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最近这30年,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泡沫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继南美、东南亚和日本被霸权资本狠捞了一大票之后,单单这10年中,我们又经历了无数的大小泡沫,其中巨型的泡沫就有过两次:一次是互联网泡沫,另一次就是次级抵押贷款(简称次贷)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每一个泡沫的起因都颇类似,结局也相同,人们跟随泡沫追涨杀跌,结果却深受其害。
日期:2010-07-26 10:58:28
吹大泡沫总要有个说法,最典型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当经济快速发展时,人们的想象力被激发,那些与新技术相关的标的物会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令泡沫被吹大,例如100多年前的铁路股,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高科技股。
第二,泡沫的形成与人们的必需品息息相关。譬如人们坚信,对房子的刚性需求永远存在,所以房价可以只涨不跌。当房地产市场被媒体炒热后,急功近利的银行进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没有流动性却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包装成“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之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于是,担保债务凭证(CDO)就产生了。正是一次次(利用金融杠杆实现的)资产证券化,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不良资产。
因此,华尔街提倡的信贷消费模式,是金融危机的万恶之源,它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人们只要有购房意愿,就能贷到房款,使房价越炒越高,泡沫不断变大,等大到一定的程度,泡沫就会破灭并殃及实体经济,从而使得失业率跟着攀升;失业潮冲击的对象不分贫富,不光是次贷会引发危机,就连中产阶层的“优级”房贷也照样可能引发危机。因为信贷消费的本质是将未来的钱拿到今天来消费,而房价越高,消费者贷款的数目就越大,要还的利息也就越多。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是金融霸权捞钱的最佳平台——房地产泡沫越大,其捞得越多。
这就是华尔街“金融化”的魅力,它能利用资产泡沫掠夺财富,无怪会羡煞旁人了。可归根结底,这是华尔街变相的侵略行径。华尔街如此猖獗地劫掠财富,完全是近30年来,美国政府作为监管角色的功能丧失所导致的。美国放松金融管制的国策始于里根政府,并伴随着寻求保守的传统价值观和恢复自由市场的口号,因此被称为“里根革命”。这一“革命”之举又被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进一步推向了高丨潮丨。
华尔街放松了管制,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大海被冒险家和武装船队统治的时代。想当年,一些国家的国王授予海盗豁免权,以换取应得的一份战利品。实际上“冒险家”是海盗的另一个饱含色彩的名字,他们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为寻求个人财富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就像华尔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表现“自由市场”这一资本主义最完美的形式一样;“武装船队”就是现在的华尔街银行,而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经纪人和投机者就是当今的冒险家,经济是他们的海洋,上市公司是为他们掠夺财富服务的船只,外表华丽的金融体系是他们进行掠夺的武器,而国家则变成了他们的奴仆和监护人。
日期:2010-07-26 11:04:12
被“绑架”的中国
过度“金融化”对全球的危害,令华尔街成了众矢之的,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华尔街人士岂是等闲之辈?为了掩人耳目并将以往的游戏玩下去,继续通过“金融化”掠夺中国及他国财富,他们把中国当成了替罪羔羊。
近年来,西方媒体与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宣称: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将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大量倾销到欧美市场上,由此造成欧美国家的巨额贸易逆差,从而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这种论点乍一看颇为可笑,不过却引人深思。他们无非希望中国的国门再开得大一点,最好连门框都拆掉——把人民币送到华尔街去自由兑换,使西方国家攫取中国财富之路更加便捷。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
金融危机源于次贷,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泡沫的破裂而产生的。投资者之所以会追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因为全球的资金涌入美国,造成资金泛滥,实体经济无法吸收。于是,美国金融机构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将闲散资金贷给不同群体,不然的话,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将出现亏损。而土地和住房贷款是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喜欢,也最安全的贷款模式。在剩余资金如此充足的情况下,银行必须降低住房贷款的审核条件,以便使更多的普通人有“能力”借贷,而银行得以发行更多货币。
从根本上说,美国政府确实发行了过量的货币,但这不是美国政府的初衷,为了减少美元发行量,美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全球贸易谈判,特别是针对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的谈判。近10年来,中国的剩余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目标就是赚取美元,而人民币汇率极大地限制了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和美元在中国流通。由于美元不能在中国自由流通,中国政府只能大量发行人民币。这就造成一个扭曲的现象:人民币在中国国内贬值,在国外升值。同时,由于中国的货币流通体系使其赚取的大量美元无法被带回中国,这部分美元就只能留在美国被存储起来。再加之中国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投资经理,无法用这数万亿美元进行长期投资,也无能力进行海外投资,因此其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这些庞大的外汇储备投放在华尔街金融机构中,用来进行短期投资交易,以便随时兑现。中国向美国输出世界上质量最好、成本最低的产品,但同时又使大量的资金重返华尔街金融市场,以美元储备资金的形式流入美国,这势必导致美国境内投资品种的扩张与发展,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然后触发实体经济的危机……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本书将揭示华尔街如何长年累月地处心积虑,通过其“御用”经济学家极力鼓吹信贷消费、自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利用各类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打造了一个极其脆弱的金融体系,不仅用庞氏骗局拖垮了美国经济,更是绑架了全世界的经济。
日期:2010-07-26 11:06:27
事实上,在美元被当做国际货币的经济格局之下,中国将大量的商品和廉价劳务出售给美国并得到美国印制的美元,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无论按照什么样的理论和原则,得到美元的中国可以,也应当在美国购买美国商品和劳务,以完成真正的交易,得到国际贸易带来的益处,构造实实在在的自由往来的国际贸易。
但是,号称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支柱的美国,就是以种种理由不准中国购买自己想买的商品。美国对待中国买家的态度是:自然资源不卖、高科技不卖、工商企业不卖,很小比例的银行股份也不卖。在美国以越来越大的规模享有中国商品和廉价劳务的同时,中国的美元储备正大量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的快速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不是中国政府的初衷——这并不是其主动出击取得的结果,而是其“被迫”面对的。
为了减少中国大量增加的美元储备对未来美国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巨大冲击,美国一方面加大美国国债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使中国的大量美元储备不得不转变为“美国国债资产”,并使中国政府从心理上认为“美国国债是安全的”,在保持美元储备稳定性的同时,与美国政府一起,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美国经济的风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