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暗桩”揭秘:金融让谁富有?》
第6节

作者: 一骑绝尘8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7-29 09:59:28

  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手
  华尔街利用人性中固有的贪婪和盲从,独创了信贷消费、提前消费的模式。年景好的时候,银行以降低利息为诱饵,诱使人们贷款购房,享受“美国老太太”式的生活,但这无疑也给购房者埋下一颗定时丨炸丨弹。等房地产市场火了,泡沫被吹大,进场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而形成债务金字塔,银行此时便立刻调高利率。这时,房屋就是“人质”,银行的5年期、10年期贷款利率一调高,人们便被迫降低生活水准,偿还因为加息而增加的欠款,由此,房地产市场泡沫被刺破。一旦你不幸丢了工作,还不起按揭贷款,银行就可以上门赤裸裸地夺走你的财产,因为错在你,谁叫你欠钱不还?它们的抢夺行为因此显得名正言顺。华尔街模式崇尚的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总是王,最底层的大众只能沦为被压迫者。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何为爱国,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用拿破仑这句名言来形容华尔街人士,是再也贴切不过的了,他们在国内外大小财富通吃,掠夺完美国民众的财富之后,再转而吞噬中国百姓的财富,就像食人鱼,非常残暴。
  在2003年,美国10年期债券的回报低于35%,创了历史新低;长期债券的回报也不理想;企业债券和房屋抵押债券虽有较高的回报,但个人并不能轻易地直接拥有这些回报,所以近半数美国人不买任何股票。而房价每年只涨不跌,人们坚信拥有房屋比拥有股票更有利可图。
  在那段疯狂的时期,几乎每个人都能从贷款机构获得房贷,即使借款人的信贷记录略有瑕疵也无碍,因此房市中的投机行为猖獗。比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以及东海岸地区和西部的山区,如果你为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公寓付的首付款为1万美元或者零,3个月后你以22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那么在扣除5 000美元的各种费用支出后,你在3个月间转手就获利2万美元。这是什么样的利润?是400%的利润啊!

日期:2010-07-29 10:01:27

  马克思说过,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人们敢于冒获绞刑的风险。逐利是资本的本性,面对高于300%的利润,投机客没有理由不进场。
  各大银行和房贷机构也都争相抢夺这一市场,它们把购房贷款申请人分为两个等级:其一是信用度高、有固定收入的群体,银行对其提供低息贷款,并锁定利率,他们因而享受优级贷款;其二是信用度低、偿还能力差的借款人,也就是穷人,他们此时也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但利率就高出2~3个百分点,并且不能锁定,必须随着市场利率的上扬而上升,属于次级贷款。所以这似乎是两全其美、令各方皆大欢喜的买卖。

  面对超低的利率、一路飙升的房价,并且不需担保、不需首付,不买房子的人绝对是白痴。不但“穷人”买了第一套房,就连有房子住的“富人”也开始在第二套、第三套房子上进行投机。进入房市的人越来越多,财富金字塔的底部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商品社会里,房屋是最大、最有利可图的商品。既然房子是商品,它就一定符合商品的价值规律。我们应该据此评估一个地区的房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泡沫,从而尽量控制房价,避免由于房价下跌而引发经济衰退。但任何资产——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子的价值,都是根据众多购买者对未来回报的预测而定的,谁又能说那些购买者的预测是错误的呢?然而,在2005年却有这方面的迹象显现了:巨大的房屋销售量和人们极易通过买卖房屋轻松赚到的钱!

日期:2010-07-29 10:02:58

  那时的人,要么顾着眼皮子底下的利润,要么拼了命去追赶购房的快车,绝对不想被车上的人挤在门外。那些传统的预测泡沫的理论,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的确,在房市景气的年月,我们听说了无数个房价翻番的幸运者的故事。但是房价不会永远上涨,单从理财的角度看,很多时候买房并不比租房划算。拥有房产的成本,与出售房子的价格紧密相关。如果在很长的时间内,房价上涨的速度超过租金的增速,那么租房对许多人来说就是成本更低的选择,这样一对比,房价显然就被高估了。而租金是真正能够体现供求关系的。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在当今的信贷消费模式下,无论是作为中介的房屋管理公司,还是自己打理房屋出租事务的房东,都不会允许房客以信贷方式来支付房租。假如房租过高,房客在衡量自身的经济状况后,就不可能向房东租赁房子(房东也会调查潜在租客的经济背景)。所以,计算房价与租金之比是古老的测试房价中是否存在泡沫的方法,一般情况下,10~15的比值范围是合理的。另一种方法是计算房价和收入之比,也就是某地的平均房价和当地居民的平均年收入之比,一般情况下,3~5的比值范围是合理的,比值超过6就很离谱了。写到这儿,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泡沫。

  1997年,我第一次回国探亲,感受到国内最大的变化就是商品房多起来了,老百姓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了。那时上海有几栋香港开发商建造的高层公寓,每套售价大约为100万元,而每年的租金在10万元左右,10年的租金便足够买一套公寓了。而无论是这样的售价还是租金,对于当时国内的普通百姓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日期:2010-07-29 10:05:46

  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年来国内的房价像火箭般蹿升,在当年上海的豪华公寓所处的地段,2008年的房价涨到5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一套价格上千万元的豪宅的格局为三房两厅两卫,并且家具电器齐全,考虑到10年前的行情,其租金也该同步增长,达到每年100万元也是合理的。令我吃惊的是其月租金居然只有7 500元,长期租住的租户还可以享受打折!至于房市是否有泡沫,即使我不说,你们也该算出来了。想想看,价格上千万元的豪宅如果用来出租,那么一年的租金还不到9万元,即使你把用来买房的钱存进银行吃利息,每年至少也有20万元利息,足够支付租金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房市泡沫吹得越大,在价格低位进场的投机客抛售房产后所得的利润也越高。可谁能抄到底,谁能保证在价格最高点抛售呢?请放心,低买高卖的,绝不可能是广大盲从的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往往是看着人家捞到钱,然而等自己一脚踏进去,不摔个体无完肤都算是轻的。这里先讲一个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故事:200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说:“深圳房价肯定要涨,如果一年以后深圳房价不涨的话,我向深圳人民道歉。”作为深圳市民的地产评论人士“牛刀”出面应战。牛刀表示,2008年,深圳房价不会涨。于是在徐滇庆与牛刀之间设下了一场赌局。一年之后,徐滇庆教授向深圳市民道歉了!房价的确如牛刀所言,没有涨。

  然而,如果这场赌局晚发生一年,徐滇庆教授就不用道歉了——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在2009年飙升。为什么?这“多亏”了美国的金融海啸。因为金融海啸,美国的需求减少,而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这样一来,中国拿不到订单了;出于无奈,中国政府只得向房地产企业大量放贷,把原本打算用来调整房价的政策收回了,期望依靠房地产市场来弥补出口方面的损失。也正因为金融海啸,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大量热钱撤出美国和其他受灾国家,全都涌进中国。这下好了,中国百姓买一套房子,需要动用祖孙三代的积蓄。有一则新闻说,南京有个年轻人为了买房,非但要父母拿出所有存款,还逼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掏空所有的养老金,说是没有自住房就不能结婚,不结婚就要断子绝孙。这真是可叹、可悲!

  由上述打赌的故事引出的百姓购房难问题充分说明了一点,舆论,特别是欧美著名“专家”、“学者”的意见,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房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房价飙升最关键的推动因素,可以说是华尔街移钱大法般的“神奇”力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