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第6节

作者: winnerby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除了三井物产以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另外两家财团住友财团和三菱财团,也和力拓、必和必拓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比如,力拓拥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Northparkes铜金银矿80%股权,其合资方住友商事拥有6.7%,住友金属矿山公司拥有13.3%。另外,力拓加铝与住友商事合资拥有新西兰Boyne岛铝冶炼厂,其中力拓加铝拥有该厂79%的股份,其余21%股份由日本住友商事持有。三菱财团的综合商社三菱商事则与必和必拓共同在澳大利亚经营全球最大的炼焦煤供应商必和必拓三菱联合公司(BMA),双方各持有50%股份。三菱商事与必和必拓在铝和铜项目上也展开密切合作,三菱商事持有莫桑比克Mozal铝冶炼厂10%股份,必和必拓持有47%股份。三菱商事持有智利Escondida铜矿少量股份,必和必拓持有57.5%股份。三菱商事持有秘鲁Antamina铜锌矿10%股份,必和必拓持有33.75%股份。说明一下,三井财团与住友财团的金融系统合并成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两家是亲兄弟关系。

  以上我们系统梳理了日本财团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而随着中国资本在该领域的深入,我们也更多看到日本财团和铁矿石供应商联合的身影。”
  引自:http://www.sinonet.net/news/world/2009-07-24/34492.html
  *******************************************************
  说句题外话,我们立刻就可以明白了,为何铁矿石谈判,日本企业总是抢先接受大幅度涨价的要求!感情人家是两口子,倒腾铁矿石开的是夫妻店:自己买、自己卖着玩,倒霉的就是外来户——中国。
  2、建立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并且进行大笔投资。地点,主要就在东南亚。

  于是,仅仅在1995年到1998年间,流向东南亚地区的日元海外贷款粗略估算有2600亿美元,这些钱,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且推动这些国家在1997年前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
  这个超级大泡沫,其表现,与日本泡沫如出一辙: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飞涨。
  这个泡沫始于日元大幅度流入,又在日元大幅流出东南亚国家之日破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1996年到1999年间,日本银行在五个发生危机的国家减少了474亿美元贷款,1995年到1999年间,在东南亚地区总共减少1925亿美元贷款(大部分在新加坡和香港)。正是日本银行的撤贷,制造了东南亚的急剧信用紧缩,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以上是因素“之一”,那么“之二”呢?
  原来自从1990年代以来,金融界就有个名词,叫做“日元套利资金”。

  其背景,乃是日本进入经济大萧条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将利率不断调低。从1991~1995年,日本银行先后9次调低官方利率,共降低5.5个百分点。1999年,日元的利率已经降低为0.5%。算上通货膨胀率,日元的利率实际上是负的,贷款成本低到没有,甚至借钱就能赚到。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国际职业投资者,包括躲躲藏藏的众多金融大鳄,从日本的银行借出日元,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
  加上瓜子上文提到的自发从日本流出的巨量流动性,两股力量聚在一起,甚至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点,掀起惊天动地的金融巨浪。
  1997年,日本因为自身银行系统的危机,在先前大笔投资东南亚、并且制造了巨大泡沫的基础上,突然大量从东南亚撤资,造成了东南亚急剧的通货紧缩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所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以本身资本,加上裹胁的巨量“日元套利资金”。先将泡沫尽力推高,然后突然出逃,直接捅破了东南亚经济泡沫。

  在获取巨额利润后,所罗斯们打着饱嗝回去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夹着皮包来了。
  为了求IMF以资金救已经乱作一团的经济,东南亚、东亚各国家和地区含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其中的核心就是将国家金融主权拱手相让,送于IMF——背后的大老板,就是欧美资本。
  【2】数据来源于《真实的日本经济》,作者唐淳风,发表于《中国改革》2003年第二期

