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国同事的交流》
第14节

作者: grudd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面提起的技术壁垒,突然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好像在我另外一个帖子里提到过。很多科学家,不光是欧洲的,包括美国本土的,都觉得这玩意相当无厘头,不但没起到什么作用,还让欧美失去了很多和中国合作赚钱或者发展科技的机会。在美国就有一个空间研究组织,算是半官方身份吧,因为他们是美国很多大学的空间科技研究课题组组成的一个半学术半政治的联盟,而空间科技研究的团队基本都算是和官方有关系的。这个组织规模相当大,据说美国的大部分大学的空间研究课题组都加入了,这规模就有点吓人了,因为空间研究在美国的大学里相当popular,几乎稍微有点影响的大学就会设这个研究方向。不知道其中有没有NASA的科学家,但是美国大学里从事空间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都加入了这个组织。这个组织主张主要就是两点,第一是培养更多的空间领域的年轻科学家,为此他们甚至不惜从NASA嘴里夺食抢项目。当然毕竟这个组织很新,实力也远逊于NASA,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抢不过的,偶尔抢到手的只是NASA做剩下的。请注意,这里说的培养年轻科学家,并不仅限于美国。第二,推动美国取消技术禁运,特别是对中国的技术禁运。他们认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禁运已经不可逆转的拖慢了美国空间科技研究的发展。为此他们有专人常驻华盛顿游说。这个组织在国内不出名,我第一次得知这个组织存在是他们的CEO来我学校访问演讲,结果没想到演讲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希望英国科学家能和他们合作,支持他们打破技术壁垒的政治主张。


日期:2010-05-25 03:51:58

  这里说到技术壁垒就顺便大概说下我的猜测,猜测为什么往往欧美的科学工作者很不待见这玩意。
  科学家不是政客,科学家往往对技术壁垒起到的作用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我认识的大部分科学家眼里,技术壁垒对欧美的伤害比对中国的伤害来的大。现代科技研究很多需要全球通力合作,比如说我所在的空间领域。当然现在这点还不明显,因为往往中日欧合作的项目美国的NASA就能独力完成,但是身处这个领域中逐渐能感觉到NASA在这方面尽管处于领先地位,却越来越吃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科学家认为与其出于政治原因把中国排除在合作之外,不如把中国拉进来,大家都能得到好处。

  另外一个原因,不知道其他在国外做研究的朋友有没有感觉到,当你工作很努力很出色的时候,周围的外国同事对此有种隐隐约约的担忧。我前面有一个回帖说在周围的外国人里,我就是中国,这个是我的切身体会,因为我是工作狂,我周围的国外同事就认为全中国的人都是工作狂。因为我比其他博士生成果多,完成课题多,他们觉得换任何一个中国人处在我的位置上都会有同样多的东西出来。这点有几个人跟我提过,但是接下来,他们就会担心如果中国这样的人很多,那中国科技发展速度就不是欧美能比得上的。当然这点几乎没人说出口,但是我能感觉到。唯一一个在我面前很隐晦的表达了这种想法的还是Jamie。我觉得老外在这点上相当现实,“如果我没有你强,我就和你做朋友,从你身上得到好处”。我这里说的好处是一个中性的词,benefit,更接近benefit each other或者win-win的意思。欧美科学家很多认为中国科技发展必然超过欧美成为科技强国,这点有不少人跟我隐晦的提起过,但是当前他们还是具有较大优势,也就是说中国也需要他们。换句话说,在科技领域,他们代表现在,中国代表未来,所以最合理的做法是和中国合作,用现在换未来,搭上中国发展的这班快车,大家一块发展。

  我是觉得他们对中国科技发展速度的看法有点over了,毕竟空间这一块是中国大力发展,政府下死力气支持的领域,所以有超出欧美的发展速度不奇怪,而且国内像我这样把工作当乐趣的人也不是多数。但是总的来说他们这种想法我觉得很聪明----打不赢你就和你做盟友。这种想法很实际,不带感情,不带偏见,纯粹只考虑得失利益。


