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19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定(母丧不奔,后弹劾苏东坡)
  邓绍(两面派,先后取悦吕惠卿和王安石)
  舒曼(与邓绍一同弹劾苏东坡)
  王雾(王安石之子)

  谢景温(王安石姻亲)
  蔡卞(王安石女婿)
  章惇(心狠手辣的政客,后与苏东坡为敌)
  吕嘉问(王安石手下的贸易沙皇)
  变法反对者:

  高太皇太后(女中荛舜 德高望重)
  向皇后(神宗皇后,人品与高相差无几)
  司马光(反对派领袖,深受宋国人民爱戴,大史学家)
  韩琦(元老重臣)
  富弼(老臣)
  吕晦(刚直忠臣)
  曾公亮(脆弱人物)

  赵护
  文彦伯(老好人)
  张方平
  范镇(元老重臣,苏家“叔伯”辈好友)
  欧阳修 (大文学家 忠臣)
  苏东坡 (大文豪 正直爽朗官员)

  苏子由(东坡之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人)
  孙觉(高俊,易怒,东坡密友)
  李察(矮壮,东坡密友)
  刘恕(性火爆,东坡至交)

  吕公著(美髯,曾是王安石好友)
  韩维(出自世家,曾为王安石好友)
  王安礼(王安石弟)
  王安国(同上)
  刘挚(独立批评者,后与东坡为敌)

  可以看出,变法派的人品威望才干,与反对派不是一个档次的。变法受到绝对多数人的抵制。
  聪明的以色列人有句名言:不制定多数人不能遵守的法律。
  有必要反思变法派的人格,有必要反思变法是否可行,有必要反思旧党主张是否有合理的地方。
  而千古奸相蔡京一旦得志,就忽悠青年皇帝赵佶,绍行新法,继承其父兄遗志,坚定地把变法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毫不留情地打击反对派,把他们打倒在地,再踏上两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可见这个奸臣是多么的别有用心。
  北宋的厄运拉开了帷幕。


日期:2009-01-23 12:20:48

  贫僧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分析王安石变法,目的就在于揭示这场闹剧的真相,使读者更客观全面地看待宋徽宗和蔡京的表演.接下来继续描写昏君奸臣的丑陋演出,越往后越精彩,敬请关注。
  --------------------美眉的丰满分割线
  12.老蔡是个大忽悠
  宋朝这几个皇帝,神宗哲宗徽宗,一个比一个弱智,宋太宗的后代还就数高宗有点能耐,把半壁江山撑下来。假如是宋太祖的后代会怎样?也会像上述菜鸟一样吗?
  新党是好还是坏,新法是强国富民之道,还是祸国殃民邪路,你到基层调研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为什么就走不出皇宫一步(小佶子走出皇宫,就进了妓院)?

  小佶子刚上任,真的想做个一代明君,也确实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他经常翻阅父兄朝代的文件,看到新党辛苦地为国家划拉钱财,开拓疆域。而旧党废除新法,将新党流血打下的西北领土,又拱手送给西夏时候,他对旧党恨的咬牙切齿,多次拍案而起!
  他却忘记了,这两个朝代多数时间是新党得志,修的史志当然是偏向这一边的。想做法官,必须听取原告、被告两边的意见,才能做出公正判决。皇帝更需要长一双慧眼,绝对不可被表象蒙蔽。
  人不可能超越时代。连800年后的今天,对王安石变法都众说纷纭,没有头绪,你去要求800年前的二十出头的皇帝,有点过分了。
  这个小伙子对御女之道精深,但对熙宁新法只是了解个大概,听了蔡京系统阐述夸大之后,如茅塞顿开,而对元祐旧臣废除新法更是痛恨,恨不得一刀捅了他们!
  他激动地说:“元祐之初,群奸相互援引,占据高位。奏章甚至影射神考是周幽王、厉王,治国失道;是秦皇、汉武,穷兵黩武。寡人近来读这些奏章,常拍案而起,痛恨不已!”

