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2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朝族人喜欢吃狗肉,他们对狗肉的加工和推崇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我曾经宴请过一个朝族朋友在当地一家名曰“天下第一狗肉”的饭店吃饭,当时狗肉火锅的味道我认为已经很好了,但他却评价味道很一般,他说只有他们朝族人自己家里加工的狗肉才最好吃。朝族人在家里杀狗吃肉是挺隆重的事情,首先狗的颜色要挑选,味道最好的是黑色的狗。加工狗肉时他们会加入中草药和其它众多独特的配料,以及大量的辣椒。大家把地炕烧得热热的并封闭好门窗,吃着狗肉、喝着狗肉汤,在辣椒、中草药、白酒、热炕的作用下,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兴致来了就唱起朝族的歌曲跳着传统舞蹈,累了就接着喝酒吃肉,歇过了再起来继续欢歌热舞,如是多次快乐融融。按他们的说法此种餐宴能强身健体祛病养颜,在我这个外人看来这更像是他们民族的一种风俗和文化。

  朝族人特别讲究礼仪,晚辈对长辈表达出的永远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女人在丈夫面前所表现出的更是无条件的顺从。在偏远山区,传统思想保留得更多一些,女人给丈夫盛饭是要跪着的。朝族女人十分勤劳,她们承担着家里家外大部分的劳动。我在当地见到过许多朝族老太太,她们大多都佝偻着腰,不知道这种状况是因为劳累过度还是因为经常用头部顶重物所致。朝族女人头部的功力堪称一绝,无论什么形状的东西她们都能顶着行走,不用手扶着也不会掉下来,只要重量她能承受,即使是一个水缸她也能顶在头上健步如飞。关于她们这项技能的成因有一个“薛礼征东”的传说,因为传说会伤害朝族同胞的感情,加之没有太大的可信度,故我在这里不予叙述。我认为这是她们自先人开始就形成的一种习惯,正如卖油翁所讲的理论:唯熟练尔。

  日期:2011-02-18 15:23:05
  图们地区的自然风光也特别美丽,空气更是无比的清新。
  每到春季,冰雪消融,群山上的草木换上了清秀的绿装,布谷鸟在山间啼鸣,北归的野鸭和大雁忙着筑巢产卵,漫山遍野盛开着粉色的金达莱花,把群山装点出一片浓郁的民族特色,让人看了就心生喜欢。山间的野菜都生长出来,如果你有时间去采摘,吃到的绝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夏季的群山展现的是茂密的葱绿,置身其间你便会享受到炎热的天气里那份难得的清爽。摘一颗青涩的野果、喝一口甘甜的泉水、听着鸟儿悦耳的歌声,你会更加鄙视都市的嘈杂。到了雨季图们江涨水的时候,大批海鸥从图们江的入海口逆流而上,它们会在图们市及图们下游的江段停留,为图们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雨后初晴,地表的水气慢慢汇集成白色的云朵围绕在山腰,像少女身上纯洁而又轻柔的丝带。

  山区的秋天更让人难忘,这是收获的季节。苹果梨熟了、山葡萄熟了、松籽熟了。林蛙顺着春季上山的原路本能地返回到它的出生地。成群结队的山鸡挥动着漂亮的翅膀,掠过你的眼前而遁迹于远处的树丛。华丽的松鼠摇摆着夸张的尾巴忙碌于高高的树尖采摘松塔,准备着越冬的食物。漫山遍野的枫叶会变得越来越红,向人们展示着枯萎前那最后一抹艳丽。

