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随笔》
第18节

作者: 东风吹雨细於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18 19:54:04

  这让我无限佩服与无限悔恨。我佩服主公的厚脸皮,什么三纲五常,什么闲言碎语,统统都是放屁,完全可以弃之不顾、置之不理。我后悔自己当年脸皮不够厚,如果不是计较过多,直接厚着脸皮笑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自己白白失去了一个如花美眷,空留下似水流年。看来,老大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我拍马也追不上老大的成就。所以他是众望所归、众星拱月的刘老大,我只能当他的马前卒。从此,我恨透了谄媚的、无事生非的法正。是他这个混蛋让我揭起了旧伤疤,从此日日夜夜良心受谴责,难得能睡几个好觉。好在这小子命短,没多长时间就寿终正寝、呜呼哀哉了。听到他死去的消息,我在同僚面前装作悲痛状,回家以后一个人却喝了个痛快。死得好,死得其所呀!

日期:2012-05-18 23:07:46

  12、黄忠、魏延与潜规则
  关云长攻打长沙之时,不但攻城略地,还帮助刘老大招揽来两员超级猛男——黄忠与魏延。此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刘老大得到他们,一下子壮大了声势,扩大了实力,我们这个集团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过,同是弃暗投明,二人经历的过程和结果却大不相同,简直有天渊之别,让很多人看不懂,困惑不已。
日期:2012-05-19 09:33:53

  当时,关云长大军兵临城下,长沙城破只在旦夕之间。长沙太守韩玄,鼠目寸光,犹豫不决,屡误战机。此前,我已拿下桂阳,张飞攻下武陵,长沙已是孤城一座、孤舟一个,天上不会掉馅饼,长沙等不来援军,等不来粮草,等来的只能是关云长的攻城铁骑。明智之举,是尽快出城纳降,还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要么,就负隅顽抗,坚持到底,在老大的位置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拼命享受,拼命作恶;最后落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青史美名,也算是人生“潇洒走一回”了。可是,这个韩玄,前怕虎后怕狼,是战是和,拿不定主意。结果,既没有及时与刘老大、诸葛军师飞鸽传书,眉来眼去,也没有加紧备战,居然摆出不战不和不降的奇怪态度。直到关云长大军杀到,韩玄才不得已被迫仓促应战。

日期:2012-05-19 18:41:30

  关云长首战顺利,轻松砍了杨龄。黄忠“恼羞成怒”,提刀上马,大战关云长。老将黄忠果不是吹的,虽然年近六旬,老胳膊老腿仍很利索,老当益壮,老将出马,老骥伏枥,龙马精神,和棒小伙差不多,居然和骁勇善战的关云长关二哥大战三天,不分胜负。两人都进入了状态,不觉有些“惺惺相惜”。第一天,二人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互相佩服;第二天,黄忠不巧马失前蹄,关云长放他一马;第三天,黄忠施展百步穿杨绝技,一箭射在关云长的盔缨根上,还了关云长的人情。

日期:2012-05-20 08:11:05

  虽然事后二人都一口咬定这是“君子坦荡荡、英雄惜英雄”的表现,可在生死相搏的沙场前如此,谁能相信?很多人(包括我)都怀疑他们两人在默契地做戏,演给大家看,只是这戏演得比较蹩脚、不够高明,让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于是乎,小人长戚戚的韩玄据此认为黄忠里通外国,政治上不可靠,践行“攘外必先安内、杀一儆百”的方针,要以谋逆大罪诛杀,并欲株连胆敢为黄忠求情者,统一长沙城内的作战思想。

日期:2012-05-20 14:32:24

  在这个生死关键时刻,义阳人魏延魏文长出马了。这魏延可真不是吃素的,做事干净利索、心狠手辣,二话不说,直接动手,不待韩玄砍黄忠,先下手为强,手起刀落,一刀剁了韩玄,然后宣布正式起义,将长沙郡献给了关云长。关二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拿不下的长沙,最终峰回路转,得来全不费工夫,喜出望外的关二哥迅速进城开始收编、移交工作,并急忙向刘老大报捷报。
日期:2012-05-20 22:08:17

  这本是皆大欢喜之局,谁知道好戏才刚刚上演。本来,这件事魏延同志出力最多、功劳最大,应该第一个重奖。魏延也是这么想的,在等待刘老大入主的日子里,魏府天天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很多魏延的小弟都提前预祝他高升,并恳求老大高升以后,继续罩着他们,魏延志得意满,天天喝的是红光满面。当他怀着十二分的喜悦和憧憬之情拜见刘老大和诸葛军师之时,不曾想遭遇当头一棒。刘老大还未表态,军师就命人意欲斩了魏延。送他和前主公韩玄相聚。当时,我在现场大吃一惊;魏延同志更是如同五雷轰顶,一下子懵了;引魏延前来拜见的关二哥也是措手不及,愣在那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