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背后:15年后你还有没有工作?》
第9节作者:
成长分子 正是这个建立在自我反思行为基础上的职业规划操作方式导致了年轻人面对职业规划的困惑与迷茫,它实施的前提是通过个人的思考,以及别人的帮助,你能“清晰认清自己和环境,同时具备执行的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现在的你无法认清自己和环境,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
“寄希望于通过反思自己过去来找到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思考未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认真思考更是一件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年轻人缺乏对未来的思考,但并不是不去思考,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能力和经历,难以清晰的认识自身和环境,根本无法通过思考和测试来寻找自己的未来。这是因为职业规划从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行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思考过程。
“认识自己”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命题,但是现行的职业规划理论却要你在人生最开始的时候通过思考和测试做出分析,甚至做出回答,并以此成为切实可行的人生方案,这有可能吗?按照这种方法,大多数规划者要么无从下手,要么从心情澎湃开始,却发现无法执行,最终不了了之。最后经过多次不成功的思考之后,我们甚至会放弃,进而拒绝去思考未来,最后选择逃避或是随波逐流。
这是为什么?这正是因为这种方式只能解释问题,但最终并不能解决问题。这种现状并不是因为职业规划理论错了,而是在目前中国的国情和教育体制下,职业规划存在实施的误区。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你没经历过的东西,你怎么去规划?
------------------------------------------------------------------
现行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往往把探索方向和确定目标混为一谈,也就是把内职业生涯规划与外职业生涯规划混为一谈。大学目前做的更多的是就业指导,只是解决工作目标的实现问题。但职业规划首先要为你解决职业方向的选择问题,这才关系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
现行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操作方法是基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社会价值标准,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导入,发掘每个人不同的天赋与兴趣,尊重不同工作的平等价值,并在教育中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好奇心,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专业与职业。学校从小学就开设各种职业体验课,请家长到班上给小朋友讲自己是做什么工作、怎么做。中小学生通过职业模拟、实际操作等方式,从小就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学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与灵活的学分制度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开始职业实践,大体上就能了解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职业,再根据职业要求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当他们真正开始要进入职业角色时,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职业目标的实现方式,而不是职业方向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到,职业规划首先在于探索与发现,然后才是测试与抉择。在国外,职业规划的实际操作中也不是以“个人的自我认知”作为规划的前提,而是以“对职业的探索”做为前提,也就是说职业规划不是“先知己再知彼”,而是“先知彼再知己”!但是这套理论拿到中国来以后,根本没有探索与发现的阶段,就直接用来测试与抉择。
中国的国情是一种标准化考试的淘汰教育,孩子的兴趣受到父母的左右,天赋被教育所压抑,工作的价值被社会导向所蒙蔽。上学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而大学更是在大四才开始实习,结果在选专业时孩子无法将兴趣与专业对接,而就业时又无法将专业与职业对接。直到大学毕业时,年轻人才开始真正面临职业方向的选择,此时谈职业目标自然无所适从。
日期:2011-07-02 08:17:51
职业方向探索是职业规划的前提
----------------------------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远大的理想,很多励志书籍都谈到了确定目标是如何之重要,如何确立自己的目标,以终为始定出一个人生路线图,然后加油、努力,调整良好的心态一步步的去实现它。这些书以成功人士为例子,年轻人看得热血沸腾,但是当真正试着去执行时却会发现,对未来还是一遍茫然、无从下手……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它们只说了如何实现目标,却没有说怎么找到方向!在职业规划中首先应该是找到正确的职业方向,这比制定目标更重要。做什么都需要坚持,但只有方向正确时坚持才是美德,而如果方向错了,执着就变成了愚蠢。
对于未来,你有无数的选择可能,但你往往只有一次选择机会,这个选择机会往往出现在你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时候,而且可供你选择的时间很短。关键的路往往只有几步,错过机会绝对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这么简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在人生最初的职业选择阶段,我们的能力能从事很多种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职业。但是在后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了某方面的职业能力,而弱化了其它的能力;积累了某方面的资源,而舍弃了其它的资源;再后来就是惯性地延续,以致转向的成本越来越高,最终锁定了我们的职业方向。所以,如果职业规划方法不正确,如果你行动不主动,那你的人生确实不是你选择未来,而是未来选择你或拒绝你,最后不得不相信宿命。
人生的发展在于其连续性所产生的积累,职业目标基本上都是在上一个职业目标基础上做出的。如果职业方向不明确,那你的职业目标将一直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而无法积累,无法由量变形成职业目标发展所需要的质变,最终只能在低层次的工作中徘徊。
对于成年人,能力已经难以提升,资源也无法重新积累,在职业上已经无法回头。而在家庭负担的经济压力下,也使得他们面对机会不敢贸然尝试,同时对自己和环境也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最终妥协到一个具体的目标,只好硬着头皮将错就错的走下去。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职业生涯刚开始,职业规划基本上等同于职业探索,重点不是确定职业目标,而应是主动的去进行尝试与体验,先是获得探索的能力,然后才是寻找未来的方向。
很多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往往只是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反思,甚至在缺乏专业人士分析解释的情况下通过做几个职业测评分析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兴趣,根据自己对社会对职业有限的理解来确定未来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倒推出50岁、40岁、30岁、20岁要干什么,其实这只是想当然的职业目标规划,而不是职业方向探索。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及进行充分的职业信息收集分析与职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职业规划只能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控制你已知的东西,那也就是说你难以控制自己能力之外、以及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正如问你将来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而你现在只吃过香蕉和苹果,那你怎么选择呢?现在的我们只是坐井观天,如果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又怎么知道未来你会喜欢什么呢?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行业与岗位,热门的专业和行业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过去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来看,很多五年之后的热门职业现在也许还没有出现,而现在大家都看到的热门反而有可能竞争激烈,这些都给了个人更大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的不确定性。对于大学生这个缺乏分析能力和职业常识的群体来说,对社会的了解和体验有限,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职业目标规划。
大学生现在所接触到的职业规划大多是外职业规划,讲究的是“以终为始”,其实这只是目标确立以后的具体执行方式,而不是内职业规划的职业方向探索方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