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22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的屋子里全是水,无论天棚火炕还是地面,我们的被褥浸泡在水里,已经被冲得移动了位置。
  这样的屋子是绝对没法住了,帐篷里又没有多余的行李,所以我俩决定去图们住。
  那天去图们也很并不容易,首先是没车,大雨导致新基洞路段的山体滑坡,
  大量的石头堆积在公路上,什么车也无法通过,所以路面上基本没车。
  我们不知道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所以一直在路边傻等,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一辆来自于凉水镇的出租车。

  这辆车是一个有急事去图们的人租用的,不然也不会过来,司机告诉我们前方路不通,只能把我们送到封路的地点。
  到达封路的地段后天早已经黑了,只看见路上的落石堆积如山,有三辆挖掘机正在清理。
  那地方的山很陡峭,类似于悬崖,此时已经不往下掉石头了,只是一直在向下流水、并形成了临时的瀑布。
  这样的瀑布一共形成了三处,水流宽度都有一米多,看上去很漂亮。
  我们三人翻过路面上的石头山后,便冒着雨、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图们走去。
  到达图们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这时候我们下半身已经湿透了,鞋和裤子也弄得很脏。

  如此的情况下我俩决定找个洗浴中心,既能搞卫生又能住宿。
  可是问了几家都客人爆满、只能洗浴而无法住宿,原因是公路不通、珲春方面到图们来的人都没办法回去,只能住在图们。
  最后我和同事只好在一家洗浴先洗个澡,然后继续出去找住的地方。
  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胡同里我俩找到了一家还有空闲房间的小旅馆,此时已是零点之后了。
  第二天道路疏通后,我们带着新买的行李回到了工区。
  沿途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布尔哈通河、嘎呀河以及图们江都波涛汹涌的满负荷运行。

  图们江的水位也在那几天达到了全年的最高,此时我们工区处的江面,宽度达到了将近700米,最深处要有8米以外。
  海鸥就是在这时候飞来的,它们成群结队的从日本海来到图们一带逗留。
  据当地人说以前涨水的时候还有海豹游上来,近些年看不见了。
  随着大雨的停止,江里的洪水也在逐渐的退去,江套子里的树木又都露出了水面。
  这些树枝上都挂住了好多东西,比如衣服、裤子、破鞋、烂袜子、塑料袋等。
  朝鲜村庄里的女人发现后都组团来“淘宝”,她们沿着江边寻找,把认为有用的东西在江里清洗后带回家。
  这些东西都是上游咱们受灾的地方冲下来的,通过江上漂浮物判断,我知道灾民的损失肯定很大,有些人家甚至房倒屋塌,但这类的自然灾害也只好谁摊上谁倒霉。

  洪灾之后,可能某些人员又要用多少年不遇来推脱责任,但我的看法却大有不同。
  虽然我承认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是脆弱的,但人为的因素也是造成灾害发生的原因。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时,雨水也很大,但那时候的排水系统完善,
  在村屯、野外都有水渠河沟还有小型水库专门用于排放、储存雨水。
  这些年因为雨水少,人们的心里就有了麻痹思想,农民觉得水利设施没用了,所以为了私利大家争相开荒占地。
  “领导干部”也对此放任无视,他们的工作重点只是怎样能使自己上到更高的位置为人民 服务。
  因此,时至今日,原有那些简易却适用的水利设施已经被破坏得荡然无存。

  我曾经听过有农民说:“现在要下以前那样的大雨,连村庄带田地肯定都挨淹,因为水根本没有地方能流出去。”
  听了他的话我觉得很悲哀,一个农民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居庙堂之高者却根本意识不到。
  虽然他们也注意到了耕地,但他们关注的是某一块耕地卖给开发商会值多少钱。
  在耕地上修建的也不是应该的水利设施,而是在市面上流通的高楼大厦。
  发生旱灾时的应急预案无非是告诉你打井、不出水就继续往深了打、实在不出水就换地方打。
  发生洪灾时的应急预案也就是把人撤离到高处,等水撤了人再回去。
  我就琢磨,少建一些没人住的楼,省点钱多修点水库和水渠,是不是更好?

  日期:2011-03-11 17:32:15
  中朝边境的见闻之《狩猎》
  图们地区属于山区,这里群山环绕并曾经森林密布。
  这些大山里生活着许多种动物,大到老虎、黑熊、野猪,小到獐狍野鹿兔子山鸡。
  在几十年以前,因为人烟稀少加之生态环境好,所以野生动物非常多,当时曾有民谣说: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但自从解放前开始,生态环境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解放前的鬼子还是解放后的自己人,都大肆砍伐树木、开采矿产,以至于生态环境遭到了惨重的破坏。
  大量外来人员的进驻和繁衍生息也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再加上人类对动物的猎杀。
  各种原因综合在一起,致使野生动物越来越少,有些甚至要绝迹了。
  1994年我曾经在长白山区待过,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枪(猎丨枪丨和气枪),某些人家还不止一支。
  到了冬天,青壮年都到山上打猎,有本事的弄点体型大的,本事小的弄点野兔山鸡啥的。
  那时候野生动物就很少了,集市上也只有卖野兔山鸡飞龙等小型动物的,整个一个冬天只卖过一次野猪肉。

  其实那时候就开始限制狩猎了,媒体也经常宣传保护野生动物。
  但家家有枪、另外几代人都养成了狩猎的习惯,所以还是有人在冬天进山打猎,政府查得也不严。
  自1996年禁枪的法律施行之后,基本就没有人再打猎了,因为大家手里都没了枪,除非是私藏了枪支,或是使用其它办法狩猎的人。
  枪这个东西应不应该禁制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应该是个好东西,不然每天世界上不会有上千万人把它抱在怀里。
  但它肯定有它的缺点,就比如猎杀野生动物,因此许多国家禁止它被无组织无纪律的人拥有。

  虽然禁枪的目的不一定是保护动物,但禁枪之后,野生动物却因此逐渐的多了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年禁止了乱砍乱伐、提倡植树造林也改善了一些生态环境。
  98年我们到图们后就经常能看见成群的山鸡飞来跑去。
  刚到工区时我们曾经在一个村庄里租住了一间当地人家的房子。
  那家男主人50多岁,是个猎人,并且他当时仍然拥有一支猎丨枪丨。

  在他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大笼子,养了5条狗,开始我以为留着吃肉的,后来知道那些都是陪着他冲锋陷阵的猎狗。
  逐渐的关系熟识了之后,出于好奇我们就商量他带我们去打猎。
  他说在当地只能打着山鸡,别的动物打不到,于是我们达成一致:他带我们进山打山鸡,打到一只我们付给他100块钱辛苦费或是叫子丨弹丨钱。
  他的猎丨枪丨属于自制的火药枪,全长一米多一点,没有标尺,准星也是用系在枪管前边的一块突起的橡胶代替。
  在扳机处枪管的上方有一处凹窝和枪管相通,凹窝的功能是用于放置引燃火药的纸炮(运动会发令枪用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