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30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更不能紧抓着政治的主线写下去,因为那样我也许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尤其是在过去、现在的一些所谓特殊时期。
  但写文章不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不可能的,那样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因此我的思想和观点在文字中自然表露了出来,这引起了某些朋友的共鸣。
  但环境限制了我的言论,后来为了保证我帖子不被和谐,虽然我没有违心的去为谁歌功颂德,但犯忌的话我尽量就不讲了,也许某些朋友在这方面又会认为我失去了自我。
  今天权当是特殊情况,我的题外话也就要多一些。
  曾经见过网上总结说我朝现在有三个讲真话的人,一个是戴旭、一个是郎咸平、一个是韩寒。
  但我觉得真正说真话的人要比三个多得多,否则十三亿人里面只有三个人讲真话那岂不是危险了。

  在本贴中说实话的朋友就有许多个,并且某些人的言论丝毫不比那三个人逊色,他们三人只不过是位置较高因此言论传播的更广而已。
  在特殊的环境中,某些言论那三个人发表可以,但普通人就不可以。
  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叫观点,而同样的话在普通人嘴里说出来就属于造谣,造谣是要受到惩处的,无论你是在此省还是彼省都不会逃脱掉。
  名人则不会因为这样的言论而受到处理,因为他们有朝外的舆论关注着,那些蓝眼睛的人最是刁钻,这类见光死的事情某些部门是不会干的。
  我朝对待名人与非名人一直存在着区别,这种社会现象缘于精英意识,在传统的概念中是名人就要受到崇拜、是领导就要受到尊重。
  本人没有奴隶的思想,因此即不追星也不崇拜谁,如果他没做出让我佩服的事情,那即是他位置再高我也鄙视他。
  我知道这样的个性难免会吃亏,因此我也试图做着改变,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近期有很多有深度的留言我不回复也不参与讨论。

  前边有一个敏锐的朋友说我变得中庸了,其实我的思想没变,只是做法变得圆滑了一点。
  我很高兴自己有了这个变化,因为这样的变化说明我正在去适应这个环境。
  在特别的环境下,说真话的人不一定是好人,有思想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只有那些抱着迎合心里的人才会名利双收。
  大家看到东北某一个成功的文艺界人士,他N多的电视剧以及他麾下剧场的演出明确的告诉观众“我就是在扯淡”,用东北话讲就是扯犊子。
  他什么现象也不抨击更不讽刺,我曾经注意过,近些年他只有一次在小品中说了“米国都那样牛了不也到中国借钱吗,”
  只有那一次他用阿Q的思维方式涉及到了有意义的事,当时还引来了一大片无知的掌声。

  你能说他不懂吗,绝对不能.他甚至比咱还懂,之所以不说真话是因为他不想去招惹谁。
  他不想自己拍出的电视剧通不过审核,他也不想因为抨击了某种现象而使自己的剧场停业整顿,
  因此他紧跟时代的脚步、把握着娱乐至死的精神在铺满钞票的大道上志得意满的前进着。
  这样的人绝对是聪明人,他知道他的目的只是赚钱,为了赚钱他做到了两耳不闻黑暗事,一心只顾扯犊子。
  反观类似于我们这样自认为有些思想的人就愚蠢了很多,我们的思想已经超出了衣食住行所需的范畴。

  没有任何名分的我们因为某些现象而愤怒、因为某些潜在的危险而忧国忧民。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无论是朝鲜还是我朝都不会因为我们的观点而发生任何的改变。
  那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不过是梦中的乌托邦,就好像后人为了纪念格瓦拉先生所写的文章标题一样——他的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因为这众多的原因我在贩卖人口后面的章节中尽量讲一些纯故事的故事,
  以便于我和看帖的朋友能抛开气愤的心态,从而随着故事进入图们山区那些纯天然的环境中去放松心情。

  有些朋友或许因此认为我颓废了,这让我感觉有些茫然,
  我忽然怀疑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已经空洞得让人乏味,我又担心自己是不是已经颓废成了一个庸俗的人。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的思想已经成了我的负担,它像双刃剑一样让我即感觉到富有又感觉到痛苦。
  但我明白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既然我要放松那份压抑的心情,所以就尽量讲述有趣的故事,即使颓废了也得默默承受了。
  在本章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人以及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因为心情的原因并追求一下深度,我把名字更改为《他的山黄瓜已经不复存在了》。
  (未完待续)

  日期:2011-03-24 18:37:56
  (接上)
  我要介绍的这小子叫翟X钢,是工区的工人,当时20岁左右,因为他留着齐肩的长发所以我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毛子。
  之所以介绍的这样详细是因为我们自99年以后就失去了联系,万一他看见了本帖就会知道我是谁,那他一定会用站内的短信联系我。
  98年我们的一期工程分包给了个人施工队,毛子是那个队里的力工。
  当时我们不认识,因为没有工作上的联系所以在那2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即没说过话也没打过招呼。

  但在工区很小的范围内大家经常碰面,因此他知道我是工地的管理人员,我也因为他留了女人的发型对他有些印象。
  99年的时候我负责工地的事情,5月初我就带着工人进入了工区。
  没过几天毛子自己来到了工地,他是从珲春通往图们的公共汽车上下来的,还带着大包小裹的行李。
  当时工人们正在工作,我也在现场,因此他下车就看见了我。
  他说他被别人招募去珲春打工,在那里待了几天后感觉是个骗局,因此返程回家。

  路过我们工区时他看见有人在工作所以就下来问问工地是否还需要工人。
  我当时把他留了下来,因为去年已经有过接触,另外同属于长春周边的老乡能行点方便就应该行点方便。
  工地也是个大家庭,多一个人不多、少一个人不少。
  自那开始我们就熟识了,我也在熟识之后为他起了“毛子”的绰号,开始他不高兴,后来大家都这样叫慢慢他也习惯了。
  毛子是个孤儿,10岁左右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不知道改嫁去了哪里,是他叔叔和婶婶把他带大的。
  十几岁之后他就开始四处打工,但他经济状况一般,可以看出打工只是维持了他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
  毛子心态还挺好,有时乐乐呵呵的也很滑稽,每当他开心的笑时都用力的挤着眼睛、张着大嘴露出上牙床

  再组合上他鼻梁边那几颗雀斑,因此他的笑非常有特点,有空我就逗他,为的就是看他那古怪的笑。
  夏天树上蝉多,整天吱吱的叫,他说蝉烧熟了好吃,并拍胸脯承诺他有办法捉到蝉请我吃,
  虽然我觉得蝉不应该是能吃的东西,但当他的面我也表现得很期待。
  为了捉蝉他煞费苦心,开始他爬树上去捉,结果没等他靠近蝉就飞走了,
  后来他做了个网兜捉,结果因为蝉都是隐蔽在细密的树枝上,所以网兜也不好使。

  在那几天中我看到他就询问蝉的味道是否好吃,我用这种施压的方式逗他玩,每次他都告诉我别着急,肯定能让我吃到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