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34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曾想,这一吃不要紧,顿时感觉心神好象被人触动了一样,之后没有多久便怀了身孕。
  这杜撰手法,一点新意也没有,跟伏羲的出场方式异曲同工,一看就是史官的一脉相承。
  要说这脩己确实比华胥、庆都强不少,人家本身就跟丈夫住在一起,估计两人也一直想要个孩子,虽然是误食了薏苡仁而得子,有神人帮着生孩子的嫌疑,但是在外人和鲧眼里,那就像现在吃了那种能增加受孕几率的“神药”,孩子自然还是鲧和脩己两人的,没人去怀疑。

  所以鲧悉心照顾脩己,终于到了十月怀胎要结束的时候。
  这次可没有像之前圣王出世时那样拖拉,人家脩己是准时有的生产征兆,只是不顺的是,偏偏赶上了难产,折腾得她死去活来。
  鲧很着急,这样下去孩子和妻子都保不住,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什么样的紧急措施?
  说出来挺瘆人,叫做剖背产。
  笔者查过相关资料,没有具体解释,估计跟剖腹产差不多,可能更加凶险一些。
  从实际效果来看,剖背产确实很奏效,母子平安。

  鲧很高兴,给这个儿子取名叫文命,字高密,这就是“禹”,而“禹”同样是谥号,意思是“渊源通流”“受禅成功”,这自然是为禹量身定做,其他人再不敢染指。
  日期:2022-11-02 09:51:08
  第八章 第一个太上皇(2 治水总指挥)
  我们之前讲过,尧统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大洪水泛滥,天下饱受水灾,百姓无法安居。
  尧心系百姓,于是就召集来了四岳,让他们推荐德才兼备之人来治理洪水。

  四岳商议过后,一致推举了鲧,但是尧认为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不说,还曾自作主张致使危害本族的利益,这样的人怎么能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呢?
  虽然史料上没有具体介绍鲧是如何违抗命令,又是怎么危害本族利益,但从尧的表述来看,鲧确实干过一些血气方刚的莽撞事。
  但是四岳认为,鲧虽然做过一些出格的事,但是论才能的话,还是强过他人,况且此时已经无人可供挑选。
  尧考虑再三,也只有让鲧去试一试。
  鲧自然也想通过治水来证明自己,所以在接到命令后,一刻不敢耽搁,立即带人奔赴受灾地区。
  但是没想到的是,鲧这一去就是九年。
  在这九年时间里,鲧虽然有一腔热忱,所有的办法也都用尽,但是洪水却并没有治好,经常反复。
  后来舜代替尧行天子之职,有一次他到各地去视察臣下的工作,在得知鲧的治水没有成效时,当即大怒,不仅撤销了鲧“治水总指挥”的职务,还给他定罪,流放到了羽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交界处)。
  没有功劳还有苦劳,鲧感觉很委屈,为了能治好水患他也是倾尽了全部,奈何这洪水并非人力所能改变,你舜也不看看,人家其他地方都是在想办法躲洪水,有的还做了大船来等着洪水退去,哪像咱们这么玩命治水的?
  一想到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鲧就憋气忧愤,他本就是有血性的男子,这种工作上的不认可是他最受不了的,于是一气之下,便跳河自杀了。
  鲧并非不全力治水,只是这项任务过于艰巨,非常人所能胜任,换做其他人还不一定有他做得出色。也正因此,后世多有替他惋惜之声,随之便有意将其神化。
  相传他死后变成了“黄能”,后被尊为“羽渊之神”。
  “黄能”在《山海经》中被记载为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为三只脚的鳖。后世也有认为“黄能”就是“黄龙”,晋代郭璞引《开筮》曰: “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日期:2022-11-02 11:09:11
  (续上)
  关于鲧是不是自杀,《山海经·海内经》有也不一样的记载。
  说鲧为了能堵住洪水,私自偷取了尧的宝物“息壤”,传说“息壤”是自己能够生长的土壤,鲧认为用不断增长的土壤一定能够填埋洪水。
  但是他想错了,单靠堵是堵不住洪水的,因为堵住了一边,洪水还会向周围扩散,从而造成更大的灾害。
  而鲧的灾难还远不止没有治理好水灾,因为尧在得知“息壤”被鲧偷走后大怒,于是便命令祝融在羽山将鲧杀死了。
  还有的史料说鲧自感才能出众,所以在尧死后,便与尧的儿子丹朱和舜争夺天子之位,但是不幸失败,最后被舜流放到了羽山。
  传说虽然很多,但鲧毕竟是个悲剧人物,不管过程怎样,他最终没有治理好水患,作为治水总负责人,他自然需要承担这个责任,受到重罚也在意料之中。

  不管历史真相到底如何,总之鲧死了,但是洪水还在泛滥,那么现在谁可以替代他来治理洪水呢?
  舜和四岳经过长期考察,认为鲧的儿子禹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极有才华,于是就让禹来治水。
  《史记》中这样描写禹:“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wěi)亹穆穆,为纲为纪。”
  翻译一下就是说,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按照《史记》“声为律,身为度”的记载,那这禹可就是标准的美男子了,不仅身材完美,而且具有完美嗓音,放到现在不在演艺圈出名才怪,妥妥偶像级欧巴。
  禹此时已经成人,他对父亲的死非常痛心,然而使他更痛心的是父亲没有完成治理水患的大业,百姓还生活在“水深”之中。
  因此他在代替鲧成为治水总指挥后,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洪水彻底制服,还天下以安宁,圆父亲生前夙愿。
  日期:2022-11-02 11:39:47
  (续上)
  口号怎么都好喊,可是要实现起来又谈何容易。
  要想治理好水患,就要先了解河流的基本情况,从哪儿流出,在哪里改道,哪里宽哪里窄都必须要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于是他开始了对全国河流的考察,只见他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又在黄河中逆流而上,像这样竭尽全力、呕心呖血地奔波在各河流的流域,七年之间的时间里,听见音乐也不无暇去欣赏,三次经过家门也腾不出空回去看看,帽子被树枝挂住了也顾不得回头去摘,鞋子跑掉了也没空去穿,只为尽早找到治水之法。
  这样的记载无疑过于夸张了些,不说别的,鞋子掉了也没空穿回去,那岂不是光脚走山路?换成是你走个一公里试试,还不早就磨烂了?
  所以类似于这样突出人物特点的话就不要信了,人家司马迁可以进行艺术加工,咱们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
  虽然大禹为治理洪水付出了一切,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七年过去了,他就跟自己的父亲一样,依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这让他一度近乎崩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