  (画外音):冷静地想想,难道旧党干部说的没有道理吗?神宗无意造成的民不聊生,难道与秦始皇等暴君有什么区别吗?
  蔡京见皇上神情激动,就乘机给加了一把火,赞扬哲宗在亲政后,能坚决驱逐元祐党人,使神宗的良法能重新施行。鼓动徽宗向哥哥学习,继承父亲遗志,不辜负先烈的期望。
  这又是一个误区。
  哲宗刚继位时候才10岁,虽然干部要年轻化,但这娃也太年轻了,只得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垂帘听政。
  这个老太太哪儿都好,就是对权力过度迷恋,还不如向太后。她这一听就听了9年,一直“听”到闭眼。

  哲宗不动声色地忍耐了9年。这确实是个能做大事情的狠角色。这9年,哲宗憋了一肚子的气,高老太太不仅厚颜无耻地把持朝政,还多次干预他私生活,又废止了他父皇的变法事业,疯狂迫害变法的新党干部。
  说是“二圣临朝”,但那些大臣一个个地围着老太太的屁股转,根本不尿他这个“万岁”。上朝不和他招呼,散朝也不搭理他,好象没这个人的存在,只让这个伟大的皇帝,观看他们的背部和臀部。
  小皇帝那个气啊,一旦真正地掌握大权,他压抑9年的怒火喷发出来。他赌气地和高太皇太后的一切作为反着来,无论是政策还是人事,很多做法就是发泄私愤。
  作为国家领袖,这样走极端的做法是非常不妥当的。
  相反,赵佶刚上任时候,和向太后搞的经国之制号称折中至正,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做法。早就该实行这样的路线了,王安石、司马光,这对顶尖人物,假如能携手前进,互补互助,则大宋幸甚。
  而六贼之首蔡京却欺骗新皇帝,说您那样做法实际上是反熙宁新法,便于元祐旧臣卷土重来。结果使百姓受苦,国库空虚,外敌侵边。旧党奸臣一再误国害民欺君,我们忠臣义士常仰天长叹,痛心疾首啊!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小赵被老蔡的丹心忠言所感动,觉得他的话击中了当前朝政的要害,句句动听,就继续请教道,爱卿有何良策?
  这个毁灭大宋,害的他到北国吃雪的“爱卿”,用极其虔诚的语调,诚恳地回答道:“神宗过去制订典章,目的是为救治时弊,我们今后要坚决推行,定可立竿见影,成效斐然;凡神宗圣意所在而尚未实行的,陛下可根据原意制定典章,完成其志向,了其心愿,先皇必定欣慰于天堂。”
  注意老蔡的后句话,这完全是个“按未定方针办”的圈套。神宗不在了,如何判断其“原意”?最后出台的只能是老蔡的本意。
  君臣两人情投意合,相知恨晚。赵佶已经像范伟那样,被大忽悠(蔡京)忽悠傻了,佩服老蔡才高识远,乃天生的相才啊。
  那就不用组织部考察了,也不必常委会研究了,徽宗当场让刘瑗宣布红头文件(御旨),任命蔡京为右相,全权负责清理旧党,恢复熙宁新法事宜。

  阿徽伯为自己走向冰天雪地(被掳掠到金国)而迈出一大步。
  蔡京得旨,跪倒在地,像捣蒜似的砰砰地叩首,表示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上又问,爱卿既为丞相,第一步如何做起。
  老蔡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回想熙宁变法,王相公设置三司条例司,制订和执行新法。萧规曹随,臣愿效仿先贤,先成立讲议司。网络英才,必可绍叙新政。”
  看来不管是谁,要干事业,先要解决的就是人事问题。抓班子,才能带队伍。

  皇帝道,英雄所见略同,朕也有此意。
  蔡京的忽悠本事,赵本山也望尘莫及。短短几个时辰,老家伙就忽悠小皇帝抛弃正确的路线方针,重用自己,授予宰相大权。
  天色已深。仰望星空,银河灿烂。月白风清,酷暑稍退,池苑中荷花清香飘逸。
  长期为国事烦恼的年轻皇帝赵佶,如释重负,轻松舒畅,传令赐蔡相晚宴,以示恩宠。
  这对祸害百姓、葬送国家的“大英雄”,在美女侍奉下,喝上了。

日期:2009-01-24 12:03:39

  13.宰相肚子装的啥
  苏东坡装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所以当不上宰相,区区一学士;王安石装了一肚子的变法,所以只会变法;司马光装了一肚子的史学,所以一眼看出王安石的所谓新法,只是把汉武帝朝代的桑弘羊那套复制过来。那蔡京肚子里装的什么?
  非常丰盛。
  既有文化艺术,还有理财绝技,更多的是坏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