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第1节

作者: winnerb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6-2 11:24:00

  这个系列,是首先在西西河以“西瓜子”的ID发的,所以,其中俺自称“瓜子”。
  一、瓜子曾经的逍遥生活
  1999年5月,瓜子走出学校大门,顿了顿,想起前几日,就在学校另外一个大门口,一个师兄对着一位女同学大喊:“我是个男人啊~!”而小嫚(方言,指姑娘)则哭得梨花摇落。
  发生了什么事?瓜子也想不明白,只是习惯性疑惑一下,笑一下,继续走。
  学校不远,是个菜市场,瓜子花了两块钱,买了一斤大排(肉已经被剔得剩不下多少了),然后往回走。葱姜是现成的、酒精炉的酒精是足够的——瓜子一边琢磨,一边走到小店,打了两斤散啤,才花了2块4。

  “真够便宜的”,瓜子正在想,抬头看到马路上的大幅广告牌——“××楼盘,2000元一平方……”云云,不仅骂了一声:打劫啊,这么贵。
  可不,去年瓜子在松山路菜市场,1块钱买了6斤黄瓜,整个宿舍7个人吃了两天——一个平方2000元,不就是12000斤黄瓜么?
  瓜子遮遮掩掩地把大排拎回宿舍,把装着散装啤酒的塑料袋挂在门锁上,然后熟练地架上酒精炉,开始烧排骨。
  十里樱花,香飘满街。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瓜子的日子,过得还是很爽的。瓜子每月的生活费,老爸给360元,加上瓜子拿些奖学金啥的,从来没有感觉到窘迫过,或者说,过得非常逍遥。
  休息的日子,弄些东西改善生活,还是很容易的。
  十里樱花香满街


日期:2010-06-02 11:25:46

  二、通货紧缩的两面;曙光初现
  瓜子却不知道,当日的中国正处在经济紧缩之中。
  紧缩的原因,除了东南亚经济危机引发全球经济紧缩这个大环境外,还要加上当时的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的缘由,大家见仁见智,俺没有资格评论。
  俺这里给大家一个细节,大家品评一下:瓜子2007年夏天,无意间在山东某地某国有铝制品企业破产后的废墟上,拣到几张旧日的质量控制表,上面记载:在1988年某日,铝制高压锅、铝壶成品合格率是87%——换言之,废品率,是13%。

  做企业的国人,或者现在在工厂工作的国人,都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也知道现在这个数字,在当下我们的工厂里,是在什么水平。恕瓜子破一次恶口戒:以这个效率做企业,简直是在开玩笑!——提到这个,并且表示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却并非表示它无关瓜子的痛痒:事实上,瓜子几个亲人,当日就在那后来倒闭的企业中工作,而且到今日,生活依然困顿。

  铁一样意志的总理,致力于拆除旧的、不具效率的经济因素及其附着的经济架构。但是,正如我上文提到的,作为“阵痛”的表现,是大批的企业倒闭、大批的工人下岗。于是,中国经济体的分量,暂时地、但是剧烈地减肥。
  国内外的因素叠加起来,导致了较强的通货紧缩。企业之间互相欠债,最终大家都因为缺乏现金流,而无法经营下去,这就是“三角债”。
  瓜子未来的岳父,在江浙商业文化熏陶下,胼手胝足,经过三十年的打拼,从一个小学未毕业的学徒工,变成了一家小工厂的厂长——而且营业状况很好,生意很多。
  然而每次出货,收回的都是欠帐单,却无法兑换成现金。而购买原料,若不用欠条来“支付”,就只好把自家存款填进去。俗话说,劣币驱逐良币。能够用欠条来“支付”,大家就不会用现金来付账。最后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欠条驱逐劣币。
  撑了几年,老岳父的厂,终于在1999年前后关门,老岳父和厂里全部工人一起失业。——此时,瓜子正在海的另外一边,享受着通缩的好处:在满天的樱花香气中,悠闲地煮着廉价买来的排骨,等着肉熟,好大口喝着啤酒。

  不用怀疑,在通货紧缩的大背景下,在瓜子逍遥的同时,大批的企业已经倒闭,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来源。根据经济学法则,收入的减少,将会逼迫人们压缩开支,于是,企业销售的产品减少,企业收入将会锐减,经营将会更加困难,甚至入不敷出而倒闭。这将逼迫更多的企业关门,更多的劳动者失业。
  于是噩梦般的循环周而复始,社会也将陷入“通货紧缩——>经济萧条——>加重通货紧缩——>更严重的经济萧条——>……”的恶性无限循环中去。
  于是,为了打破这个循环,首先需要扭转通货紧缩的局面。举措,就瓜子了解的,至少包括如下几项:
  1、政府增加开支,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举措,直接为相关的企业提供了订单,维持了它们的生存甚至扩张,并且维持、甚至增加了企业员工的收入。
  仅以山东高速公路建设为例,从1990年后的十年中,完成了从0公里到2000公里的跨越。到2002年8月,省会济南与全省16个市驻地全部实现由高速公路相连,高速公路达到2411公里。其中,仅1998-2002年间,就修了1500多公里高速公路。1995年,瓜子从泰安到青岛,早上5点坐上汽车,晚上九点才到。2000年,瓜子从青岛回泰安,5个小时就到了。

  2、推行三个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房地产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目的,在于在民众必需的经济领域,促进、甚至“逼迫”民众加大支出、加大消费。
  根据经济学理论,消费增加,现有企业收入就会改善,于是工人、职员的工作就能保住甚至涨薪;或者,新的企业更加容易生存,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于是更多的人从工作中获得劳动收益或者增加收入,这样,他们就能够有钱去消费,从而再次扩大了消费。
  如此下去,至少从理论上,国家就可以预期进入“消费增加——>企业盈利改善——>民众收益增加——>民众增加消费”的良性的正反馈循环。其时,国民经济就好转了。(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前景,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困难,使得情况并非如预期的这般完美。)
  回顾前文,瓜子提到在街头看到楼盘开盘的广告牌,就是当日房地产开发的一个写照。
  三个产业化,其中利弊,后人尽情评说。然而在当日,却是形势使然。

  虽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然而,直到1999年5月,仍然未能彻底扭转“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的怪圈和恶性循环。于是,作为这个不利状况的一个意外的注脚,就是瓜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数年后,仍然能够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换到瓜子当年的“逍遥的生活”。
  故而,中国需要额外的大量的流动性注入,需要额外的信用货币的扩张,来扭转通货紧缩的噩梦;需要额外的市场的扩大,来容纳中国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从而支持企业的快速成长,并且在成长中改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进而,在更高层面上,支持中国急需的、必需的产业升级。
  但是,这些“额外的”,通过什么路径来解决呢?
  高层选择的路,就是加入WTO,融入国际市场,从那里,得到我们急需的额外的东西。
  而且,从1980年代初开始,一直努力不懈。

  最重要的是:
  1999年5月,曙光已经初现!
  ××××××××××××
  瓜子的父亲当日起早贪黑地赚钱,所以瓜子的钱袋子从来未曾紧缩。
  人总是回忆美好的日子,然而却不曾体会到美好的日子背后,可能隐藏着他人的艰辛。
  当俺十年以后,回首往事,才恍然大悟。通货紧缩的两面,在瓜子和瓜子未来岳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瓜子在此,谨向在逆境中苦苦坚持的人们,致以瓜子的敬意!

日期:2010-06-02 11:29:17

  三、5月8日
  ——瓜子就这样过着惬意的日子,直到这一天:5月8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