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40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战国策》里的记载则更加让人惊到了下巴,里面这样写道:“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哎呀妈呀,历史可真是够刺激,继舜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天子之位后,禹的交接班再一次出现了翻转,这么多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史料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夏启的天下,竟然也是从上一任手中抢来的!
  当笔者发现这么多众口一词的史料后,不免开始对“和平让位”一说产生了质疑。
  日期:2022-11-04 09:28:23
  (续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私心的,只是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后可能压制了私心(比如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但是天生就正直到不为自己着想的人,不能说没有,但历来是凤毛麟角。
  特别是将天下权力集于一身的君王,就更难拱手将权力让人,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后世历朝历代中常有帝王为了王权不惜诛杀自己儿子的情况,权力让人疯狂到灭绝人性,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所以稍有常识,便能知道,司马迁这个儒生,这次又为了维护儒家心中的圣王形象,而故意掩盖甚至篡改了历史。

  笔者更加相信《战国策》的记载,也许事情的经过应该是这样的……
  禹其实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这从他杀防风氏树威、推行法制而不是仁制就可见一斑。以他对权力的执着,想让他学尧舜来禅让(当然尧舜禅让也存疑),无异于割他的肉、喝他的血一样难受。
  然而随着年纪的一天天变老,继承人的问题必然提上了日程,虽然这是他一直以来都想回避的问题。
  出于私心,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一直占有天下,然而之前有禅位的传统,自己这么做会招致天下非议。那么怎么办好呢?

  想来想去,大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先选一个威望及能力都与自己有很大出入的人为接班人,同时让自己的儿子启入朝为官,并赋予其要职,借此树立启的威信和展现他的才干,这样时间长了,大臣和国人心里都会有个评判,只要舆论倒向了启,得到天下那也就剩了时间问题。
  所以,大禹如果真想禅位给伯益,也就不会人为地安插在他身边这样一个定时丨炸丨弹,他其实就是希望有那么一天启动它,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日期:2022-11-04 10:48:53
  (续上)
  而实际上,大禹的计划实施起来也很顺利,启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确实笼络了大量的粉丝,特别是以他为首的姒姓夏后氏众部落,更是对其死心塌地,唯其马首是瞻。
  这些部落,实际上是鲧的兄弟、禹的兄弟建立的部落,因为禹姓姒的缘故,所以这些部落都以“姒”为姓,称为夏后氏。
  禹死后,伯益成为天子,但是启这个定时丨炸丨弹按计划开始启动,广泛制造舆论,让“大禹子嗣当为天子”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时间风向突变,无论朝中还是民间,都认为伯益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及带有“大禹儿子”光环的启,从而为日后的兵变提供了心理和舆论上的巨大优势。

  伯益为此很伤神,这不是蓄意已久又是什么,为了能稳固政权,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一举除掉启这个后患。
  而这正是启想要的发兵理由。
  终于,启以“伯益忘恩负义,欲杀大禹后裔”为由,先期造反,并最终击败伯益,成为了天下之主。
  这应该是符合常理的事件经过。
  有时候,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正常人的眼光看待历史,你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大禹的天子之位转来转去,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儿子手里,不管这是不是他的本意,事实已成定局。
  可能让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启继承发扬了他“世代传位于子嗣”的大政方针,将其置于国本之上,并用强化君权的方式稳固这种“父传子,家天下”的继位方式,使之成为历朝历代必须遵循的准则,除非前朝被推翻,否则君位将会由君主的子子孙孙世代继承下去。
  这样的继位方式,我们称之为“世袭制”,而大禹,就是世袭制的开始。
  中国历史从这一刻开始,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从此也宣告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启得到天下后,延续了父亲定的国号——“夏”,因为采取的是世袭制,所以其子孙都以“夏”为国号,从而出现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政权,我们称之为“夏朝”。
  史学界向来不认为虞舜执政时期的虞朝是作为朝代而存在,而公认夏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王朝,很显然,大禹就是夏朝的第一任天子,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夏启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王。
  日期:2022-11-04 11:24:50
  第九章 动摇的初夏(1 “夏”的由来)
  夏朝,按照夏商周断代史研究的结果,大约确定它开始的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
  历史上称夏朝这段时期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至少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有以下几种。

  最为可信的一种说法是认为“夏”为夏后部族图腾的象形字。
  那么夏后部族的图腾是什么呢?
  现代有学者认为是古老的“人面鱼纹图”,这里不过多解释,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人面鱼纹图”最终演变成篆体中的“夏”字。
  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认为,同为姒姓的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zhēn xún)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十二个氏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这个联盟里以夏后氏最强最大,因此被推为联盟首领,自此这个部落联盟便以“夏后”为国号,而后世便用“夏”这个字来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统治。
  唐开元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张守节,他一生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为《史记》做了注释,写了一本《史记正义》,它跟同一时期的司马贞写的《史记索隐》,以及南朝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对于“夏朝”的来历也有自己看法,他认为这是大禹受封在阳翟后,被称为“夏伯”而得名。
  不管“夏”朝名号到底怎么来的,但是随着这个名号的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也相应产生了,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是有着明显进步的。
  日期:2022-11-04 14:13:49
  第九章 动摇的初夏(2 杀鸡儆猴)
  但是,一种新兴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旧势力的反对,所以在夏建立不久,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开始质疑起夏启的权威。
  这其实不难理解,大禹当年明确告知天下,要让伯益成为天下共主,现在到好,不管过程是什么样子的,事实结果是大禹的儿子继承了大禹的天下,以后就是你一家说了算了,别的部落没有机会了,这种突如其来的不适应,自然会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