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21节作者:
辉煌的泡沫 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自2005年以来,共成功收购了中国银行资产包7个、中国工商银行资产包17个,以及华夏银行资产包1个,收购债权本金2,634.5亿元。
这五大国有银行的部分“坏账”就达2.36万元,占当时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总额的12.9%左右,占五大银行自有资金的130%(2002年,这还只是剥离出来的公开的部分坏账)占2005年GDP的12.9%左右,多可观啊,简直是壮观!早已“技术死亡”的国有大商业银行的“坏账率”,从侧面可推测出不低于20%。5年到10年内各商业银行每年增加2%-3%的呆坏账应该没有“心理障碍”,反正最终由国家“买单”!现在商业银行每年“玩”个资本总额的2%的坏账应该不在话下!而息差所实现的利润非常小:80%的贷款额度,平均不高于2%的息差,扣除税金及运营成本,其表观利润率不超过0.5%,比比看吧,哪方面对商业银行更有吸引力?
日期:2010-04-11 15:36:55
商业银行最后的崩盘
我们回过来继续谈人民币的利率之战。
作为急先锋——商业银行们的手段有“托”和“挤”。这“托”是指托市,商业银行以很低的、优惠的贷款利率强烈刺激基本建设市场(当然包括房地产市场);第二个是“挤”,挤压其他行业,使之利率高启而融资困难。
这样,海量的资金就安安稳稳的进入了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掩护了“印钞机”的疯狂印刷。维持了长时间(2002年到2008年,大概6年左右)的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局面!
这场实际由商业银行导演的人民币的两个利率之间类似于“双簧戏”的战斗,所掩护的是那巨量的、超额的“储蓄”,这个“储蓄”将来注定要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储蓄”躲到哪里去了?怎么还没出来“闹事”?答案是:躲在M2里!
这M2又称广义货币供应量,它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企事业单位的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2009年度中国的M2为60.62万亿元,其中M0即流通中的现金约3.82万亿元,所以广义上的“储蓄”为56.8万亿元。必须强调一下:2009年中国经济修订后的GDP总额为33.5353万亿元。
怎么解读以上这些枯燥的数据呢?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设这广义“储蓄”为56.8万亿元都按一年期定期储蓄计算,那么其利率为2.25%即一年需要的总利息达1.278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81%。这是个相当沉重的负担!参照一下美国吧,美国的M2约为8.5万亿美元,它的M0约为4.2万亿美元,那么美国的广义“储蓄”约为4.3万亿美元,也按一年定期储蓄利率(1%,2009年,中国银行)计算,利息总额为0.043万亿美元,占GDP(2009年,14.33万亿美元)为0.3%!中国“储蓄负担”是美国的12.7倍!
由此可见,中国的高储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额外负担有多沉重!事实上的高通货膨胀率(笔者认为2009年达14%以上),而名义上利率仅2.25%,导致中国很严重的负利率。可想而知,大量储蓄一定会以某种形式“集体出逃”,逃到“正利率”的投资领域去。这就是“高储蓄率”的原罪!
于是,商业银行按“负利率”的名义贷款利率,把资金带给“优质客户”(指国企、央企);“优质客户”们再以高得多的“实际利率”赚取高额利润反复投入M2中,使广义“储蓄”螺旋上升。中国的M2逐渐变成了一个“怪物”!
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2009年
年份 M2 M2增幅 GDPM2/GDP
2000年13.5万亿元 12.3%
2001年15.8万亿元 14.4%
2002年18.5万亿元 16.8%
2003年22.1万亿元 19.6%
2004年25.3万亿元 14.6%
2005年29.9万亿元 17.6%
2006年34.6万亿元 16.9%
2007年40.3万亿元 16.7%
2008年47.5万亿元 17.8%
2009年60.62万亿元27.62%
可见,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商业银行仍将“技术性破产”。但不要紧,因为它们主要还是“响应国家号召”去实现政策性贷款,按照以往的惯例,国家会最终赋予它们一死——由类似于“新长城、新华融、新信达和新东方”这样的管理公司去“擦屁股”。
当然,最终是全社会买单。但这一次玩大了,中国社会能承担得起吗?
