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局——屌丝只能个人的逆袭与绝大多数屌丝的坟墓(越忙越穷的时代)》
第2节

作者: 湘西印象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改革,猪肉价格越高,越是不要命的引进外资,物价翻翻的长,猪肉从以前的不足一元,到后来的三元,七元,直接冲破十元大关了。随之而来的是物资的普遍上涨,包括石油和吃的转基因大豆油。
  猪肉的价格、房子的价格可以是以前的十倍,社会平均工资只比以前翻了一到两倍。所以说,有某些专家拿收入从800块到现在的2400块,翻了3倍作为房价现在是合理的推论,甚至鼓吹不是为穷人盖房子的言论是多么的可笑。
  真正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调高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姑且允许有“温和的通胀”,在月收入800的时候,猪肉为三元一斤,在收入为2400的时候猪肉在五元一斤,老百姓吃同样数量的猪肉,但猪肉在整个收入上的比重比以前要少,余下的钱可以去旅游啊!或者吃两只鸡啊!买台电视和洗衣机啊!买房子啊!也就是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购买更多的东西,那才叫收入提高。

  在物价比工资收入增长速度还要快的情况下,还在吹嘘经济每年10%甚至以上的增长岂不是笑话。
  这里又有一个迷惑人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日子确实比以前好过了,有的人每天都可以吃得起猪肉,还能买个车开开,以前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
  回答这个问题根本不难,因为以前你屁事没干,当然吃不到肉,开不起车,现在你劳动了,劳动当然要有一些回报,不然就是白忙活,只有傻子才会那样干。问题就出来了,问题就在于你现在已经在劳动,而你的劳动所得极其的有限,或者说有一部分该得到的没有给你。其实你现在吃到的猪肉也是你劳动所得的一部分,按照你现在的劳动强度和创造物品的能力可以一天吃两顿甚至三顿肉,现在只给你吃一顿,还有的都被别人占据了,现在还变着法子让你一周吃一次肉,让你欠银行的钱,你必须省吃俭用还钱。

  日期:2012-04-17 11:10:41
  负资产社会与中产阶层的没落
  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外向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强制结汇,并没有带来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反而进一步太高了通胀。
  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就像欧元诞生之前的德意志联邦银行,该行具有强大的独立性,不附庸与德国政府及财政部,首要任务不是刺激经济,而是保持马克在德国国内的币值稳定,即防通胀。德意志联邦银行强势的保证币值的稳定作风往往与政府试图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相矛盾,从而使得德国央行行长与德国总理之间的矛盾相当的尖锐。德国马克的强势和稳定,一度让邻国法国深感不安,被誉为“德国的核武”。

  任何对经济的刺激行为都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就像四万亿,而政府最大的冲动就是印钞,短暂的经济繁荣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支持。一向严谨的德国政府强烈的印钞冲动每次都受到德国央行的强烈抵制。更为戏剧的是,德国财政部官员之前强烈批评德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但当他改任为央行行长以后,强烈的贯彻央行的独立性,与政府交恶不断。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央行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货币在本国的购买力,而我们的央行和银行一道成为疯狂敛财的帮凶和参与者。
  日期:2012-04-17 11:50:39
  我们为什么越加大出口房子越来不起呢?工资总是跑不过通胀?
  这个问题又得回到“改革”和“开放”上来,改革是有必要的,只怕改了一部分人,革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开放是必须的,但开放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路劲和不断的调整,要在改革和开放中不断自强不息,否则全球化就是活生生的掠夺。(在《硬着落里》系统阐述过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只在这样一个循环里:

  在我们大踏步推进开放的时候,政府推出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不管是土地还是税收,只要对方愿意来,几乎到了白送的地步。数以万计的外资从央行换取了人民币,在中国开办企业,投资各行各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到资本的宗主国和世界各地。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和优惠政策的实施,让外资几乎是干着空手套白狼的买卖,而作为引进企业所在地的政府,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拥有了非常强的面子工程,上级领导来市场,也有个观摩的场所,观摩完以后在找个小姐,吃吃喝喝,两不耽误,还创造了GDP。

  而外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销往本国或其他国家,他们投资的人民币却以工资和生产成本的形式留在了中国。市场上突然之间人民币多了,而没有相应的产品作为匹配,自然会带来通胀。这是九十年代通胀产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对于国内外向型经济的企业而言,大量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是 通胀和人民币内不贬值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比如A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往欧美,获得一千万美元,这一千万美元需要到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按照被人为贬值的汇率,一万美元要兑换八千多万人民币,央行给A企业八千多万人民币换取这一千万美元。A企业拿着这八千多万人民币一部分最为盈利要么存进银行,要么去投资房地产,一部分进行再生产。
  有一个B企业是专门做进口汽车生意的,他们需要拿着人民币去央行兑换成美金去通用汽车购买凯迪拉克。他们需要兑换八百万美金,B企业就拿着六千多万人民币换取那八百万美金,央行成功从市场上回笼六千万人民币。
  问题出来了,A企业赚回了一千万美金的外汇,B企业只能用出去八百万,结余的两百万美金就是贸易顺差,而这个两百万美金的贸易顺差制造的一千六百多万人民币就留在了国内市场上流通着。

  就出现了贸易越是顺差,市场上的人民币就越多,越多就越通胀。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林林种种的原因,(比如阶层固化,比如无数种剥削和掠夺)造成劳动者的工资没有明显的上涨,或者说是上涨缓慢,不能与通货膨胀的幅度相匹配。所以说,即便你非常的辛劳,还是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在这其中什么出口退税之类的,确实可以提高中国出口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却以国内的通胀作为代价的。顾此失彼而已。
  同时我们又看到,B企业进口的高档汽车普通百姓是买不起的,只有既得利益集团和企业的老板买得起。我们也看到,在对外贸易顺风顺水的那些年,也是房价和通胀蓬勃的那几年。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沿海发达地区房价疯长的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货币的传导效应,物价上涨要延缓一段时间,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
  也就可以解释,为何进口的高档东西,优质的东西其实跟老百姓真的无关,而通胀却如影随形了。

  日期:2012-04-17 14:19:0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