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33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之前所说的言之凿凿的血缘世袭关系,岂不是乱了套了?
  实际上,这还是那个一直在讲的问题,那便是所谓上古中提到的三皇五帝这些圣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有的,只是作为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代的符号,串联起了整个模糊的上古史,所谓严丝合缝的血缘关系,实际上是拜司马迁这样的儒家所赐,为了达到完善自家学说的目的,而凭空给这些人文始祖加上了血缘,再加上后世独尊儒术,从而使得这一体系被广泛接受认同。

  所以,我们来看上古史,其实需要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毕竟太过久远,无从考证,不可不信其存在,也不可全信其真实。

  日期:2022-11-01 19:26:55
  第七章 孝王虞舜(7 阶段总结)
  好了,到舜为止,“三皇五帝”的上古史算是彻底介绍完了。
  “三皇五帝”的事迹多来自于民间传说,有的神属性大于人属性,有的人属性大于神属性,但是不管哪种情况,都体现的是古人对于民族领袖的崇拜,体现的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与图腾。
  “三皇五帝”的时代因为太过久远,所以是没有可信度高的史料记载,只是在《尚书》里记载了尧以来的史实。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按照朝代顺序来看,这是不是说明在夏商周之前,还有一个虞朝呢?
  《虞书》相传为虞朝时流传下来的书,今本存《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可见所谓虞朝,便是尧舜执政时期。
  古史辨盛行之时,顾颉刚先生认为孔子时已有尧、舜的记载。但后来他的弟子们对他的这种说法进行了修正,说《论语》中提到尧舜的地方都不可信,春秋以前的文献中追述古史最早只到大禹,周以前的朝代也只有夏、商二朝,虞朝是墨家为宣传禅让说而增添的,实际上尧、舜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
  据此,他们断定春秋以前人心目中只有夏商周的“三代”概念而绝无“虞夏商周”的四代概念,古籍中凡是以“虞”为朝代名的记载都是战国以后的晚出之说。

  然而,《左传》《国语》中虞夏商周四代连称的文句不胜枚举,而且多是转述春秋时人的对话,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两部书成书于战国时代,便断定其中所记这些对话统统是战国时人的假论。
  对于到底有没有虞朝,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必纠结,这本身就是个人类及民族传承问题,又何必在乎一朝一代的存在呢?就算不存在,难道又能否定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吗?
  日期:2022-11-01 20:38:03
  (续上)

  如图所示,伏羲之后,这天下的中心就一直围绕着黄河流域转,然而实际情况是,根据考古发现,这一时期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城头山遗址的规模以及文明程度,一点不比黄河流域的遗址差,甚至更具备成为行政中心的可能。
  所以,这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或许史料记载有误,又或许当时存在更加强大的部落而未被记载,又或许这是后世为强调中原正统而故意排挤江南文明,总之疑问重重,让这本就模糊的上古史更加看不懂了。
  即便是司马迁在写《史记·五帝本纪》时,在其结尾处也讲到了这个问题,并解释说他为了考证史实的真实性,他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但是所到之处听到的版本众多,最后只能根据典籍中的零星记载,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
  由此可见,“三皇五帝”这些上古事迹的真实性确实无从考证,所以没有必要纠结,更没必要争论出个结果。
  也正因为这种不可求证性,笔者对此用的笔墨不多,能将史实说清楚,对神话传说做合理解释其实已经心满意足。对于这部分的叙述,笔者还是比较谨慎小心的,酒也喝得不尽兴,尽量趁自己清醒之时,求证本真作为首要,毕竟本就让人疑惑和不清晰的历史,再不认真地去阐述,是不是就太没有态度了?
  然而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于现今,史料的可信度越来越高,加之古遗迹出土记载和甲骨文、金文的出现,历史完整性越来越充实,后续历史的构架越来越清晰,笔者也终于可以有了发挥的空间,那就让我们好好烫上一壶酒,正式进入其中,去领略一把夏商周的古史风情吧!
  根据朝代歌的描述,“三皇五帝”之后就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了,而夏朝的建立实际跟一个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人就是禹。
  日期:2022-11-02 08:43:40
  第八章 第一个太上皇(1 禹的身世)
  禹的父亲是鲧,而鲧的父亲是鲧祖,鲧祖的父亲是鲧曾,鲧曾的父亲是颛顼,也就是说禹是颛顼的后人(《史记》认为鲧是颛顼的儿子,确实杜撰得太过离谱)。
  之前我们说过,尧为少昊后人,舜为颛顼后人,禹也是颛顼后人,虽然祖上都是黄帝,但是到了他们这辈,亲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就像现在都姓“王”的几个人,实际上没有任何的亲缘关系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真的存在禅让,那是无可争议的唯才是举,绝无可能任人唯亲。
  《史记》中记载着禹的出身和事迹,而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中更是有着详细的描述,结合两本书的记载,我们把禹好好讲讲。
  鲧是尧的部下,他实际姓姒(因禹得姓),字熙。
  《史记》说鲧被尧封于崇地(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库区乡),从而名为“有崇国”,所以鲧又被称“崇伯鲧”或“崇伯”,为有崇国的首任国君。
  然而鲧的部落最早生活在西羌,地名叫石纽,也就是今西川省汶川县,那个发生过特大地震的地方。
  按照这个记载,鲧和禹应为巴蜀之人,鉴于禹后建夏,那是否说明夏人来自巴蜀?既然这样,那三星堆文明是否跟夏文明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当然,这些都需要随着考古的深入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才能逐渐拨开迷雾,我们不好肆意杜撰,笔者能做的,便是如实复述,讲好故事。

  在石纽附近,有个有莘氏部落,为了加强友好邻邦的关系,鲧娶了有莘氏部落的女儿脩(xiū)己为妻。
  两人彼此恩爱,但是不知道是谁的原因,婚后多年,两人竟无一儿半女。
  注意,为了给禹这个圣王找个符合他身份的出场方式,史官的杜撰又要开始了!
  日期:2022-11-02 09:20:04
  (续上)

  说脩己跟伏羲的母亲华胥一样,也是个正宗的驴友,有一天她到砥山(位置不详)去游玩,无意见发现一颗薏苡(yì yǐ),上面结满了薏苡仁,要说这薏苡仁也没什么奇怪的,大都成暗白色,可是有一颗却极不一样,不仅是果实成熟后的红色,而且鲜艳无比,极为诱人。
  脩己似乎被一种力量所吸引,于是采下红仁,不管不顾地吞了下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