日期:2010-05-25 04:11:57

  刚看了下回复,前面有人提到中国很多现状不符合lz所说的科学的逻辑。lz就稍微反驳一下,并且发点小牢骚。所谓科学的逻辑,很多国外哲学家和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只要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符合逻辑,只是这种逻辑是严谨的哲学和科学意义上的逻辑,不是很多人口中说的“逻辑”。具体这样的逻辑是什么样子的,lz认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美国物理学家阿维 热写的《上帝与新物理学》,作者在书中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了即使存在一个上帝,上帝也必须遵循现有宇宙的物理法则来行事。

  另外发点小牢骚。在国观上看到不少人对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批判,甚至损的一钱不值。lz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多少了解。lz看来,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个逻辑体系相当严谨自洽,其理论体系和推论本身已经基本毫无破绽。当然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特点,事实上大部分西方哲学流派的理论都是这样。在这种严密的逻辑体系下,真要驳斥马克思主义的唯一着手点是构建这个体系的一些先验的假设,这是唯一的破绽,其他哲学流派也一样。可是lz看到很多国观上反驳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都相当不着调,没找准入手点。话说回来,lz认为,即使找准入手点也未必能推翻这套逻辑体系,因为很多哲学派别的先验假设都是无法证明或证否的。


日期:2010-05-25 04:33:35

  对我上面的回复做点小补充。空泛的说一个哲学体系在逻辑上有多严谨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lz做点小小的推导好了。
  众所周知,冷战时期西方想尽一切办法从思想上征服共产主义。有兴趣的朋友想想,最彻底的做法是什么?最彻底的做法是找出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巨大漏洞,把这套理论体系中不自洽或者说自相矛盾的地方找出来,那么扎根于辩证唯物体系的共产主义也就不攻自破了。可是一直到冷战结束,西方国家在拥有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和哲学精英以及资源的情况下还是没做到这点。想没想过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套哲学的逻辑体系是不可辩驳的。要辩驳只能从先验假设上入手,可惜哲学的先验假设往往无法用逻辑的方法来证明或证否,只能通过实践来证明(或证否)。

  不好意思,lz不认为那些把马列主义称为“僵尸邪教”的人就比冷战时代西方所有的政治哲学精英加起来还牛b了,所以lz只能认为这些人是在胡咧咧,本质上和不讲道理的人身攻击没有什么分别。

日期:2010-05-25 09:36:05

  哈,ls这位,应该是lz没说清,道个歉。
  英国交通和国内很大差别,英国国土比较小,城市密集,所以一般城市道路很窄,两车道的马路是多数,所以就算车让人无非也就是十几秒钟的事情,让得起,这个在国内是让不起的,所以该提高素质的是行人。
  但是话说回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国内有些司机,在只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无视过马路的行人,呼啸而过。对行人来说,这样的斑马线有没有没差别。这里就有个问题了。英国交通规则和国内不太一样,甚至可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但是我到欧洲大陆本土去的时候,感觉是至少法国和奥地利的交通规则和国内差不都。讲件在奥地利的小事情吧。我住的hotel附近有个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有一天我和Jamie出去吃晚饭,过马路的时候正好很多汽车排着队左转,我想停下来等车过去再走,但是Jamie不管这些,拉着我就往前走,我就问他,你过马路不看车的吗?他指指斑马线跟我说,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只要地上画着这样的线又没有交通灯,行人就永远优先汽车通过,汽车无条件让行人先走。后来果然跟他说的一样,车队都排到后面的一个红绿灯路口去了,但是还是规规矩矩排着队等我们两个先过。

  事后想想,我觉得这应该才是没有交通灯的路口要刷斑马线的原因。否则这个斑马线刷不刷有什么分别?
  再说整体素质,我觉得现在西方人整体素质确实比国内要好。比如说随地吐痰这件事,有人觉得这是国情,跟素质扯不上关系。但是我们知道随地吐痰不卫生,可能给过往行人的健康造成损害。所谓整体素质是什么?我认为不是说要吹拉弹唱多才多艺,而是能不能总是能为别人着想,甚至是陌生人。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觉得中国确实有要向西方学习的地方。


日期:2010-05-28 10:33:00

  突然想起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大公司如何在背后推动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其中有些是我根据一些小线索自己猜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英国和阿根廷前段时间又为福克兰岛(阿根廷是叫马岛吧)呛起来了,这次还是一如既往的英国态度极其强硬,但是联系到我所在的课题组去年拿下的两个课题,这个时候英国和阿根廷为福克兰岛斗起来的时机就比较有意思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