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
第12节

作者: 戴小楼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现在不合适写,首先,金瓶梅太长,洋洋洒洒百万字,哪里来得及,至于现在有没有人写,倒不必太在乎,金瓶梅成书到底是哪一年后世专家吵翻天也没个具体定论,只知道有史记载第一次提及金瓶梅是大名士袁宏道和董其昌两人的通信,那已经是西元历1595年了,等到第一次出版,更得是1617年冯梦龙首刻,而现在是1582年。

  就算这时候金瓶梅已经写出开头了,他也不怕,创意撞车嘛!后世作者经常这么干,何况,他不可能照抄,谁也不会把上百万字的书全部记忆在脑海中,这其中的增补润色,拿捏桥段,写出来肯定跟历史上那个金瓶梅完全两样,所以,这肯定不叫抄,肯定是原创,顶多顶多,算同人。
  但现在不能写,最好写个十万字左右的故事,按照大明朝的格式,正好印个上下两册。
  要字数少,以这个要求一衡量,金瓶梅红楼梦通通得抛开。
  然后还得这个时代的人喜闻乐见,你写个科幻,这个时代的人谁能理解星系、虫洞、空间跳跃……
  写个修仙,实力为尊,杀人夺宝……这个时代讲究孝悌纲常,能接受才怪。
  郑国蕃那个纠结啊!到底写啥好呢!后世写书动则百万字数百万字,这十万字……还真是挠头得紧。

  旁边单思南看自家少爷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也不知道如何帮忙,赶忙拿个蒲扇,帮他在旁边轻轻扇着。这时节已入秋,天气虽不热,蚊子却依旧不少,单思南总不能让自家少爷去喂了蚊子。
  郑家这间书房及其简陋,不过一桌一椅,一人高的一张破书柜放在进门左边的墙壁边,木料已经有些腐朽,上面根本没几本书,没办法,书很贵,在里面墙角有一张床,实际上郑国蕃大多数时候就睡在这书房内,而旁边名义上的卧室,就是杀人现场了。
  郑国蕃坐在那儿上想了好一会儿,依旧没个头绪,坐直了腰杆,随手拿起案头一本书翻了翻。
  是一本《神僧传》,他脑海里面回忆了下,似乎是有一次给老爹烧香祈祷,那庙里面的和尚送的,当时还说他有夙慧,俗话就是和尚投的胎,气得他差一点连塞在袖子里面的十文香油钱都没给和尚,虽然十文钱连和尚都看不上。
  随手翻了翻,眼光在上面扫过,心思却根本不在上面,书页哗啦啦翻动,心里面却在想,木兰辞都抄袭了,要不,干脆把《纳兰词》全部抄出来?这可是号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这个绝对字数少,还能卖钱,又有名声……

  无意识地翻着书,他觉得,这个主意还算不错,嘴角一撇,笑了起来,身子一软,往后靠了靠,双腿伸直,让背脊舒适地贴在椅子的靠背上。
  拿定了主意,眼光就随意在书上瞄了几眼,一边看一边还跟单思南说话,“大头,你说我要是写出很多诗词来,得卖多少钱一首?”
  旁边的小厮很狗腿,一边闪着蒲扇一边说:“少爷十二岁进学,日后肯定能进内阁做首辅,我看一首能卖一两银子罢!方才那店主真是狗眼,居然敢说五文钱,当时我都想替少爷呸他一脸。”
  “一两银子?哼!一千两,这还是起步价,你要知道,肯花钱买诗词的……”
  他正准备卖嘴,眼光扫过一行字,顿时一惊,把下面的趣话都给吓回去了,赶紧挺直了腰杆,松散的双腿也端正起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那一行字念了出来:为文数千言,其字僻而言怪。

  反反复复把这句话念了几遍,他把书翻过来看看封面,没错啊!《永乐御制神僧传》。
  可是……这个……这个说的好像是穿越过来写简体字的罢?
  他心里面一麻,赶紧往后面看,只是,越看,心越凉:
  [不知其所来,衣冠异之][生数岁日诵万言][状类风狂言语倒乱,事多先觉,人以此疑之][早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
  [不知其所来,衣冠异之]——这是穿越过来估计还穿着白色羽绒大衣留着平头的。

  [早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这是典型的穿越过来后儿童身体大叔心态的。
  [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这是穿越过来文盲一下子变成神童的。
  [生数岁日诵万言]——这是穿越过来天生异象什么都会的。
  [其为僧狂乱,发言多中,时号为圣]——这显然是读历史系的同学穿越的,估计有点小郁闷,不会造玻璃枪炮肥皂,却又知道点历史走向,只能走预言系奔放路线的。
  [状类风狂言语倒乱,事多先觉,人以此疑之。市肆中百姓屋数间。其辄操斧斫其檐禁之不止,其夜市火连延而燎,唯所截檐屋数间存焉。]……这显然是消防员穿越过来了。
  良久,郑国蕃把神僧传一合,长叹了一口气,弄得旁边的小孩单思南满头雾水。
  孟浪了,太孟浪了,只想着扬名立万升官发财,却没考虑到做人要低调啊!
  不低调的下场就是出家做和尚啊!