日期:2010-06-02 17:14:03

  第六部分,改名为:“六、金融战第一场:一支箭射下两只鸟儿 ”
  说明:
  1、“两只鸟儿”云云,是韦爵爷的名言。俺仰慕之至,叹息之余,把他老人家的话记在这里,好每天瞻仰;
  2、美国和格老头子打赢的漂亮的金融张,不仅仅这一次,所以改动。

日期:2010-06-02 23:46:23

  续上三、
  为了求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以资金救已经乱作一团的经济,东南亚、东亚各国家和地区含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其中的核心就是将国家金融主权拱手相让,送于IMF和世界银行——背后的大老板,就是欧美资本。
  仅仅以俗称排外的韩国为例,谁能想象其金融行业半壁江山早已归属他人?而在1997年以前,韩国政府规定外资对韩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这个比例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连举牌都不够格。
  如此看来,其总统李某人,不过就是欧美资本的半个家奴而已。
  哈韩的同学,如果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请看下面的公开资料:
  ×××××××××××××××××××××××××××××
  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制定了《外国人投资促进法》,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市场完全向外资开放,取消了外国人对金融企业投资所占股份的比例限制。
  外资占韩国银行市场的比重立刻直线上升:1998年为6%,次年便翻了一番,2004年达到33.7%,7年里竟增长了5倍,而且在韩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都掌握了60~70%的股份。
  2005年底,韩国证券市场中外资比重占39.7%,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33个主要国家里居第八位,比这些国家平均比重高出11个百分点。在保险市场上,外资所占份额也在2004年底达到了16.5%。
  韩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共发生30宗大企业(指资产总额在2万亿韩元以上,约合2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案,其中有20家由韩国本国资本购买,另有10家被外商购买了。

  韩国投资者收购的均属于战略性投资,即购并企业是用来经营。而被外商买下的10家企业中却有一半则属于财务性投资,即外商买下企业后加以包装再转手倒卖以赚取差价。
  而且,在外商购并的上述10家企业活动中,用于财务性收购的金额远远超过用于战略性收购金额。前者平均为1.15万亿韩元,后者仅为6384亿韩元。
  引自:http://www.p5w.net/news/gjcj/200608/t455761.htm
  ×××××××××××××××××××××××××××××
  暴利!上文中又举例说明:2003年10月,美国私募投资基金龙星基金以1.32万亿韩元收购了韩国外换银行(其功能和地位相当于我国的中国银行)50.5%的股份,今年5月,竟拟以近6万亿韩元的高价转让给韩国国内最大的国民银行——仅仅30个月,龙星基金就获得了4.5万亿韩元、超过四倍的差价收益!
  这龙星基金,仅仅是个小小的角色而已。高盛、雷曼兄弟等重量级的大鳄,获利百倍于此。
  可怜的韩国人,被勒索的惨境并未停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人再次被勒索。请看韩国人的KBS网站,他们自己的报道:
  ×××××××××××××××××××××××××××××
  (2008-11-01)纽约消息:世界3大信贷评估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10月31日宣布,该机构把国民银行、新韩银行、外换银行、哈那银行等韩国7家银行从观察对象名单中删除。
  标准普尔公司于10月15日,以上述韩国7家银行处于外汇流动性不足状况为由,把它们包括在观察对象名单里。该公司说,韩美央行(瓜子注:原文如此,疑应为“韩国央行”)已经签署规模为30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交换协定,解决外汇不足问题而恢复了信用,因此决定,把韩国7家银行从观察对象名单中删除。

  引自:http://world.kbs.co.kr/chinese/news/news_Ec_detail.htm?No=21924&id=Ec
  ×××××××××××××××××××××××××××××
  在瓜子看来,这个新闻,换句话来说,就是:获得了300亿美元是韩国领军的七大银行、金融稳定、国民经济获救的关键,而提供这300亿美元的那个神秘人物、国家或者组织,将会从中获利——巨额收益。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询到底是谁,在2008年10月底,为韩国提供了这样数额的担保。搜索关键词如下:“300亿美元 韩美货币互换协议 布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