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15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宋太祖为了防止将军们像他这样,黄袍加身,夺了老柴家孤儿寡母的天下,就设计了别扭的军队制度.禁军集中于中央,战争一起,临时派将领,平时兵不知道将领,将领不知道兵.无法正常训练,团结也搞不好,反是造不成了,但仗也不能打了.岳家军之所以强悍,就在于士兵们只知道岳飞而不知道朝廷.
  王相公执政后,考虑到这些弊端,乃有"置将法"之革新.
  于诸路置将,担负平时训练责任,将练战士,战士知道将领.
  同时,所置之将属于禁军,由朝廷随时委派,权属皇帝,将官不得私有士兵.

  这样以来,既避免了将领尾大不掉,又不会再蹈唐末五代之覆辙.

日期:2009-1-13 16:37:50

  军器监法
  此法是改良与统一军器的制造与管理,设置"军器监",总管内外军器的征集与考核,募集天下良工为工程师,由官府派专门官员监督管理,考察赏罚.
  另于产材之州分别设置"都作院",精心制作.官吏与百姓争先恐后地贡献技术和器械,人人都用心钻研精进,军器大有改进.后来打了几个胜仗,此法功不可没.
  遗憾的是神宗归天后,高太皇太后掌权,司马牛做了宰相,新法全罢,这条强军之法虽然没明令取消,但也不了了之.否则,大宋军力断不会那样软弱.
  哎---

  长叹一声,不分青红皂白的旧党啊.

日期:2009-01-14 16:35:24

  争议很大的保甲法
  王相公瞧不起募兵制,他认为应废除职业兵,建立国民兵。应当罢募兵用民兵,全民皆兵,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亿宋民一亿兵。
  地方民兵组织在中国渊源很长,周秦以来就实行了,王相公参考旧制,制订新法。
  保甲法是实行全面民兵制度的第一步。其作用在于:保家卫国。保家:人民自卫,维护治安的半丨警丨察组织。卫国:为国家组织训练后备兵与国民兵,类似预备役。
  内容:

  1.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2.每保选举保长一人,每大保选举大保长一人。须以主户有干力者充任,每都保选举都保正一人,都保副一人,以在地方上有众望者充任。
  3.每户有两丁以上者选一人为保丁。
  4.凡不在禁内之兵器,皆允许保丁练习。
  5.每一大保,每夜以五人轮值防盗,凡告捕所获以赏从事者。

  6.凡同保中有犯强盗、杀人、放火、**、传习奸教等罪,知而不告发者受处罚,但非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不得告发。
  7.有窝藏强盗三人以上,达三日以上者,邻保虽不知情,亦科以失察之罪。

日期:2009-01-14 16:51:19

  这是“保”的组织,还有“甲”的组织,这与青苗法和免役法有关系。实行免役法后,废除了里正、户长之役,命令择相邻户,二三十家,排比成甲,由各家轮流担任“甲头”,督输赋税与青苗钱。二者合并称呼为保甲。
  到熙宁九年,全国有义勇、保甲、民兵718万多人,朝廷经常派官使检阅,对保丁施加严格的军事训练。
  这个路数是对的。女真族、蒙古族战斗力强悍,也是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平时渔猎,战时拼杀,召之既来,挥之即去。假如一直这样搞下去,大宋朝断不会那样不堪一击。
  可惜,到了哲宗初期,司马光给废了个精光。
  前后施行15年。


日期:2009-01-15 16:38:07

  害人之马---保马法
  如果说理论上不成熟的新法的话,首推保马法.
  保马法因为和保甲法联系在一起执行,配合保甲制度退出,又称为保甲养法.
  冷兵器时代的战马非常珍贵,就像二战时候的坦克装甲车一样,谁拥有谁就 有了战场上的话语权.中原王朝一直缺乏充足的战马,秦汉时候,苦于匈奴,到了宋朝,这个现象更严重.辽国和西夏都禁止骏马出口,你有钱,我不卖.
  宋朝曾经设置“群牧监”,自行养马。但他们远没有800年后的中国人有志气,苏修封锁,咱照样造出原子丨弹丨氢弹。官府养马,开支巨大,经营不善,一塌糊涂。
  王相公那“天才”的大脑运转,决定困难下放,充分发扬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令百姓代替官府养马,如果养死了,必须赔偿。

