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02 10:13:11
金融战争下的中国房市
从宏观层面分析,高企的房价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这是代表着金融霸权的华尔街所乐见的结果。因为中国高速发展的30年,恰恰是美国依赖中国廉价劳动力充分享受的30年。当强大的中国要与金融霸权争能源争利润的时候,围追堵截便开始了。
中国目前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大块:房地产、消费和出口。我们先来谈谈房地产。现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土地都拍出了天价,华尔街投资银行、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国有企业手中集聚的资金也流入了房市,使中国的流动性风险升高。如果政府不对土地价格加以控制,那么等哪天房地产市场占整个国家财富的50%、60%,乃至70%以上,无论是对国家的市政建设,还是对住宅建设,或是对企业扩大再生产来说,成本都太高。到那时,谁还愿意发展生产?人们干脆用在土地上投机赚来的大把钱进口商品度日算了,而依赖进口的结果可能就像几百年前的西班牙所面临的——国家整体经济衰退、恶化。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全国空置商品房的面积达133亿平方米,再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的竣工量,空置房面积已然逼近2亿平方米,按全国每平方米3 000元的平均房价计算,这么多空置房所占压的资金将高达6 000亿元。
空置商品房这么多,占用资金金额那么大,可推土机却还在继续开动。因为其利润高,所以谁都不想放弃这一市场。在像北京、上海和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一套房子的价格动不动达到200万元或300万元,与普通百姓的收入相比,房价可谓高得离谱。很多已经购置了高价房的白领、金领,白天开着高档的轿车去办公楼,晚上再开着车去干第二份工作,挣些微薄的收入去养房子,消耗了宝贵的体力、精力。这进一步说明,毕竟,购房欲望是要靠收入来支撑的。
目前,就算中国的房价下降60%或70%,房子与当地百姓也毫不相干,他们照样买不起房。再考虑到教育和医疗费用这两大块支出,买房就更成奢望了。这就预示着如果空置房销售不出去,中国的房产投资势必大幅减少。但由于金融海啸,银行便降低利率,创造宽松的信贷条件。而一旦百姓无力偿还房贷,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就将堆积如山——美国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这里牵扯到一个专用术语——“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这是造成无止境的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
日期:2010-08-02 10:14:39
“道德风险”这一说法原先是用在保险业的。房主在购买房子的同时也向保险公司购买火灾保险,假如哪一天房子发生灾难性火灾,他就可以就房产的损失向保险公司索取全额赔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生火灾时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这套房子的价值已经低于当初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房子降价了,而保险公司却要支付比当前房价高的保险赔偿金,这就产生了道德风险。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银行放贷也产生了道德风险。
大家对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并不陌生。15世纪的威尼斯有一位正直的商人安东尼奥,他与放高利贷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对立。某日,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的婚事向夏洛克借债。然而由于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从不收取利息,这就挡住了夏洛克的财路。为了报复,夏洛克借款给安东尼奥并佯装不收利息,但若发生逾期不还的情况,夏洛克则要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其目的是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不巧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他因资金周转不灵而无力偿还贷款,被夏洛克告上法庭。当然,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夏洛克的阴谋破产了,其最后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失去全部的财产。
尽管莎士比亚憎恨放高利贷的商人,但如果借贷就要有抵押物,历来如此,并且这是得到法律保障的。放贷者通常会给借款人设置用款方面的限制,借款人有时也不得不将自己大量的金钱用于同一个用途,为的是给放贷者一个很好的理由——避免亏损。但有时放贷者似乎忘记了这些借贷原则,借出大量的资金(比如次贷)。这些放贷规则遭破坏的重要原因,就是道德风险在作怪:现在是纳税人,而不是银行担负放贷带来的亏损。
日期:2010-08-02 10:15:53
由于全球各国都在学习美国,提倡信贷消费模式,因此各国银行放松信贷条件,特别是对个人购房者采取宽松的信贷政策,从而严重扭曲了房屋的供求关系,使房地产泡沫不断增大,等大到一定的程度时,泡沫破灭,殃及实体经济,政府则必然出手相救。为了刺激经济,使之重新反弹,银行不得不降低利率,目前美国的低利率救市政策就促使投机者从银行借入美元,并将其投到回报率更高和产生回报更快的国家,如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市场,使得那些国家的股票、房地产等资产泡沫膨胀,等泡沫破灭之后,经济会再次陷入危机。世界经济便进入无限的死循环(infinitive loop)之中。可以这样说,只要信贷消费模式继续存在,房价就不会触底,而只会是带来一次紧接着一次的金融危机,但受害的却永远是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普通大众。
