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22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帮佞臣知道徽宗佩服孟皇后,但是讨厌旧党干部。那就来个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将孟后复位事件归结于旧党,您既然要扫荡元佑奸党,那当然不应放过他们做的事情吧。

  御史中丞钱遹,殿中侍御史石豫、左肤等奏称:“韩忠彦等,复瑶华废后,掠流俗虚美,物议本已沸腾,今至疏远小臣,亦效忠上书,天下公议,可想而知,望询考大臣,断以大义,勿为俗议所牵,致累圣朝”等语。
  这些家伙说不出孟后坏处,去攻击老韩等旧党官员,再散布孟后会连累国家的歪理论。
  假如徽宗是个英明之君,完全应问句“为何事致累耶”?
  蔡京遂邀集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等几个宰执,联衔上疏,大旨如钱遹等言。赵佶说,寡人不打算再废孟后,但你们几个常委说废,那就废了吧。
  赵老师废除小孟的元祐皇后名号,再遣孟氏出居瑶华宫。
  可怜的一批被驱逐官员,还有支持孟氏复位的,都跟着这个女人倒霉。朝廷再降韩忠彦、曾布官,追贬李清臣为雷州司户参军,黄履为祁州团练副使,安置翰林学士曾肇,御史中丞丰稷,谏官陈瓘、龚夬等十七人于远州,因同议复后,所以连坐。
  无耻小人得到高升。打响二度废后第一枪的冯澥,成了大功臣,被晋升为鸿胪寺主簿。


日期:2009-01-29 10:43:50

  孟皇后被废后,和她关系不错的徽宗皇后非常惋惜,感到对不起人家,但小孟却不以为意,笑着说,终于可以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了。
  她重新回到瑶华宫居住,从皇后到道士,大起大落,平常人或许被刺激出精神病来。不久道观失火烧毁,奸臣把持的朝廷又不给安排新道观,她只好住进弟弟孟忠厚家里。
  苍天照顾厚道人。
  靖康二年(1127年),汴梁沦陷。徽钦二帝以及后宫皇后、妃子、皇子、公主,还有皇亲国戚数千人,连同金子银子宝物百工等,一古脑地逮到北国他乡。而小孟却因住在民居,躲开这场浩劫。假如她在皇宫,能跑的了吗?这也从侧面证明,小孟姿色平平。金人破城后,在汉奸的点拔下,点名索取童贯、蔡京、王甫等权臣家中的侍妾,名妓李师师也在名单上。如果小孟天姿国色,那还跑的了?另外,她是高太皇太后选拔的宫女,假如妖冶性感,那个古板的老太太能喜欢?

  赵宋皇族几乎被一网打尽,孟的身份高贵,还就数她能压住阵脚,所以靖康二年四月,她又被大臣们尊为元佑皇后,垂帘听政。
  小孟马上把小佶子唯一漏网的儿子赵构接来,以太后身份,赐予他皇帝位子。否则,赵构这个皇帝名不正,言不顺。
  赵构对伯母眷顾提携恩情感激万分,即位后,尊她为“元佑太后”,为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称“隆裕太后”。
  孟太后的人品甚至在高太皇太后之上。她对权力毫无兴趣,其实她完全可以听政。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护卫苗傅、刘正彦兵变,逼迫高宗退位,让孟太后听政,被她严词拒绝。她很英明的选择。假如她真听政了,那兵变很快被韩世忠等将领平息,高宗能放过她吗?何如这样,安享幸福晚年。
  绍兴五年(1135年)春,孟太后因风疾,逝世于越州行宫,享年59岁。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算高寿了。镒号“昭慈圣献皇太后”,名符其实。亡国昏君宋徽宗赵佶也于同年死于五国城,饥寒交加,冻死土炕。尸体还被熬炼灯油。
  好人有好报,坏人不得好死。

日期:2009-01-30 10:41:54

  15.毒眼
  据说蔡京有个绝招,能长时间地盯着中午的太阳,眼皮也不眨。
  这个家伙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眼光更是毒辣。肚里计谋多 ,胸中城府深。
  他做了右相,贺客不断,贺启像雪片一样飞来。其中很多是以前的政敌。假如 是王安石司马光老章在他这个位置,毫无疑问地要将不合意者拒之门外。
  而老蔡则不然。他礼贤下土,温良恭谦,夹尾巴做人,一一接见,热情对待,而且还虚心请教朝政弊端与救弊之道等重大国策。

