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房价已经相当于股市的6000点,可是正俯还像请客吃饭那样温良恭谦让地“空调”。
泡沫被动破裂是死。如果“空调”,房市不能由牛转熊,泡沫就会越来越大。反复纵市、托市、救市,用新泡沬掩盖旧泡沬,是危机的累计。最终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客观规律起作用,结果是硬着陆。
泡沫主动刺破也是死。如果铁腕打击房市,开发商和炒房客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必然损失惨重。房价大跌,导致股市大跌,中产的股票亏损,无力买房。企业老板的股房全线亏损,导致企业倒闭半倒闭增多。GDP难以保8,导致失业率增加。哪个政府愿意在自己手里泡沫破裂?但是,任何房地产大泡沫都无可奈何地破裂了.
主动戳破泡沫的踪影,到2010年3月还是牧童在喊狼来了。
调控总是成为空调,软弱无力的状况难以改变。
中低位上涨默许,高位维稳,大跌救市,如何软着陆?
当官的仍然希望保持高价,稳步缓慢上涨.
讲话都是稳定价格防止过快上涨和合理,从来不说降。
谁说刹住炒房没手段,二套房首付百分100或物业税就刹住了。
大米、饮用水、汽油更刚需,为何就能控制得严严实实?
印钞票积极主动,没有节制的状况难以改变。
地方官对调控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的状况难以改变。
地方财政嗷嗷待哺,依赖卖地的状况难以改变。
土地拍卖频频举牌,疯狂涨价的状况难以改变。
GDP发展依赖房价,已被绑架的状况难以改变。
住房开发垄断,其他渠道被堵住的状况难以改变。
银行大放按揭,杠杆放大泡沫的状况难以改变。
房市倌商勾结,狼狈为奸的状况难以改变。
社会分配不均,贫富悬殊的状况难以改变。
开发商有恃无恐,唯利是图的状况难以改变。
炒房客愚昧疯狂,死也不卖的状况难以改变。
自住刚需害怕通胀,恐慌不已的状况难以改变。
保障性住房建设缓慢,僧多粥少的状况难以改变。
不看广告看疗效,上帝能把以上状况加以明显改变吗?
不让大跌,就会高位上下宽幅震荡。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位久盘必跌。
欠债必然要偿还,暴涨之后必然是大跌。
你见过大吃大喝后不需要拉的人吗?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上帝对中国不可能例外。
最终使得房市硬着落的最大可能是:
上帝戳破。在“中美房市战”败局日益明朗,在客观规律的这个行刑官的发出开斩令时,千钧一发,万不得已,只好丢卒(房地产)保车(银行和经济),正俯开征物业税。那时,为时已晚,软着落的基础丧失,硬着落已经在劫难逃。
美帝戳破。鸡蛋有缝,引来苍蝇。泡沫溢出,送客喝啤。美国经济战全面推进,中国在汇率战、贸易战、成本战、定单战等方面节节退步,出口受挫,索罗斯们发起攻击,部分外资出逃,刺破以房地产泡沫为代表的经济泡沫。美国大有斩获,大腹便便,地位提升。中国元气大伤,经济损失,进入夹起尾巴的“沉默的10年””,真正的韬光养晦开始了。
日期:2010-03-18 10:45:25
九.首付按揭比呈现递增趋势,炒房客和银行可能先后进入“沉默的十年”
首付按揭比,是指首付数与按揭数之比,揭示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的事实。
放任高杆杠的按揭,银行最终会倒闭,所以二套房按揭不得不从紧,而且随着房价上涨会越来越紧。以前二套房的首付按揭比是2:8,近二年是3:7,2010年是4:6,再上涨就可能是6:4,进一步上涨就可能是8:2。这样的收紧是必然趋势,房价见顶下跌是迟早的事。深谙此道的人先卖,熊市就来了。原委如下。
8年前,在二线的E市,民众没有按揭的习惯,能够拿出30万元以上的人不多,所以100平米的房价难以超过30万元,房价平稳。
银行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为了赚钱,银行编了一个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的故事,开发商和炒房客凭借银行3.33倍的杠杆,30万元的房价很快就炒到了100万以上。
