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41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扈氏便是其中之一。
  夏启成为天下之主后,决定在钧台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届时召集天下所有部落首领到此,以恭贺自己即位。
  钧台就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南,也就是在当时夏都阳翟附近,后世称这次宴会为“钧台之享”,虽然没有文献详细介绍,但是我们也能想象到这次宴会的宏大规模。
  然而对于这次天下部落首领的大集会,有扈氏却拒不参见,这明摆着就是要跟夏启对着干。
  有扈氏的出身至今无从考证,且地望也有多种说法,至少有陕西户县、河南原武、河南原阳西南三地之说。

  有扈氏的叛逆让夏启暴怒,这不是摆明了要带个坏头吗?不把这种苗头压下去,以后队伍怎么带?
  出于这样的考虑,夏启决定御驾亲征,他召集姒姓十二氏族里的其他十一族,以及支持他的其他部落一起出兵,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之众,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有扈氏杀来。
  要说这有扈氏也确实是块硬骨头,见大军压境愣是不怂,全部落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最终双方在甘地摆开了阵势,形成了对峙局面。
  对于这甘地为现在的何处,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说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亭镇一带,有说在户县甘河乡一带,还有说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部的,总之莫衷一是。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甘地一战对于夏启来说不容有失,这是树立威信的一战,万一战败,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联盟可能就此瓦解。
  因此他在战前,在六万之众面前,庄重地进行了誓师,并作了一篇名曰《甘誓》的誓辞。
  只见夏启放声道:“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命数,命我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凡是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车右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御者不能使车马阵列整齐,这些都是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将在社神面前杀掉他,并将他们的家眷收为奴婢!”
  对于战前的誓词,没有必要啰嗦,就应该像夏启一样语气强硬,内容掷地有声,表明奖惩的措施,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夏启应该说还是受到绝大多数部族的拥护的,在人数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虽然有扈氏组织了坚决而有效的抵抗,但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最终败下阵来。

  日期:2022-11-04 20:21:26
  (续上)
  这次的胜利,实际上也代表当时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从此家天下开始。
  然而夏启灭有扈,后世并非全都偏向于夏启,《淮南子·齐俗》中就曾说“昔有扈氏为义而亡”,也就是说有扈氏的反抗是正义的,是该受到提倡的。
  东汉末年的学者高诱曾作注释说:“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
  由此可见,这事夏启做得的确不够光彩,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就把对自己有意见的亲戚置之死地,这怎么看都是心狠手辣之徒才能做出来的事。

  然而后世也有替夏启洗白的,在《吕氏春秋·先己》中介绍:“夏后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可是再怎么洗,也掩盖不了夏启对权力渴望的形象,跟伯益争天子之位,用武力打击异己,这些无不是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作怪,夏启也自然成为了一个饱受后世争议之人。
  但不管怎么说,夏启获得了天下,他成为了新建立的夏朝的首任君王。
  对于“伯”这个称号,夏启总感觉听起来不够有威慑力,无法代表天下共主这个身份,于是他绞尽脑汁,最后从“夏后”中单取出了“后”这个字,以此表示最高统治权力。
  “后”字从象形文字方面来看,是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形象,显然这是母系社会的遗风余韵。
  但是这一点不影响夏启对“后”这个字的喜欢,自此之后,夏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称“后”,夏启就是“夏后启”。

  日期:2022-11-05 08:22:11
  第九章 动摇的初夏(3 君二代的本性)
  那么夏启是个怎样的国君?他是否会像之前的人主一样心系百姓,为万世之楷模呢?
  关于夏启勤政爱民的记载,历史上确实没有多少,至于他的为人,我们通过史料中的片段来了自己感觉一下便知道了。
  成为天子没多久,夏启就开始作妖了,他一直觉得阳翟这个地方不够气派,跟天子之城该有的样子大相径庭,于是他决定迁都,最终他选择了安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
  安邑地势开阔,且城建工作一直做得不错,此次被选为新都,自然又少不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一通装修改建。而夏启又是一个极尽奢华之人,这次改建的标准必然不低,百姓免不了受苦受累,怨声不断。
  终于迁到了如愿的新都,面对这富丽堂皇的宫殿,夏启心情大悦,于是开启了他奢靡的享受生活。
  相传夏启很有音乐细胞,不仅能歌而且善舞,所以他常常在宫殿内举行宴会,以展才华。
  总是唱跳那些老的舞曲自然有审美疲劳的时候,于是夏启又发挥了自己的创作才能,相传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等便是出自他之手。

  夏启对音乐歌舞的痴迷,深深地影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长子太康。
  因为太康从小就沉浸在父亲所渲染的歌舞升平里,因此他觉得这世界本就该是这样,天下本就是一片安宁和祥和,哪里知道什么民间疾苦?
  所以他有样学样,整日歌舞不断,比之其父有过而无不及。
  对于这个跟自己有同样爱好的儿子,夏启怎么看怎么顺眼,儿子随老子,这么优秀的基因必须一代代传下去,让夏朝的天下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歌舞升平里!
  日期:2022-11-05 13:20:17
  (续上)
  因为这样的偏爱,夏启便有了将太康立为了储君的打算,也就是王朝的太子。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因为世袭制刚刚成型,具体如何操作还不像后世那么完善,更没规定“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不一定是元妃生的长子才有继位权,其他儿子同样有机会。
  嫡长子继承制,直到一千年以后的周朝才被确定下来,而夏朝时世袭制的可操作性还是比较自由的,也就是说帝王看哪个儿子,或者是哪个弟弟比较“顺眼”,都可以被立为储君。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不确定性,所以世袭制的弊端从这一刻开始也就暴露出来了,那就是符合继承君位的诸子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为此一搏,甚至采取点非常规的手段。

  夏启也不傻,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们都盯着这个天下之主的位子,他要传给太康,那就必须要安抚好其他几个儿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