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除了英国人)——换言之,就是欧元区——欲哭无泪,辛辛苦苦安排了几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欧元一露头就被暴打致残),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本想将俄国人的势力就此驱逐出巴尔干,最终竟然在科索沃让老毛子稳稳住了下来!
我们回顾历史,就可以理解欧洲人的心情:包括英国人在内,欧洲人在沙俄时代就致力于驱逐老毛子出巴尔干地区。1853年,英国、法国联合土耳其、撒丁王国等,向意图独霸巴尔干的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最终老毛子惨败,并吐出了全部既得利益,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此忧愤成疾而暴亡。这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 。说句题外话,在战争中,有位下级军官屡建战功(不知是真是假),然而显然他无法挽救俄军的全面失败,他就是后来的俄国文学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或许因为这点,才有人说他“屡建战功”^_^)。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与历史上的表现相比,英国人前后矛盾的表现耐人寻味,却在情理之中:
当年,它是老板,为自己打工,为追求欧洲霸权而需要驱逐俄国人;
现在,它则是伙计,依附于美国人才能生存,是为美国人打工,所以它留住俄国人,以利于美国继续控制欧洲人。
欧洲人傻眼了:欧元区要拆掉的丨炸丨弹,没有拆掉,继续在滴滴答答响……等到再次美元危机,就要爆炸!——利用效率多么高的丨炸丨弹啊!俺由衷地赞叹一下美国人的智慧。
听,金融危机(于2008年8月)全面爆发前,或者说,美元信用危机全面爆发前,丨炸丨弹的引信着了起来——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在沉寂了9年后,在舒服地享受了多年的“事实独立”后,宣布正式独立了!很明显,有人需要这个定时丨炸丨弹再次爆炸。
哎!瓜子一声叹息,不过,是替欧洲人的多舛的命运而叹息。
哼!瓜子一声冷笑,不过,是为美国人害人得逞、自以为得计而冷笑。
哈!瓜子一声偷笑,这次是为自己:焉知不是我华夏之福?
日期:2010-06-02 13:06:39
六、美国人金融战的辉煌战绩 23
克林顿很得意。
不过,格林斯潘更加得意。
格林斯潘何许人也?自1987年至2006年,30年中,美国总统从里根换成了老布什,又换成克林顿,再换成小布什,而美联储主席只有他一个。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担任美联储主席后,他部署的金融战役无一不是战果辉煌。
于是有了这样的评论:
1、“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2、“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3、这个最牛:“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一九九六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
俺就简略翻翻格老头子的辉煌战果(我所以喊他为格老头子,而非格老,是有原因的):
时间推前,到1980年代中,那时候,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并非那个国力已经过了顶峰,正在节节下落的苏联军事帝国,而是经济立国的日本经济帝国。
作为这个时代的注脚,瓜子,作为一个连厕所里面擦屁股的报纸都恨不得翻过来读两遍的懵懂少年,在1980年代末翻开一本《半月谈》,深深震撼于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衰落”这一惨剧:工人失业、工厂倒闭、黑帮横行、丨毒丨品泛滥……
而其背景,就是日本汽车横扫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
其时,对于美国来说,是“暗礁丛生”的十年,高通胀、低增长如同梦魇。1980年代末,汽车、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照相机、机器人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日本迅速超越美国。
1980年代的日本,是有底气全面挑战并且超越美国的。这个底气,来自日本在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布局和产业整合。日本人给自己筹建的联合经济体起了个名字,叫做“日元经济区”,整合模式,叫做“雁阵模式”:
1、日本,提供资金(信用货币,即日元)和技术、管理经验,是领导者,或者叫做雁头;
2、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以及此后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就是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如东南亚盛产的石油、橡胶、棕榈油等),是为雁体和两翼;
3、中国,作为最低级的成员,将提供原材料(如各种矿石、木材)和能源(如石油、煤炭——当日的秦皇岛港,就是对日本出口煤炭的主要港口),以及技术含量最低级的工业品(如纺织品),是为雁尾。
因此,翻翻当年中国的外贸记录,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外汇就是这样,靠卖资源、卖能源和卖苦力,一点一点艰难地积攒起来的。而且,从1978年起到2001年底,攒了24年,才2121.65亿美元【1】。(后来还要讲到,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当年的回忆还是很有趣的。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内拍摄的电视剧很多雷同。瓜子看过的,关于农村发展的电视剧,就有《双桥故事》、《颖河故事》等等。剧情么,多数就是引进外资,这样,就免不了几个老外当枪手,出演外商;而引进项目,则必然是纺织厂,呵呵。
瓜子的解释是:在雁阵模式分工模式下,中国被分配到的角色,决定了这些电视剧的剧情。
话题转回来。当日,日本GDP已经超过美国一半,人均GDP和收入都已经超过美国。加上牢固的(至少日本人自己认为是牢固的)雁阵模式支撑的“日元经济区”战略的步步推进,日本人的口号毫不遮掩:“买下美国!”
而美国人则人心惶惶地,在讨论何时、如何面对他们的新老板日本人。
格老头子就是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1987年8月11日,由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接替保罗沃尔克,开始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两个月后的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
格老头子领导下的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
然而,这仅仅是治标。问题的根本必须得到纠正。
在这个资本(或者资金)全球流动的世界上,资金的流入将推动一国经济迅速好转,而资本的流出,则会将一国经济迅速推入深渊,甚至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现实是,美国的竞争力远远强过日本、欧洲的时代已经结束,资金越来越多地青睐欧洲、(特别是)日本。因为那里,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回报。
美国的股灾频繁发作,而且杀伤力越来越强,就是一个危险的先兆:资本厌弃了缺乏竞争力,因而不能带来稳定、高收益的美国。
格老头子作为犹太人的精英,深刻理解了资本的喜好(安全低风险和高回报,low risk and high value)和厌恶(高风险和低回报,high risk and low value)。这点俺已经反复提到。
既然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暂时无法迅速提高,无法满足“高回报”这一要求,美国就提供另外一个待遇:“安全无风险”。这点容易做到,要让自己显得安全,只要搞乱别国即可。
这个别国,在1980年代末,就是日本。
【1】数值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
日期:2010-06-02 14:45:30
续上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相关文字已经连篇累牍,我不再赘述。大致的过程是:
1985年9月,日本被逼在美国主导的《广场协议》上签字,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俺查到的资料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