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12节作者:
木棉小树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产生一个问题:尽管日本的泡沫破灭了,并且泡沫的破灭也确实会带来很严重的后遗症,但无论如何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外控制了许多资源,在国内拥有大量的资金。为什么不重新靠内需来推动经济的复苏呢?何至于20年后还要被邻国的主流媒体们幸灾乐祸冷嘲热讽地搞什么“日本泡沫破灭20周年祭”?
为了寻找答案我花了很长时间寻找权威的资料,但是,我没有找到能够令我满意的解释。于是我又就我手里现有的数据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我终于发现了问题。请大家看本部分的第二张图,就是日本GDP增长和资本形成率(投资率)那张图。我发现根据日本GDP增长率和投资率的相关性可以把整个期间分为三个阶段:
1.1961年-1972年:本阶段二者的相关性很高。
2.1973年-1993年:本阶段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明显下降。
3.1994年-2003年:本阶段二者的相关性很高。
然后请大家再看本部分的第三张图,就是外贸依存度那张图,我仍然按照上面的时间段来划分,看看能否找出关联。
1.1961年-1972年:外贸依存度十分平缓。
2.1973年-1993年:外贸依存度明显提高,但波动很大。
3.1994年-2003年:外贸依存度一直呈上升态势,超过上一阶段。
再看日本的投资率图就是本部分的第四张图,投资率在60年代一直是最高水平,但1973年前后开始逐年下降。
我把上述分析结合起来,得到如下判断:
首先,在GDP和投资率二者的增长同步变动的1961年到1972年这段时间,外贸依存度几乎没有波动,这说明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联度很高,也就是说,投资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消费。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投资、消费和GDP的增长是良性的循环。恰恰在这段时间,日本P民们过着最幸福的生活。
其次,在第二个阶段就是1973年到1993年期间,GDP的增长和投资率的增长相关度明显下降,同时外贸依存度明显提高但波动幅度很大。这说明投资主体明显“移情别恋”,资源开始向进出口方向倾斜,进出口的波动对GDP的影响比较大,但消费的作用仍然明显,因此导致投资和GDP的关联度下降。原有的“投资-消费-GDP增长”的良性循环开始被破坏。
最后,在第三阶段即1994年到2003年,投资率和GDP增长的相关性明显提高,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状态,外贸依存度快速回升和提高。这说明投资完全倾向了进出口,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出口而不是为了消费,资源配置方向完全改变。
如果是这样,那么,日本的经济导向和模式在泡沫破灭之后根本就没有改变,净出口率仍然过高,外汇储备仍然在继续增加,流通的货币也一直在增加。而且投资导向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加。
再来看看数据是否能够证实这个推理。
日本自1978年到2005年的平均净出口率是1.6%!据新华社2009年12月8日电,日本财务省在前一天公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11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比上月增加169.43亿美元,达到1.0737万亿美元,连续第5个月增加并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再请看本部分的第四张图,日本的M2占GDP的比例从1970年一直到2002年一直在增加,从来就没有减少过,并且2002年M2是GDP的1.3倍。日本的失业率,多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见下图)。
资料来源:朱民、陈卫东等.反通货紧缩:政策选择和滞胀风险――历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1年第1期。
由此我得出结论: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仍然寄希望于通过进出口而不是内需来恢复经济增长,是日本至今未能恢复元气的根本原因。日本啊日本,难道你忘记了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消费-投资-经济增长”的理想循环?难道真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由此我也得到一个启发:在哪里跌倒,不一定非要在哪里爬起。可以先往后退一退,再爬起来。
日期:2010-04-10 23:23:09
小结
至此,对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完毕。这个过程我分析得极为痛苦。首先搜集20年前甚至40年前的资料十分困难。其次,鉴于对日本泡沫经济的文章多如牛毛,而且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著书立作,我开始想用“权威”的资料来说明问题。但是无论我怎样努力我都无法把“权威”资料组织到一起。说实话我也从他们的资料里也找不到我心仪的东西。最后我大着胆子抛开所有的资料,单纯地着数据仍然用我自己的逻辑去分析的时候,我发现这些数据居然变得有规律起来。然后思路才豁然开朗。我的结论可能与很多专家学者的结论大相径庭,好在我不是专家,不怕笑话。但我诚恳地请大家指正,帮助我改进这一部分。
对于日本经济我小结如下:
1.“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日本国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基础。如果没有这个计划,是不会有之后的经济奇迹。所以,发展经济的前提就是得先让国民有钱,这是经济循环的起点。
2.技术进步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个技术进步必须也一定是由日本的教育投入来奠定基础。日本国因此在经济起飞阶段以很低的外贸依存度和不超过经验水平的投资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依靠技术进步平安度过1971年的升值和石油危机,并在第二次的石油危机中拔剑四顾,笑傲江湖。
3.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十分明显。关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日本学者Nakamura在他的《战后日本经济》中指出,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出口,而是投资。从1952年到1970年,日本私人投资的数字增长超过10倍。
4.内需就象老婆,虽然时间长了,你很可能会有左手握右手的感觉,但如果你移情别恋闹离婚,你就会发现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危机乃至事业危机。外需就象情人,你可以有,但一定要坚持“家里红旗不倒”的原则。
5.成也“内需”败也“内需”,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就莫怪他人为日本国“周年祭”了。
日期:2010-4-11 15:29:00
昨天有个兄弟说让我了解一下德国,我觉得很有必要,现在补上。
第二部分附:都属于“轴心国”,搞经济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在对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结束之后,在大家的提醒下,我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德国经济为什么没有过象日本一样一泄千里?要知道,作为二战时日本的盟友,前西德到了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政府手里的外汇储备不断飚升。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升值压力。但为什么德国经济这么多年来蒸蒸日上,四平八稳?我们看看德国是怎么做的。
1.主动缓慢持续升值。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固定汇率制度瓦解。当年3月1日,德国正式决定马克对美元自由浮动,进入浮动汇率时代。马克都保持升值状态。到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到1.5比1,持续升值达2.7倍。这与同时期日元的升值幅度不相上下。同一时期,德国出口稳定,贸易顺差连年扩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