  不行,看来这纳兰词不能抄,太高调了,一个十三岁的县学庠生,作了一首木兰辞就罢了,居然连接作几百首,别人怎么看?
  最好的下场,恐怕也是送这本神僧传的和尚说的那样[小施主生有夙慧,和尚投胎,不如从了老衲罢!]
  想到这儿,郑小官觉得自己一头冷汗,虽说自己看过不少佛经,可不代表自己愿意剃光头出家做和尚啊!
  他站起身来,单思南赶紧跟在他身后,“少爷,怎么了?”
  摇了摇头,他走到书房门口,冲着卧室那边合掌低头,然后低声祷告:“画扇姐姐,咱们家若不是缺银子,最后也不会这般下场,总之,千错万错,不怪你我,你若在天有灵,保佑乖官脑袋灵光一闪……”
  他低声祷告,正说到灵光一闪,脑子里面突然就真的灵光一闪。

  对啊!
  穷书生,女鬼,兰若寺。
  有了。
  果然,这估计也算生有夙慧的一种,说什么就来什么。
  他匆匆祷告,“等乖官赚了钱就把姐姐的尸身赎回来,总不会叫姐姐死无全尸。”

  祷告完,他转身就进了书房,一屁股坐下去,伸手拽过纸笔,大喊一句,“大头,给我磨墨。”
  大头浑身汗毛一竖,总觉得少爷有点神神叨叨的,他虽得单老管家真传,松溪派武当拳法颇有功底,倭刀术也练得形神兼备,可到底还是才十岁出头的孩子,终究还是有点怕鬼的。虽然大白天的,还是觉得书房门口有点阴嗖嗖的,当下缩了缩脑袋,低声祷告道:画扇姐姐,少爷杀你可不能怨少爷,当然,也不怨你,总是那个死鬼段大官人不是东西。

  祷告了几句,那边郑国蕃一叠声叫他,他匆匆作了个揖,转身回书房,熟门熟路,往砚台里面滴了水,拿了墨轻轻研磨起来。
  郑小官把毛笔舔了饱满,拽过纸来,就用楷体写下倩女幽魂四个大字。
  犹豫了下,他攥着笔,心说这笔名叫什么好呢?
  罗森?弄玉?泥人?
  抓了抓头,他想起被沈榜取的表字,凤璋,随即自嘲笑笑,羊脂白玉就羊脂白玉了,随手就跟着写下三个字笔名,玉散人。

  接着,他笔走龙蛇,写下四句诗来: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十四章 德艺双馨仓井老师

  郑国蕃下笔有如神助,这时候,县学庠生的功底就出来了,刷刷刷,七八个字一气呵成,旁边单思南眼眉通挑,早早就拿了另外一支毛笔,舔得墨汁饱饱的,递给自家少爷。
  他接过笔来,思潮如泉涌一般,虽然用的是毛笔,却也笔走龙蛇毫不停顿,主仆二人在书房半个时辰,居然就写出洋洋洒洒两千文出来。
  这两千字写出来,将将写到穷书生宁采臣被一群野狼追赶,后面狼群幽碧的眼珠在黑夜中宛如鬼火,他慌不择路,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挣扎着起来,却是一块石碑,伸手抓起灯笼,灯光照在石碑上。
  [兰若寺]
  三个字似有魔力,轻轻念出,突然就起了一阵风,阴寒透体,十七八只饿狼顿时停下脚步,狼背上硬毛竖起,齐齐发出哀鸣,硬如旗杆的狼尾巴一卷,却是如丧家之犬一般,转身就逃,一瞬间,十七八只饿狼跑得干干净净。
  郑小官长吁一口气,把毛笔搁在砚池上,左手握着右手手腕,轻轻转了几圈,自觉状态真是不错,照着这般写法,七天之内肯定能写好。

  “少爷,这是个词话本子?写的真好,最后这一段,瞧着都觉得一股子凉气从心底往外冒,这兰若寺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对不对?是不是就像说西游里面一般,一会儿就要跳出一个青脸红须、青靛脸、毛皮青似靛、巨口獠牙、口如钢钻、口若血盆、锯牙似凿、齿排铜板、钢牙似插钉、髭须如插箭、焦筋蓝靛手的妖怪出来?”单思南虽然才十一岁,也是茶楼酒座里面的常客,他年岁小,三国什么的不懂,最爱听的就是说西游,水浒里头也要挑三拣四,打得结棍的譬如什么盗生辰纲劫法场之类才听。

  郑小官被他一连串的形容词砸到眼冒金星,扭头看看他,却是大眼睛眨巴眨巴,正等着自家少爷的答案。
  自觉换了自己一下子还真说不出这么多形容词来形容一个妖怪,他拿手在单思南脸上一抹,把手指上沾着的墨汁抹在单思南的嘴唇两侧,正好画两撇胡子,“少爷我写的东西跟你听书听的那些不一样,那些人就是人,妖就是妖……”
  单思南睁大了眼睛,“少爷写的难道人不是人,妖不是妖?”
  郑国蕃被他说的哭笑不得,只得作罢,“去去去,真是鸡同鸭讲,做你的晚饭去,再上楼去瞧瞧我爹。”
  把这个小讨嫌打发走,郑小官伸了个懒腰,伸手拿起笔来,继续往下面写。

  这一写,一直写到深夜,连吃东西都是在书房胡乱吃了一点,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了,他这才放下笔来,在旁边的床上倒头就睡,至于单思南,小孩子贪睡,早就去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