日期:2010-04-11 17:07:24
我们继续讲那条沃尔玛的牛仔裤的故事:
它最终的零售价是29.9美元,那个生产它的血汗工厂的出厂价为12美元。差价哪去了呢?
在中国这种小血汗工厂不仅没有出口经营权,往往为了省钱它的国内证照都未必齐全,于是它只能忍受中间商的盘剥。
美国的沃尔玛想来中国买一万条牛仔裤,和谁签约呢?只能找国内所谓正规的、大的、合法的贸易公司——其实它们什么都不生产——合同价为22美元/条。沃尔玛挣了8美元的名义差价,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外国公司虽然贪婪,但20%—30%的毛利率足够刺激了。
中国的贸易公司转手就以18美元/条的价格卖给了更小的私人贸易公司,哈哈。
这私人贸易公司接了合同后,把任务分配给业务员,给他们的谈判条件是:最高15美元/条。
拿到任务的业务员就像“狗叼着了骨头”,去寻找他的下家,他当然会找到那个什么“都不全”的血汗工厂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用13美元/条的价格甩给了那个血汗工厂。血汗工厂还得暗中给这个“业务员能人”1美元/条的回扣,没法啊!
很清晰了吧,血汗工厂实际只拿到了12美元/条的合同!这就是制度的盘剥,中国神奇的制度设计!
也许读者会问:美国的沃尔玛为什么不直接找血汗工厂生产?利益集团的阻隔、伟大的制度设置让这种可能性为零!
22美元/条到13美元/条之间的巨大差价进入了极少数人的腰包。国内的大贸易公司的背景是中国的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有香港背景的大陆人;国内的小贸易公司是前者的“影子部队”——他们往往是有大陆背景的香港人!
改革开放30年,上述两种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幕后逐渐走到台前。他们豢养了大量有知识无道德的专家学者,为他们的利益摇旗呐喊,“主子和狗”们天天叫嚷着人民币升值的害处、还是“它们”杜撰出“日本经济逝去的十年”这样的恐怖故事。
2005年7月—2008年7月人民币汇率升值了21%,那些恐怖的谎言本应该不消自灭:出口贸易不是谎言所说的减少,而是疯狂的增长;贸易顺差不是谎言所说的减少,同样是疯狂的增长。但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们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于是国家迅速伸出援助之手——大大增加了那该死的出口退税——放我们全国人民的血!
回到那条“牛仔裤”,关于血汗工厂里的剥削笔者就不赘言了。单说说那些连“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子”都影不上的业务员们吧,他们忙忙碌碌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他们人数众多,但经常朝不保夕,他们还自称是白领,唉,人吃人的社会啊!可怜又可悲啊!
好了,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了(当然是假设中的),由6.8:1升到5.5:1吧。
美国人的意思,在沃尔玛超市里,那条该死的牛仔裤还是标价29.9美元/条!
可是,那条牛仔裤的生产者——血汗工厂,还是给他12美元/条的话,他受不了了,因为升值前他可以得到81.6元人民币/条,而升值后他只能得到66元人民币/条,哈哈,他会疯的!他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拿到14.8美元/条的合同(折合还是81.6元人民币/条),这相当于血汗工厂的报价必须上涨至少2.8美元/条!
于是,升值前有29.9美元—12美元=17.9美元的被剥削空间,而升值后这个空间就缩小为15.1美元/条。这就意味着:如果让血汗工厂“活下去”,贸易既得利益集团和他的影子队伍及“准影子队伍”就必须让利2.8美元/条,可是他们不肯,天天吵吵嚷嚷,真该死!只要不铲除这些垃圾,在贸易领域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升值”的苦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