影响将来的名誉和发展。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按潜规则办事,应首先和明主暗中往来,注意一定是暗中,不可以声张,表明心迹,并做好投诚准备;一旦城破,应装作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发誓与旧主同生共死;然后再在明主的劝慰、说服下,恍然大悟,感激涕零,真心归降。一来一回,自己跳槽成功,还赢得忠心的美名,既让旧主感动,更让新主有面子,一举数得。

日期:2012-05-21 13:50:54

  如此赏罚不公,一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又和乌慈仁一番交谈、研讨,才算明白此中原委,原来这都是潜规则惹的祸。三国这个时代,也是有不少潜规则的。比如谁都想投奔明主,不巧现任主子浑浑噩噩,烂泥扶不上墙,适逢明主兵临城下,你想良禽择木而栖,换个主子,又不想学吕布那样背上卖主求荣、三姓家奴的恶名,影响将来的名誉和发展。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按潜规则办事,应首先和明主暗中往来,注意一定是暗中,不可以声张,表明心迹,并做好投诚准备;一旦城破,应装作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发誓与旧主同生共死;然后再在明主的劝慰、说服下,恍然大悟,感激涕零,真心归降。一来一回,自己跳槽成功,还赢得忠心的美名,既让旧主感动,更让新主有面子,一举数得。

日期:2012-05-21 21:11:09

  这一回,黄忠、魏延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我曾派出专人暗中调查黄忠在长沙大战前后的表现,可以肯定的是,黄忠和关云长确实有了书信来往,信上写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但和他们在沙场上的表现联系起来,也能看出不少端倪。没有证据表明魏延和关云长在城破之前有过书信来往,魏延的所作所为可能真的是他的一腔血勇、即兴发挥。
日期:2012-05-22 07:23:42

  不过魏延这家伙,有些急功近利,完全破坏了潜规则。当年刘老大带大队难民逃难,途经襄阳,蔡瑁、张允不让进城,魏延倾慕玄德公美名,想借机投奔效力,也不走潜规则之路,直接砍死守门将士,打开城门,想放刘老大进城。由于刘老大当时还顾及名声和面子,不愿在刘表尸骨未寒之际就发动政变,默默选择了离开。结果魏延得罪了旧主,又没跟上新主,两面不是人,只好逃之夭夭,投奔韩玄。这一次,关云长攻城,魏延心情更迫切,直接宰了旧主,献上城池,并直接收编了韩玄的大小老婆,杀光了韩玄的儿子,好不风流快活。这件事办的实在是太赤裸裸、太暴力、太血腥、太没有人情味了,完全无视潜规则,让大家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日期:2012-05-22 14:13:57

  刘老大和军师虽然心里赞赏魏延这种“卖主求荣”的做法,可面子上又过不去,会让外人以为魏延此举是出自刘老大或者是军师的授意,认为刘老大太过心狠手辣,一定要斩草除根,以后再攻城每一个守将都会玩命抵抗,反正战也是死,降也是死,不如拼一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到时不知要牺牲多少无辜者的性命,付出多少惨痛代价。所以,刘老大和诸葛军师为防患于未然,二人紧急商量一下,来了一个二人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给魏延一个下马威,更是向外界表明:魏延弑杀旧主、献城乃是个人行为,与我们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集团无关,我们还是很仁慈、很宽大为怀的的嘛?魏延同志由于破坏了潜规则,出力不讨好,只能“戴罪立功”。虽然以后他一直兢兢业业,立下无数战功,但却由于最初的莽撞,一直影响升迁,评定五虎上将之时,虽然他想尽千方百计,终究还是没有如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