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与海中地】从地缘视角看待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
第37节

作者: 晓木曰兮历史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孔子终其一生,始终行走在宣扬他思想的道路上。老子则大大不同。这个周王室的小小史官,只是在辞官归隐之时,应边关关令之邀,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小书而已。后人将此书名为《老子》。
  然而,就是这部寥寥五千字的小书,成了中国第二大学派——道家的开山之作,成了中国第一大本土宗教——道教的最早源头。
  这大约是人类历史上最薄的一部哲学书,但却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一部哲学书。其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其书却被广泛传抄,流传千古,堪称奇迹。

  老子其人,身影遁于古籍之中,随他去吧。但他书中震烁古今的思想,绝不是我们可以轻易放过的。于是,就有了我们这节研究的主题。
  《老子》是一本怎样的书?
  两千多年来,说法又是多得不得了。
  有人说:这是一本为统治者服务的君王南面术,强调“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

  也有人说:这就是一本兵书。
  还有不少人说:这是一本提倡消极避世的缩头乌龟哲学。
  尤其当近代疑古风潮甚嚣尘上之时,甚至很多学者也持这些观点,令人啼笑皆非。
  其实,老子根本没打算指导王侯,根本没打算指导将军,也没打算教人消极避世,与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同的是,老子就是一个冷眼旁观的智者,整部《老子》,他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天地间万物的运行规律静静地展示给我们。
  这个规律,叫做“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孔子教导后人,要守礼、行仁,但通篇《论语》,没有一处真正分析过,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子则截然相反,他直指天地间最本质的规律,至于该怎么做,已然成了在这个规律基础上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说:天下万物都是从“道”当中生出来的。
  那么,这个最本原的规律,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当然,我们仍旧不会找到富于逻辑性的定义,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逻辑的观念十分淡薄。甚至说,是刻意地回避用逻辑去描述事物,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
  但不下定义并不等于不讲,《老子》通篇,都在讲这个“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说了,天下万物都是从“道”当中生出来的,如今又说,天下万物都是从“无”当中生出来的,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老子在说,“道”的妙处,在于“无”,而不在于“有”。

  人生于世,总是在追求一些东西,在不断地追求拥有。老子却悠悠说道:其实“无”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无”胜于“有”,这怎么看怎么像悖论,但这就是老子的世界观,宇宙观。
  后来的人们喜欢把这种悖论称作辩证法。可在我看来,通常所说的辩证法,不过是一种逻辑方法,一种思维方式。人类思想史上,真正把这种有无相生,相反相成的道理作为天地间根本之道的哲学,除老子外,我只找到黑格尔一个。而那却已经是两千三百年后的事情了。
  《老子》通篇,正是在这种悖论的旋律中,奏出与人直接经验极不相合的奇妙音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在说:你们觉得好的,未必真是好的。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让我来告诉你们,什么才是好的。
  “上善若水。”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弱,成了老子哲学中最好的力量。
  所以我认为,如果说《老子》有一句核心之言的话,那就一定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之道,就此从“无”推广到“弱”、“柔”、“冲”、“虚”。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致虚极,守静笃。”

  这就是老子为我们所展现的“道”之体。至于政治、军事、处世,皆是此“道”之用而已。
  然而,因为这个“道”本就是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律,无论用之于政治、军事还是为人处世,皆成了发人深省的睿智之言。
  在政治上,老子的“无为”思想众所周知。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我无为而民自化。”
  “为无为,则无不治。”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这个理论奇异的近乎荒谬。难道什么事都不做就可以治理国家么?
  老子未等别人质疑,就悠然讲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中国的后人们没有令他老人家失望。三百余年后,两位杰出的皇帝认真地执行了老子的无为之道,终于开创了中国集权政治史上首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直至牢牢奠定了整个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

  《老子》中直接讲兵的并不多,但有些地方,与《孙子兵法》不谋而合,甚至召来了二者一脉相承的猜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
  善为士者不武。——《老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善战者不怒。——《老子》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孙子》
  但我觉得,在《老子》中,更为精妙的用兵之言,还是来自“道”,诸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具备了特有的辩证色彩,也就深合“兵者,诡道也”的兵家之妙了。
  至于为人处世,《老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就更加深远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