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背后:15年后你还有没有工作?》
第11节作者:
成长分子 尽管很多测评声称可以规避人为作假,但是事实是职业测评不是测谎仪,不是有了现成答案之后再招供,既然测评的答案是虚的,那么回答就有可能只是想象的你,而不是真实的你。你所表达出来的你能做什么、喜欢什么,其实并不能完全保证你实际就是这样。个人的真实需要也许会被社会意识所蒙蔽,也会迎合社会赞许的方向,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出选择。我们所列的优点和缺点在别人眼中并不一定是这样,胆小的人会自以为谨慎,吝啬的人也会自以为节俭……
日久才能见人心,性格、兴趣、价值观这些在做测试或者游戏时,被测者所做出的选择不需要付出成本。只有当你要真正付钱时,你才知道什么是你想买的,什么是你能买的,正如世界上最有效的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依然是去社区翻查垃圾桶,而不是让消费者填写问卷。
日期:2011-07-04 09:04:10
职业测试难以测定具体的职业方向
--------------------------------------------
当个人在具体的工作选择上面临取舍时,性格、价值观能帮你分析这份职业适不适合你,比如说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选择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年轻人目前最迷茫与困惑的地方是“选择什么职业、从事什么工作”,而职业方向选择必然要涉及到“专业方向与行业方向”的选择,这是一个更复杂的多选题。
有人给我他的测评分析结果:
------------------------------------
性格:双重性格(或者是多重性格),比较情绪化,属于感性绝对多于理性的人,以自我为中心。
优点:沟通能力还可以,对人比较真诚随和,不计较得失,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比较善于学习。
缺点:比较浮躁,没有耐心,做事比较大大咧咧,比较固执任性,坚持自认为对的东西,情绪化,有时候太自以为是,有时候又缺乏自信,很自卑。很多方面自认为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
看完以后,我问他,这是你吗?他说刚做时感觉是,现在感觉不全是。
我问,这对你具体选择什么职业有用吗?他说没用,测评结果一口气列举了28种他最适合的职业,做完了他还是不知道应该选什么工作,太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
现在的职业测评报告有点象每周星座运程,程序自动生成的测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只是给出了一些标准化的分类,并没有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被测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测评报告中千人一面的语句,开放性的回答,很难给被测试者以明确的目标导向,结果当你真正面对具体的职业选择时,你仍无从下手。
通过过去来评估现在很容易,通过现在预测未来很难。职业测评只能测评现在的个人内在倾向,而不能预测未来外部的发展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它更多的是用在招聘选才上,从一个特定的岗位角度出发,在能力已经达到要求的前提下,测试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这种测评是面对足够的筛选对象,岗位有具体而明确的指标,通过被测者的过去来对应岗位的指标,最终从中众里挑一,是一种漏斗型的筛选。而职业探索是发散型的,是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现实出发针对不同职业的众里剩一的淘汰。
日期:2011-07-04 09:06:04
学业与职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标准,对于年轻人而言,你的天赋与你所学专业并不一定吻合,你的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也还未形成,你的外部资源也并没被完全发掘,所以你的过去只能判断你的现在,而并不一定能推导你的未来。
-----------------------------------------
职业测评搞反了因果,它只能通过性格、价值观这些个人因素帮你在己有选项中进行排除,而不能帮你找到职业。选择什么专业是看你的天赋,而你应该选择什么职业这是看你家庭和环境所能给你的资源,这些都不是职业测评所能简单测评的。你先要知道有哪些能让你做,然后才有机会让你去通过性格与价值观判断你适合做什么。同时,也只有在你对职业有一定认识之后,你才能将自己的性格、价值观这些因素与之进行对应,从而通过职业测评进一步的明确。
在爱情中,我们都愿意相信“我在等一个人,而那个人也在等我”。而实际情况是“这个世界上适合你和你适合的人绝对不止一个人,如果你愿意将就的话,就更多了”。同样天分能产生不同的兴趣,同样的兴趣可以学不同的专业,同样专业可以做不同行业、可以进民企、国企、外企、公务员,而且性格对应岗位,同一职业有不同岗位,同一性格也可以从事不同职业……就个人而言,职业规划是开放的,这中间个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变量太多了。
日期:2011-07-05 08:50:09
如何找到方向
==================================================================
按照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先认识自己,再探索职业,再做出职业定位,结果我们反而会更加迷茫,而止步不前。这是因为大学生的问题根本就是接触社会太少,对外面的真实世界一无所知,同时又缺乏分析能力,结果微观看自己看不清、宏观看社会看不懂。如果单凭反思和测试,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种可能,如一个明星、一个服装设计师,一个老板……但在现实中普通人很难找到一个即满足幻想又赚大钱的工作。
有人说认识自己先要界定自我,有人说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很不实际。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自我了,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你想要什么?你真正想要什么?他们想要的只是媒体上所炒作的那些。别人能得到,那我为什么不能?这说得好叫做有志气,说得不好叫做看不清现实。年轻人只能根据他所看到的世界对自我进行反思,但世上有太多的障眼法,你能看到真实的社会吗?没有真实的参照物,又怎么会有真实的自我?没有能力,又怎能界定自我?有网友跟我说“如果完全听从内心的召唤,我就根本不做什么职业规划了,我内心最喜欢做的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走下去,打打工,写东西,拍东西……多不靠谱啊”。
学业和职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我们过去的学校生活与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大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缺乏真实的认识,你无法用学业阶段所接触的世界来分析你职业阶段将面临的未来。现实情况也是大多数毕业生对未来感觉是一片空白,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所以无从下手。
------------------------------------------------------------------------------------------------------------------------------------
职业规划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是未知的环境和未知的条件,而反思过去只是基于你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眼界、生活圈,但年轻人对外部社会了解太少,而未来又不断变化。因此,对于未来的职业,我们已经无法根据有限的经验和信息去做出判断。
-------------------------------------------------------------------------------------------------------------------------------------
日期:2011-07-05 09:05:39
分析过去和找到未来,这是两回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
未来,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往哪里去。你过去做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能让你做什么,要根据未来规划现在,而不要根据现在规划未来。现在的想法只是局限于过去的环境中,你无法从有限的过去找到无限的未来,如果不结合对全新事物的尝试,你甚至无法分辨出你面向未来的兴趣与天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