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11节作者:
木棉小树 另外,1985年发行了二战以来的首个无抵押普通债券。同年国内成立了三家评级机构,他们的评级行动支持了无抵押债券的发行。因此,公司债券一级市场大幅扩张。公司债券的平均年发行量从1975-1980年的2万亿日元翻了两倍到1985年的6万亿日元,并在1989年创下了至今仍未打破的 19.6万亿日元的最高记录。地狱之门早已打开。
由此我又得出结论,日本政府该出手从流通中拿回一部分钱的时候没有出手,或者说出了一半,又缩回去了。
我找到了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田谷祯三先生2007 年3 月14 日在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和深圳市外事办公室主办、综合开发研究院承办的“中日经济热点问题演讲会”上专题演讲的整理稿。他认为的日本泡沫崩溃的路线图是这样的: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升值压力-升值-经济不景气-降息+金融管制放松-企业大举融资-土地、股市泡沫-“砰”。
哇,这位专家路线图的起点居然和我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我飘飘然了。但等我把这个路线图仔细看完,我,汗ing……
日期:2010-04-10 16:27:47
5.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汇率
在对日本经济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国家的钱对另一个国家的钱在几年内能够升值三倍?假如之前的汇率是合理的,那么升值相当于价格管制,而价格管制下一定会出现“黑市”。但是“黑市”并没有出现,那么,日元升值之前的价值一定是被低估了。
我们来看一下日元升值的过程。首先日本在战后一直实行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到了1971年,由于美国放弃了盯住黄金的货币定价体系,并籍此压迫“七国集团”的其他六个小兄弟对美元升值,然后日元就升值了16.88%,由原来的1:350升值到1:308,并允许其上下浮动2.25%。但这次升值挟裹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威力,居然对日本经济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其经济景气在1972年1-3月期间达到谷底后很快开始回升。1972年日本出口的增长率仍保持在19%的水平,贸易顺差达到51亿美元。日本在此期间吸取了石油危机的教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开发新能源,企业开展瘦身运动,终于克服了石油危机,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高丨潮丨。据原兴业银行的调查,在1973年以后的10年中,日本实际GNP增长47%,而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只增长了17%,单位GNP的石油消耗量下降了一半。也就是说,日本通过技术进步的手段抵消了这次升值所带来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1985年之后的升值影响不能再次通过技术进步来消除呢?我觉得在逻辑上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已经和美国十分接近甚至于超越了。既然如此,那这个汇率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了市场规律的。当然,如果日本不是由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那么大的话,可能这个过程会推迟一些。
假如日本从1971年就开始逐步升值;假如日本开始采用加息等手段把市场的钱拿回来一些……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这个小弟终于惹怒了“山姆大叔”,“多米诺骨牌”自此倒塌,经济局面每况愈下,一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
由此,我又得出结论: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我还得出个结论:如果你是小弟,不可以赚老大的钱。即使赚了老大的钱,也不能上老大的地盘上又买房子又置地。否则老大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我小结如下:
1.技术进步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个技术进步一定是由日本的教育投入来奠定基础。
2.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十分明显,但这个过程到达一定阶段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将越来越小。
3.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过于依赖进出口,尤其是出口不能超过进口太多。
(第二部分完)
日期:2010-04-10 22:44:23
6.日本P民们六七十年代的幸福生活
我前面分析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基本环节,但我很想知道日本的P民们在他们的经济奇迹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首先,根据我在第一节的数据,日本在1952年到2000年的近半个世纪中,其消费率始终在60%以上。48年的变动只有3.68%。因此我们首先得知日本的P民比较能花钱。虽然不象米国人民那样“败家”,但至少不寒酸抠门。
其次,我查找了日本在60年代的储蓄率,我发现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的储蓄率一直稳步上升,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国民收入统计数据,在1960年,储蓄率为17.4%,1965年为18.5%,1970年为20.3%。由此我们得知:第一,日本的P民们的存款在60年代中一直在增加并且消费也不低;第二,鉴于1952年到1973年间日本的平均消费率为65.94%,我们可以据此推断日本P民们在“蛋糕”分割结构中的比例较大,并且在此期间这个切割比例没有变化。
难道说日本当时的P民们真的有钱吗?我在我收集的资料中无意中发现一个叫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立即来了兴趣。其相关情况如下: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短短10年中,普通人的收入真的翻了超过一番,从1960年到1973年,日本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失业率也保持在1.1%-1.3%的低水平。日本经济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一书中指出:日本的这种高速增长时期以前和以后相比,国民生活方式、社会形象、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日本列岛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像换了个国家似的(哇,原来人有了钱会发生很大改变的)。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是这样做的:
1.引入“最低工资制”,同时扩展了社会保障计划,完善养老保险金,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希望以此消除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
2.增加公共投资。从1961年开始公路建设五年计划、国有铁路的柴油机化和复线化,60年代初日本政府公共开支平均每年增加25%左右。
3.减税。从1961年开始,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同时降低利息、扶植公债和公司债的债券市场。
4.增加农业者收入。池田内阁1961年制定了《农业基本法》,目的是使农民达到从事其他产业者的生活水平。
5.大力扶持中小企业。196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中小企业的设备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以便提高它们的劳动生产率。
通过这些措施,日本实现了国民财富增加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1955年日本国民财富总额为20.2970万亿日元,1970年增加到160.5450万亿日元,增长了约8倍。而国民生活和社会文化各项指标全面提高,如各种家庭耐用消费品彩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热水器、立体声音响等等普及率甚至达到90%以上,日本人均报纸消费量比美国还要高。日本人成为了亚洲人中衣食住行水平最高的。教育的普及率提高也非常迅速,高中升学率1960年到1975年从57.7%上升为91.1%,大学升学率也从10.3%上升为34.2%,日本摇身一变成为高学历社会。(资料来源:《新京报》,2008年7月11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造就日本黄金时代》,作者马晶)
看来日本的P民们在六、七年代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不禁有些羡慕了。
日期:2010-04-10 23:07:47
7.曾经沧海难为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