中国人的确富有了,手中握有大把的钱。人们通常都说“有钱就是爷”,这话说得没错,有了钱,什么东西买不到?掌握主动权的就应该是既有钱,又有需求的购买方。但是,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舞台上,发展房地产所需要的钢铁的定价权,却牢牢地掌握在华尔街手上,如果哪个买方甘愿被人盘剥,那我们也无话可说。而最严峻的考验是过度发展房地产业将导致大量的可耕地被侵占。这正好又撞到金融霸权的枪口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其成就是非常惊人的。但高增长率的数字背后,是大量耕地被占用的代价。统计数字显示,自1996年以来,中国耕地面积锐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耕地面积为1218亿公顷,比仅仅一年前的2005年年底减少307万公顷。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你只要驱车行驶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就会发现路边的高尔夫球场一个接一个,可见全国上下呈现的是一片房地产开发热。
日期:2010-08-02 10:17:35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仅仅占有全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0106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什么叫“江山社稷”?我们可以将“社”理解为土,将“稷”理解为谷,也就是说,有土地用来种粮食,人类才能形成种族群体,进而融合成统一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经历的社会大动荡、民族大灾难,其根源不外乎两条:其一是土地所有者集中于富豪阶层,使种粮食的人享用不到粮食;其二是战乱或灾荒使所有人都得不到粮食。而“太平盛世”则能够让种粮食的人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只有正确处理“社”与“稷”的关系,我们才能做到保人民、保环境、保安宁、保民族繁衍和保国家昌盛。
如果国家现在不正视这一问题,那么到了若干年后的将来,中国所需的粮食就有可能依赖进口,而粮食的定价权也不在中国手上,因为粮食是大宗商品,其定价权又是由华尔街掌控的。自2006年9月开始,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飙升。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统计资料,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上涨了近1/3,创184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小麦价格飞涨1120%,玉米价格猛增473%,大米价格上扬31%。中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中国过度发展房地产业,过度占用稀少的耕地,那么到时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将比美国更大,而众多像高盛、摩根士丹利那样的金融机构在劫掠巨额财富之后会全身而退,而被炒高的房价将使最后进场的中国百姓被垫在财富金字塔底部,他们买一套房要花费三代人的积蓄。到那时,中国所需的粮食要依赖进口,它还要被这群恶狼再撕咬一番,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就将被榨干,那真是前功尽弃。我们怎能甘愿任人宰割?
日期:2010-08-02 10:18:57
说到头,中国该怎么办?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鉴于国内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状况,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纽约曼哈顿的经验,通过征收较高的房地产税来向租房者提供补贴,限制租金增长幅度,使其每年的增长率不超过通胀率;第二,中国可以学习新加坡的做法,由政府建造经济适用房,改善经济特困家庭的住房条件;第三,中国应坚决抑制在房地产市场中投机以攫取暴利的行为,使房价软着陆;第四,中国应引导地方政府不过度依赖GDP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后面的章节将着重谈这一点)。同时,影视节目应避免渲染豪华住宅,媒体应多多宣传西方国际大都市的真实住房状况,当国人了解到在海外,就算是百万富翁也和他们一样租房住时,他们大概会释然:一辈子租房又何妨?是否拥有房子,并不是衡量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
由于房屋是普通百姓购买的最大宗商品,绝大多数家庭如不向银行贷款就买不了房子,因此在宽松的信贷环境下,房地产市场成了金融霸权捞钱的最佳平台。
也正是因为这一信贷消费模式严重扭曲了供求关系(只要有购房意愿,谁都能获得房贷),所以房价越炒越高,泡沫不断变大。或许人们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房价飞涨的地区,房租并不随之上涨,有时甚至下跌。这是因为房租不能以借贷的形式,而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房租所反映的,才是百姓在房子这一商品上的真正承受力,以及真正的供求关系。比如前面提到的杭州房价的例子,原本一套公寓的售价为12万元,可10年一过,售价变成了70万元。另外,如果将其出租,那么每月的房租在10年前是600元,目前则徘徊在800元上下,房租的增长率比通胀率还低,等于10年下来房租不涨反跌。
就是这种宽松信贷条件下的消费模式,表面上给百姓带来了提前拥有房子的实惠,但实际上反而让百姓花了更多冤枉钱。因为房价越高,购房者从银行贷款的数目就越大,他们还的利息也就越多。而一旦购房者还不起房贷,银行就索性将房产一并收回,一夜之间便使他们流落街头。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是金融霸权捞钱的最佳平台,泡沫越大,其捞得越多。这就是华尔街开创的现代炼金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