  冬天来了,动物们都换上了厚厚的皮毛外出觅食,雪地里经常会看见它们的足迹。现在禁止狩猎,动物安全了许多,老猎人们只能围坐在火炉旁讲述他们当年那些英勇的故事。 图们靠近日本海,冬季并不十分寒冷,风雪也不大。积雪装点着群山,似银蛇、似蜡像,如诗如画般展示着静态的美丽,默默地等待着春季的轮回。
  自99年离开图们后,我一直没再去过那里。这十几年间,故地重游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并且越发的强烈。我一直幻想着等到年老的时候,我到图们群山中的某条小溪边建一座茅草房定居,那里对我来讲等同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然这个愿望不一定能实现,但至少时至今日我还不曾改变过。
  日期:2011-02-18 20:06:30
  中朝边境的见闻之《我所了解的朝鲜》
  我们工区位于图们至珲春公路的18公里处。此段公路是沿着图们江岸通过开凿山体的根部修建的,远远的看去像是江的护堤。
  公路的这一侧是山体根部约4米高的挡土墙、挡土墙的上部是继续开凿山体而修筑的铁路、铁路的上部是连绵的群山。公路的另一侧是奔流不息的图们江,江的对岸就是朝鲜。

  这里属于纯正意义的荒郊野外,方圆2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中国的单位或居民,江的对岸是朝鲜的一个村庄,和我们的直线距离顶多400米。
  在那二年的时间,我的工作很清闲,我有很多时间去了解这个让我即陌生又好奇的国度。
  朝鲜的村庄里东倒西歪的立着很多架设电路的木头杆子,村子的周边也有很多,类似于我国农村60年代的水平。
  他们的房屋都很破旧,多数是泥土草房,偶尔几处房子上有砖瓦也不是理想中的桔红色,黑不是黑色红不是红色让我不好形容。房子的外墙通通都粉刷着白色,这是他们民居的一大特点,远远看去给人很整洁的感观。
  村子里那个最大的院落是生产队的队部,时不时的有很大音量的广播声音从那里传出来,有时是哇啦哇啦的讲话,有时是具有革命旋律的歌曲,听起来类似于咱们的《东方红》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朝鲜现在还没搞联产承包制,每天的集体劳作是比较壮观的景象,成群结队的社员们一起上工、一起住工,常常让我回忆起在农村时所见到的画面。
  村子的边上有一所小学,每天放学的时候他们的小学生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往村里走,边走边唱着我听不懂的歌。那里的教育和医疗完全是免费的,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朝鲜人的衣着显得破旧,色彩单一暗淡,即便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衣服的样式及颜色也体现不出丝毫的朝气。
  他们的土地十分低产,咱们农民种地都购买特制的种子,而朝鲜不是这样,他们前一年收获的粮食就是下一年的种子,如此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导致粮食的产量始终得不到提高。
  我注意观察过,他们的玉米棒又细又短,颗粒也不饱满,咱们单株玉米的产量大约是他们单株玉米产量的3倍以上。但他们的粮食应该是无毒无公害食品,因为他们不撒农药,也极少使用化肥。
  99年春末我看见他们给玉米施了惟一一次化肥,那里大约5亩地,生产队派来了十几个社员带来3袋化肥,包装袋上印着大大的红色“十”字,这一定是国际红十字会援助的。男人用衣袋装、女人用裙子包,他们直接用手抓着化肥,蜻蜓点水般的往每一颗玉米的根部抛洒,杯水车薪的举动让我看了即觉得滑稽又觉得沉重。
  我了解农作物的耕种,我知道这点儿肥料相对于这么大面积的玉米来讲根本起不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朝鲜的地理位置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翻开地图就会发现,整个朝鲜半岛呈条状在大海里凸起,每年海上都会刮几十次台风,台风的破坏常常会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日期:2011-02-18 20:16:15
  朝鲜的农业落后,工业更无从谈起,这些年的穷兵黩武致使大多数的平民年年处于贫困和饥饿当中,情况已经严重到了极其恶劣的程度。
  我们工区对面的朝鲜大部分区域是他们的粮食主产区,按朝鲜官方的说法——这里“盛产”水稻和玉米。但即使是这样,当地的农民也吃不饱,因为粮食都要上交国家而用于购买军火或偿还大量的外债,留下的吃粮少之又少。
  我曾经看到过对岸一个15、6岁的女孩,一边放羊一边偷偷地搓下玉米粒揣到衣服口袋里。
  还看见过几个朝鲜男人在江道的干涸处烧嫩玉米吃,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很怕被别人发现,他们很谨慎,每个人都都蜷伏着身体,不时的探出头观望,吃完后在江里洗手洗脸,并把灰烬和玉米芯用沙土掩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