我们的房市就像银行拿出百分70的资金让大家来搏傻,就像玩按揭击鼓传花。最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张三,真实还贷能力只有50万元,他以有点假的收入证明,用刚买进的房子(新的801号房)抵押向银行按揭70万,涨价后卖出。银行有小风险。
李四之后,接手的赵五,真实还贷能力只有70元,他以很假的收入证明,用刚买进的房子(半新的801号房)抵押向银行贷款120万,涨价后卖出。银行有半倒闭的风险。
接手的韩老六,真实还贷能力只有80万元,他以很假很假的收入证明,用刚买进的房子(半旧的801号房)抵押向银行贷款150万(总价220万元),涨价后卖出。银行有倒闭风险。
银行一路都有评估和看房,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801房的真实价值只有60万元上下。“按揭击鼓传花”的游戏不断进行下去,按揭数额就不断增多,就是放任泡沫不断增大,放任堰塞湖积水不断上涨,银行最终会倒闭半倒闭,行长们的交椅也倒台了,所以到了-定的时候,银行必然对按揭数额进行控制,说明房价涨久必跌。
按真实的家庭收入来把关,压低评估标准,对需要按揭120万元而真实还贷能力只有70元的赵五,按揭只批准70万元,他买不起。于是,按揭90万元的炒房客李四们难以找到下线,拿着的就是最后一棒。
我们的官僚主义严重,许多文件落实不了,许多问题总是扯皮,积重难返。银行可能对文件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反正银行的一屁股烂账损失历来都是印钞票来补窟窿,所以,对赵五还在冒风险,但是,如果让需要按揭150万元而真实还贷能力只有80元的韩老六过了关,那么,一旦下跌到总价剩余80万元(2008年底下跌后的地价),一套就亏损70万元,就像堰塞湖决堤了。要知道,银行是高杠杆的生意,100个贷款,只有5个是自己的钱,亏6个就资不抵债了。熊市一来,银行半倒闭的概率,大家都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如果房价继续上涨,最终必然向真实价值60万元的方向跌下去,熊市不言底,于是,昏倒的炒房客一大片,开发商跑路的一大帮,烂尾楼一大片,银行收房一大堆,损失惨重,金融危机就可能出现了。
银行怕先死,所以银行会先跑,不跑的炒房客就先死了。
炒房客和一些开发商迟早会先死,银行最终还是会被炒房客房奴断供者和房企赖帐者拖死。
日期:2010-03-18 11:06:39
十.房价收入比奇高,房价无法再来“疯狂的十年”
国际通行的房价(家庭年)收入比是3到6倍。在发达国家,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进入泡沫区。日本泡沫最大时,房价收入比达到20倍左右,跌后最低只有7倍左右。美国在1980-2000年时全国中位数房价收入比稳定在3倍左右,在2001年以后上涨,但最高的2006年也只有4.6倍。
新房房价1.4万元 * 90平米 + 装修和家具家电5万 = 131万/ 全市平均家庭收入6万(全市年平均收入公布数的2倍) =2009年,二线的E市的二等地段的房价收入比为22,含义是次中等收入家庭22年的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可以买到一套住房。22 / 50%(国际上认为按揭月供不宜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 = 次中等收入家庭一家2人干44年只能买到仅有使用权的新房。
22岁 + 44年 = 为房子需工作到66岁,而男50岁女45岁后老板就不肯聘用了。在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下,要保证还贷期间不失业、不大幅降薪、不生大病,不然就可能因为断供而被银行收走房子。许多人啃老几十万去交首付,其实是向医生借钱,最后要还给医院。最终是先还按揭,后还养老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