  你有病是吧?官府都做不明白干不了的工作,你让一无资金二无实力的三无经验的百姓去做,这不是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嘛。
  所有的旧党官员异口同声地反对此法。
  所有的百姓坚决反对此法。
  青苗法扰民,保马法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见,王宰相只是牵挂着国家利益,对百姓根本是视若草芥。而司马光正相反,所以百姓见了司马光犹如见了亲人杨子荣。

日期:2009-01-15 21:17:07

  百姓血泪斑斑,国库充实起来。神宗的32座仓库都满满的,不得不继续修建。
  军事上进展很大。
  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慧眼识人,排除众议,任命首建“修复河湟、断夏右臂”大功的新党将领王韶负责秦州西路事物。王将军大展神威,率领大宋军队,收服和战胜了众多的吐蕃部落,攻占熙州、岷州等5州,新设了熙河路。连续的胜仗,打出国威,军威,如同斩断狂妄的西夏右胳膊,在其软肋上砸上一颗尖锐的钢钉子。
  而且扩展疆土2000余里,自宋太宗后,首次成功收复前代王朝失落的领土,为新党增光添彩。假如保持下去,区区十几万女真士兵,怎能颠覆大宋江山?
  但遗憾的是,旧党认为这是寻衅滋事,他们上台后,把这些鲜血换来的成果又葬送掉了。

日期:2009-01-17 17:28:38

  王相公归根结底是个文人,他的文章写的棒,书法也不错,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人,一不会玩政治;二不会搞经济。王老师在这两个领域确实搞的一塌糊涂,典型的愣头青。但他在文化教育上,做的很出色。
  首先,王安石高度重视教育。多方提倡,反复呼吁。宋初的学子们,热衷于科举,忽视学校教育,视太学如传舍。
  王相公认为,学校养士,科举取士,养是根本,无养何出?
  他鼓励神宗皇帝锐意办学,扩充整理太学,制定“三舍法”。将太学分为三等,初入者为外舍生,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

  上舍生规定为一百员,内舍生为三百员,外舍生无一定名额,但不能超过两千人。
  太学生升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优胜劣汰。
  上舍生经过考试后分上中下三等。优等可举荐于中书省,直接安排官职;中等可免除礼部考试,下等免除发解。这就部分地代替了科举取士,学校教育蓬勃发展起来。

日期:2009-01-17 20:22:34

  最近天涯怎么了?总是登陆不上,显示“找不到服务器”的提示,而别的网站却一点就进入。而且在天涯一回复,立即出现上述字眼。真苦恼啊。被河蟹咬了吗?
  继续更新。把王相公的新法分析完。
  -------------------------------
  科举考试尽是些无用的文史知识,而王相公却注重学以致用,立志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又红又专的多面手。
  他设置“武学”,选文武官员精通军事的为教授,教诸家兵法,历朝用兵得失成败以及忠义故事。可见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旧党能想出来吗?

  他还设置“律学”,增置医学,面向社会,注重实用。
  王相公在熙宁八年时候,完成了一部著作---《三经新义》。三经是《周官经》,《诗经》,《书经》。
  后二者是安石公子和门人所作,《周官经》是王相公大作。
  王将这著作颁布到学官,令学生研究阅读。呵呵,王大人又送了一发重磅炮弹给反对者:利用职权,推广个人作品,沽名钓舆,傲慢无礼。
  王安石的其他新法随神宗归天而遭罢,惟独“太学三舍法”流传下来,即使倔强的司马牛也无法制止这个法,一直推广到南宋。
  改革科举制度
  王相公反对科举,主张以学校取士来代替。但此设想不能马上达到,于是他主张先改革科举的考试科目及考试方法。
  神宗采纳,于熙宁二年改革科举制度,罢诗赋明经诸科,而独存进士科,另外增设“明法”一科。

  进士科的考试废除诗赋帖经墨义,而增考诸经大义。
  看,古往今来的学子们只会子乎者也地诗赋文章,这样以来,等于废他们的武功,让之从头再来。
  他也得罪了多数的读书人,奸臣的形象钢铁铸就了。
  总起来说,王相公的文化教育改革是大有成效的。

日期:2009-01-18 16:41:55

  整理一下更直观---------
  王安石的新法:
  关于民政方面:青苗法 免役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