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4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随之而来的是朝鲜人向往中国而出现的偷渡,我将在下一篇做详细介绍。
  如今,中国人经常会去朝鲜探亲,每次去都给亲属带去食物和日用品,以贴补他们穷困的生活。
  自行车、缝纫机在那里象征着富裕,黑白电视机更是公认的奢侈品,那些有中国亲属的朝鲜家庭都算是当地的富户。

  每次中国人去探亲都尽量多带些粮食等食物,以便救济亲属的同时也不至于自己在那段时间里挨饿。
  但贫穷又一次击败了人格,朝鲜人竟然把收到的食物封存起来,给来救济他们的亲属吃野菜稀粥。
  这种自私的待客之道让我们听后觉得气愤,但换位思考后你就会认为他们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
  虽然让来访的亲属挨饿的做法悖逆了情理,但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粮食就能拯救他们全家人的性命,中国亲属也表示了理解。
  有趣的是下次再去探亲时他就有了经验,他一定会带二份食品,一份送给亲属、另一份留着自己在那段时间里食用。

  一直以来中朝间的往来就很多,他们的人员很向往中国,中国对于他们来讲是充满新奇的环境。
  有些来访的朝鲜人特别要求去夜总会,那种猎奇的心里类似于咱们的官员到西方国家逛红灯区。
  但朝鲜的官员出国后都不太自由,他们的行动有政审部门的专职人员负责全程监督,只有和政审人员达成了一致才能参加某些活动,否则回国后就要被处理。
  有朋友和我介绍过他接待朝鲜人士的情况,当时朝方人员到长春来,提出想到商场和汽车生产线看一看,并强调日本的生产线不看。
  当时安排他们去了一汽大众(那里有德国的生产线)和长春市欧亚商都,商场的人山人海和一汽大众自动化流水线把朝鲜人员看傻了,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震撼。

  日期:2011-02-20 18:08:09
  图们铁路局的一个姓金的大哥也和我讲过他们接待朝方人士的故事。
  朝鲜人喝白酒点名要茅台,喝啤酒指名要青岛啤酒。
  他们只知道中国这两种酒名气大,却不知道如今茅台的价格已经高得离谱,离谱到这酒都不像是给人喝的了。
  铁路局当然不可能用那么贵的酒招待他们,金先生只好撒谎说:“你来到延边就要喝延边茅台,也应该喝延边的青岛啤酒”,最后拿延边的地产酒招待了他们了事。
  金先生还有其它方面的经验。和朝鲜人员吃饭之前他就交代下属准备治疗闹肚子的药,送到朝鲜人入住的招待所,饭后送他们到住处后告诉他们药的用法用量。
  这些朝鲜人在他们国内吃不到好东西,来中国见到大鱼大肉后都会狂吃一顿,他们的脾胃吃不消,所以回到住处用不了多久这些药就派上用场了。
  中国政府每年都救济朝鲜大量的粮食,有一部分从图们经铁路运到朝鲜。

  图们和朝鲜间有铁路相通,一直可以到达珲春,这是当年小日本占领时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发生过让中国人不舒服的情况。
  首先,资助他们粮食的本意是让他们发给百姓缓解饥饿问题,但逐渐发现粮食被他们运到俄罗斯换了军火。
  后来聪明的中国人想出了办法,再资助他们粮食时在国内事先粉碎,让他们没法换军火而被迫分发给灾民吃。
  另外的不愉快源于运送粮食的车厢。咱们的火车发到朝鲜后,他们卸完粮食后却不把车厢放回来,他们要借用好长时间,每次车厢送回来时都破损的挺严重。
  为此图们铁路局想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对策,即:粮食一节车厢发一次,什么时候上一节车厢送回来了什么时候再发下一车粮食。

  日期:2011-02-20 23:13:42
  朝鲜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人给予了非常优厚的待遇,只要证明了你参加过抗美援朝,你进入他们的口岸后就会被奉为上宾,衣食住行完全由他们的政府买单。
  对待另一些中国人他们却表现得一般,谈不上敌视也谈不上多友好。
  在朝鲜人的概念里中国人只能排第二号,“苏联”人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大哥。
  1945年日本战败时,苏联和美国以北纬38°线划界,接受日本投降,形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的局面,并各自安排自己的“代言人”驻扎并守卫。

  身为东北抗联领袖的金日成当时正在苏联抗日,其实那时候东北已经全部被日本占领,已经不适合隐藏,他的战友杨靖宇就是那时候被小日本抓获并迫害的。
  受苏联人的恩赐他得以渡过图们江在北朝鲜建立政权,并得到长久的扶持。
  苏联帮助朝鲜建立了国家,朝鲜人很感谢他们。抗美援朝时苏联又给了朝鲜大力的帮助,当时斯大林和毛主席的协定就是苏联出钱、中国出人。
  同样是因为这些层面的原因,导致朝鲜至今欠着“苏联”大量的外债。
  1992年中韩建交时,中国没能给予朝鲜安全保障的承诺,致使中朝关系发生了变化。
  当时朝鲜大量往中国边境增兵,所做出的态势大有一决高低的意思。我国那时候也做出了相应的军事部署,但最终双方没发生任何事端,朝鲜在瞎折腾了一阵子后自己收兵了。

  当然,或许当时双方高层进行了私密的谈判并达成了某种协议,但这种事情即使存在,咱们老百姓也不会知晓的。
  自那以后他们对中国有着很强的戒备心理,从军事的布防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中朝边境的朝方一侧,每隔5公里左右就有一座兵营,两个兵营间最多间隔200到300米有一处暗哨,荷枪实弹的朝鲜军人每天在边境线徒步巡逻多次。
  我们工区对面的山腰上就有一处兵营,兵营里常年驻守着10几个军人。在那两年的时间里,我与这个群体发生过一些或是搞笑或是惊险的故事。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中逐一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他们的营房比较新,红瓦、白墙,墙体上写着红色的标语,大意是“坚决拥护英明的指导者金正日同志”。
  类似于这样的兵营我一共看到过三个,分布于我们工区周边不到20公里的沿线。

  日期:2011-02-21 09:21:24
  在我们工区对面河岸的草丛里有二个朝鲜边防军的暗堡,彼此间隔不到200米。
  那里应该很潮湿,估计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隐藏,我曾看见过一次朝鲜军人潜入到里面的过程。
  当时他装作若无其事的在江边走,不时的往我这边观察。
  我感觉到他的行为有点怪异,因为他同其他的巡逻兵有些不一样,所以我在这边也不抬头、只是用眼睛余光盯着他。
  忽然间他快速地转身、瞬间就消失在旁边的草丛里。那处草丛不高,不足以供人藏身,没有辅助设施他绝对不会消失不见的,我也因此发现了他们的这处暗堡。
  这种情形是难得一见的,咱们看了觉得滑稽可笑,有点像儿童所玩的捉迷藏游戏,但对于他们来讲这却属于军事行动,正是施展他们军事技能、体现训练有素的时候。
  他的这次行动只能算是失败,如果他的上司知道我看见了他潜入暗堡的过程一定会严厉批评他的。

  在朝鲜,适龄男青年必须参军,这是法律的规定,政府努力保持着军队的强大来应对他们概念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