  祝贺礼节酒宴过后,新成立的讲议司要解决哪些朝政难题以及成员名单,蔡相已胸有一根大竹竿了。
  几日后,设置讲议司的诏书下达。诏书是蔡京代拟的,大意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漫漫征途上,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新困难。法难一定,事贵变通,通则活。所以需要讲议法度,与时代俱进。
  一大套的晦涩语言,一大堆高深道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朝廷没钱了,要想方设法划拉钱了。
  因为要改革,所以任命宰臣蔡京为讲议司提举,与下属官员共议变革,切实整顿冗官、国用、财赋、交通、盐泽、宗室、地方官员七项大政。
  艺术皇帝赵佶还题诗一首,表达忧虑国事,对蔡京等人寄予厚望的心情:
  议司稽放绍熙丰,因革三王五帝功。
  夙夜焦劳无敢怠,求衣常是未鸣钟。
  看这诗,一个忧国忧民,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跃然纸上。呵呵,半夜不睡到天亮?是与美女云雨吧?

  皇帝的诏书和题诗为讲议司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授予议政施政的权力,批准了蔡京推荐的组织成员名单。名单中除提举官总揽一切之外,还选聘了详定官、参详官充当助手。每项大政还设立三名检讨官,共计三十多人,大部分是蔡京的同党和同乡。为了表示公正无私,也安排了几个有声望、有能力的官员。
  老蔡激动地表态,圣上放心,我大宋朝从此走上辉煌。
  大奸相雷厉风行地进行“变革”事业,朝野上下,随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古奸臣在轻佻昏君支持下,开足马力,拉动宋帝国向深渊奔驰。
  老蔡深谙所谓变革的本质,就是找钱呗。这是个纲,纲举才能目张。
  根据圣旨中“共议变革,集思广益”的精神,他与近四十个新僚属共同商议如何充实国库。
  老蔡主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说你们先发表高见,大家民主一下。

  详定官吴居厚认为,先从变革钞盐制下手,这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之一,财赋组检讨官林摅,交通组检讨官韩敦立、余授,盐泽组检讨官李憕,都表示赞同。
  吴居厚,字敦老,洪州人,元丰年间奉行新法坚决,升为京东转运副使。以后他利用盐铁专卖征得厚赋,以善于搜刮钱财而闻名于世,现任财政部长(户部尚书)。
  林摅,字彦振,福州人,蔡京的心腹,现为通直郎。
  李疍,先任陕西路转运判官,现为盐事官。
  大家的想法既然一致,就着手拟订钞盐新法,并整顿钞盐的交易机构——榷货务。

  要害部门要用自己人。蔡京提出,让他的管家魏伯初当榷货务主管。宋朝的钞盐制由来已久。宋帝国与西夏长期战火不断,沿边地区的粮草军需供应量很大,运输也很困难。朝廷为了应急,就允许商人用现钱在京城购买盐钞,然后凭盐钞到全国第二食盐的出产地——解州盐池取盐,贩运到西部沿边地区出售。而官府以商运代替官运,不花运费,不动用民力,却有官卖之利。这种用钱买钞、得钞请盐的制度,叫做钞盐制。

  但到徽宗即位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州盐池早已被洪水淹没,原来售出的盐钞无法兑现,钞价大贬值。盐商不愿再购盐钞,沿边军需失去了最大的财路。加上黄河泛滥,需赈济流民,物价腾飞,下层官吏生活困难,这是韩忠彦、曾布失宠的主要原因,其他都是次要的。你做总理的,搞不来钱,还要你做甚?
  蔡京的火眼金精早就看出,搞活经济的出路就在大胆地改革钞盐制。他坚定指出,当而目前盐价却很贵,不少地方的百姓吃不起盐。何必局限于解池盐场和西部沿边地区,如果我们允许商人在京城用钱买盐钞,得钞后可以到靠海的各盐场取盐,运到官府指定的缺盐地区自由销售。商人见利润丰厚,一定会蜂拥前来,朝廷就会有巨大的新的财源。再说盐价下降,百姓也有好处!

  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宏论,大家都表示惊异,认为蔡丞相真有非凡的魄力。而详定官张商英却不以为然,他说:“大宋立国一百四十多年,除解池盐由朝廷直接专卖、盐利归朝廷之外,其它地区所产的盐都是官运官卖,所得盐利大部分都归州县政府,用作地方经费。如果实行蔡丞相的新办法,绝大部分盐利都归朝廷,州县就失去经费主要来源,就只能去刻剥百姓,全国的政令和财用就会出现大混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